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7年春天发布的一号文件,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为今年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李昌平给总理写信到《中国农村调查》出版,从李强的《农村八记》到温家宝同志亲笔批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警示不绝于耳,全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此起彼伏。多年来,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以农村工作为主题的“1号文件”,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并下大决心取消农业税,无不表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然而,“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三农”这个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瓶颈并没有打破。  相似文献   

2.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当湖北监利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道出了农村的实情后,关于三农的话题打破了坚冰,一系列"三农问题"浮出了水面.历史的积弊不会在一夜之间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3.
李昌平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十六七年前他在湖北监利县的一个乡担任党委书记,后来给朱镕基总理写信,痛陈"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而致三农问题被广为人知,其后来到了北京,先后担任过杂志社的编辑、NGO组织的项目官员,后来一直在从事许多改造农村、造福三农的事业,在今年两会期间,李昌平写了关于未来30年"三农"预测的系列文章,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千年等一回,种田不收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综合改革的序幕。新农村建设为媒体人关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如何做好新农村报道.加强农村信息传播?几位同仁进行了经验交流和理性思考。在我们行走在路上的时候。请记取下面几个数据。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36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4067万人:按世界银行标准。贫困人口至少有2亿人:农民工总数约2亿人。月收入集中在500至800元: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农民工比例47.78%。[编按]  相似文献   

5.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许多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如何做到“三农”宣传报道既让农民读者叫好,又让城市读者关注呢?《金华日报》开展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吆喝农产品”系列报道的成功例子表明“:三农”宣传报道关键需要找准契合点。把农民最关心的农产品销路作为突破口今天的农民关心什么?在农产品日渐丰富的今天,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已不再是农产品的产量问题,而是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浙江省金华市原来是个农业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农业生产仍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  相似文献   

7.
《新农论》,曾业松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理论界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三农”问题呢?所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最近,我有机会读了曾业松著的《新农论》一书,使我在这方面受到很深的启发。作者潜心探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20多年,深入全国1300余市县调查研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杂志社现有《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文摘》、《农产品市场周刊》、《农村养殖技术》、《农业部公报》、《百姓》等期刊。《农村工作通讯》是建国初期中央农村工作部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于1956年创办的,毛主席亲定并题写了刊名。50年来,中国农村杂志社始终秉承“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作贡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为基层、为农民服务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和广大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欢迎。一、深入基层了解农村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三农”报道研究,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这样会更具有参照性、深刻性。诸多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的“三农”报道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比较客观、关注民生情怀、注重农村经济实用信息等特点。比如,1922年8月吴觉农㈦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他在文章中分析了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土地问题、农民的被剥削和被压迫、农民教育、农业技术等一系列涉及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根本问题。而晏阳初从192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但这丝毫不影响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渴求致富的热情。在认真分析了农民朋友的读书习惯和需求后,出版社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出版农民需要的书籍,如何适时调整农业图书出版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读者的现实困难,便成为我们出版人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新的时期,我建议出版“三农”读物的工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改进,以真正让“三农”读物走进每一个农民朋友家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问题及其与之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括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档案事业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适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形势的需要,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和促进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其经验有着一定的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颁布。这份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就农业和农村问题所发的一号文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一号文件”的颁布,也使“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全新推出关注“三农”问题的专版——《新农村》周刊,浙江日报专门组织有关“三农”问题的大型调研采访活动,在深化和创新“三农”问题报道上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刊为此组织了有关文章,供新闻界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尹彩安 《河北广播》2006,(5):111-112
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对“三农”倍加重视,各级新闻媒体办好“三农”节目,适应时代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笔者所在的唐海县农业基础雄厚,以稻苇种植、水产养殖为主。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适应节目改革的需要,我县电视台陆续推出了《科技之光》《农场天地》《专家话农事》等对农节目。那么如何把这类节目办好,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成为农民所信赖的“良师益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刻体会到,办好农村节目,必须立足服务性,注重引导性,突出针对性,追求时效性。把握住了这四点,“三农”节目就会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就有广阔的天地,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谢晓 《大观周刊》2012,(7):63-63,40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而在中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又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和对“三农”的投入。农业、农民、农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下,如何加强“三农”工作就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本文结合我国“三农”的实际,国家财政的帮助虽已使农业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三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程雪梅 《青年记者》2006,(18):70-70
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地市党报的农民版,如何“念”好、“念”活“农”字经?《廊坊日报·农民之友》版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达政策我们党在“三农”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对农节目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翀 《视听界》2004,(3):16-17
今年,一号文件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的农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温暖,但同时他们也在追问,一项项利民政策如何变成他们口袋里的现金。的确,农民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整个社会对“三农”的关注还很不够,就媒体来说,近年来对农节目大大减少。以江苏省为例,新华日报社主办的对农报纸《致富报》停办,江苏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间彩虹》停办,江苏三大主流媒体中只有江苏电台的《农村节目》硕果仅存。这样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对农节目被大大削弱甚至取消,充分地说明了现阶段媒体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一个企业来运作,作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一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关心。多年来,我们绥化电视台对“三农”问题倾注了极大热情,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基调上形成了以服务农民为主线,着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