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师心理是指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一般而言,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对真理和对人格完善追求的渴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小学生就把教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认为教师的话绝对正确,对教师无限崇拜;大学生则以成人的眼光看待教师,他们对教师的崇拜,则有着更明显的理性特征。而中小学,则自有它不同于小学生与大学生和崇师特点,本文主要探讨这一群体在崇师心理上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学从古希腊到现代派时期,经历了多种文学现象及其文学流派的演变,这种演变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反映了西方人崇拜心理的几个阶段,即自然崇拜、系教崇拜、人住崇拜、理性崇拜、个性崇拜和非理性崇拜。几乎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一,每一种重要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有特定的崇拜心理作基础。文学是特定时期社会心理形象化的反映,崇拜心理往往是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研究西方文学与崇拜心理之关系,对于研究文学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是有一定启发的。  相似文献   

3.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与泛化成了一种大地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4.
偶像崇拜心理是在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心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崇拜心理,是把神灵偶像化,给他们塑造形象,并施以崇拜。而明星崇拜是在偶像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上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电影业的兴起,明星的出现,并随着大众传媒西方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崇拜。在青少年当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追星热”,不是追歌星,便是追球星。虽然崇拜的明星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为什么青少年会这样狂热而盲目地崇拜明星?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蛙泳教学是暑期游泳培训大多采用的初级培训内容,游泳教学的方式也非常丰富,本文从体育英雄崇拜心理对少儿心理的影响研究入手,分析了体育英雄崇拜心理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对少儿蛙泳学习效果的影响.为体育英雄崇拜与游泳教学方法结合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崇拜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崇拜者对崇拜对象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之情。崇拜的积极心理意义是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但反之,在崇拜心理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易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7.
受现代社会环境的熏陶,现代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崇拜心理、消极心理、开放心理表现尤其明显。认真研究现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疏导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本主崇拜是在白族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白族文化内容,也表现出白族特有的宗教意识。本文根据本主神祗不同的发展经历、不同的故事传说,来阐述白族本主崇拜心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包拯崇拜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群众基础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中华民族重道贵德、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包拯崇拜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包拯在政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使包拯崇拜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以包拯为本事的文学作品所贯穿的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符合了人们对清平世界的心理需求,使包拯崇拜具有了深远性。  相似文献   

12.
龚向玲 《考试周刊》2008,(20):209-210
在中西创世神话中,泥土和石头都曾作为造人材料.造人神话体现了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对石头的崇拜,由于地理、气候、民族心理的差异,造人材料虽同为泥土和石头,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些差异也折射出不同的人文背景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主要是由于求新、求变的心理,避俗求雅的心理,男女性别差异心理,崇拜心理,顺应、迎合心理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永仁直苴的赛装节是楚雄州丰富的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传统的农耕活动密切相关,其祭祀过程中的崇拜心理内容和形式都随着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演变。存在至今的赛装节,在崇拜心理方面是一个由“集体无意识”当中的“出生”原型传承而不,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但核心都是与生命的繁衍生息有关,与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息息相关。从稻作祭祀到赛装节的演变,实际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传承稻作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女性崇拜心理的探析主要有五个方面:名妓情结的影响,浪漫爱情的补偿心理的影响,婚姻及亲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硝影响(名著《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道教母性崇拜对林语堂的影响),西方留学定居生活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体现在了林语堂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上。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心理文化密不可分。为了探究春联作为代表性民俗文化,其语言透露出的汉民族心理文化,笔者以收集到的40条春联为语料,着重分析春联背后蕴含的崇拜心理和与时俱进两个主要的心理文化特征,以期揭示新时期人们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中华民族对“龙”偏爱的心理情结,提出了“龙”崇拜包含生殖崇拜和帝王崇拜的双重精神内涵,并分析了这种双重内涵对中国人的道德心理、政治心理、社会心理乃至个人人格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忌错别字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十分有限,很难对错别字进行区分与辨认。而且小学生对教师是那样的信任与崇拜,即使对教师板书的错别字有些疑问,有的小学生也会被崇拜心理所战胜,把教师的错误当成正确,一丝不苟地照着书写。这样会遗患无穷,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内盗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由市场经济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而引起的社会心理矛盾困扰着部分大学生,社会道德风尚不尽如人意,失信、败德、腐败现象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内盗心理主要表现为物欲崇拜、嫉妒和投机心理,我们应通过舆论引导,道义责任感培养,“慎独”引导等举措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20.
彝族树崇拜与生殖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盛行树崇拜 ,且均与生殖崇拜关联。《勒俄特依》记述的母系时代的树崇拜 ,反映的是女阴崇拜 ,而其后的树崇拜则是男根崇拜及祖先崇拜。彝族树崇拜经历了树崇拜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祖灵崇拜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