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古代游记散文一直是困扰师生的共同难点,教师头疼怎么教,学生烦恼如何学.不妨把握初中古代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从理结构、炼字句、掘思想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点拨教学,为改善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现状提供新思路,解放课堂.  相似文献   

2.
游记散文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历来广受喜爱的部分,也有许多佳作传世。游记散文中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人以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它又不是纯客观的描写山水,而是在刻画奇妙景象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之中,使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契合无间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古代游记散文,融合主观与客观,知性、情感与景物和谐统一,使游记散文蕴涵着韵味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高红敏 《语文知识》2014,(11):71-72
近几年来,高中语文课本选人了不少的文言游记散文,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好古代游记散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务必抓牢抓实。《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我们不妨抓其要领,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4.
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今日研读,更有现实意义,它能丰富我们日益枯涩的心灵,润泽我们日显苍白的生活,能矫正我们对大自然的恶劣态度和蛮横气势,能使我们在盲目的快节奏面前,慢慢放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丽,去凭吊古人的雅致,去与古代文人对话,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关于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对于什么是游记散文,一向是有争议的,以至于同一篇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归属不同。最典型的莫过于《桃花源记》这一篇了。  相似文献   

5.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此类散文时,大多只关注"言"而忽视"文",为此需要文言并重,在关注"文"的过程中,可以另辟蹊径从章法的视角去解析此类散文的布局谋篇技巧,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文章以三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为例,比较分析了此类散文记事、绘景、抒情和说理的写法技巧,明确了此类散文的鉴赏重点,为鉴赏此类散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说课题《兰亭集序》二、说教材(一)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将古代散文分为"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传记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散文"五类,本课为《必修二》第三单元,也可以说是古代散文第二单元。作为山水游记散文,不仅描写自然景物、记游经历,还倾注了作者的兴趣和感慨,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如本文和《游褒禅山记》就是如此,又如《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了达观超然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一苏轼并不是一位以游记著称的作家,和他众多的诗歌及各类散文相比,他的游记文数量实在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在游记散文史上来考察,他却是继柳宗元之后,第一位大量创作游记的作家。游记,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性游记,模山范水之作居多。作者的感情表达,一般比较隐蔽。苏轼的游记,由于种种独创性和特殊的处理,而成为他心灵的真实记录。我们从中可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除最后一课是古代诗歌外,前四课都是山水游记性散文,并且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具备审美能力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之一,也是人自身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游记散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良好载体。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从"朗读激趣,移情入境;知人论世,出境远观;展开想象,入境品味;咀嚼回味,出境创造"等四个方面来谈谈初中古代游记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游记散文是由“游踪”、“景象”、“感受”三个要素组成的 ,这是探讨游记散文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 ,由于被描写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加之每个作者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的不同 ,因而文章的布局安排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程式。上述要素在一篇具体的作品中 ,可能三者兼备 ,可能相互揉合 ,可能偏重一面 ,组成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结构形式 ,所以对于游记散文的教学 ,既要抓住它的三要素 ,又要对具体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即根据其“共性”和“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这里仅就《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中的三篇古代游记散文 ,谈点粗浅体会。移情于…  相似文献   

11.
李维 《新疆教育》2012,(13):25-26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忠实记载了我国的文化精华,其中古代游记散文更是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仔细分析,这些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写景状物栩栩如生、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语言优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士禛素以诗名闻世,但其宦游一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其游记散文亦具有极高的文学史学价值。对其游记散文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其文学思想与内在情感,进而更好把握中国游记散文的发展变化及清代散文于此领域的风貌成就。  相似文献   

13.
刘春 《文教资料》2011,(13):6-7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北宋游记散文的代表,两文都是通过记游以说理的上乘之作。文章通过"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研读,指出了两篇游记在实践作者的文学主张、表达方式、主旨阐发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旨趣和特色,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各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当代游记散文的创作已走入一格式化的胡同,无非“摹景记游”、“移步换形”而已。散文作家郭保林不满于这种格局,在创作实践中有新的审美尝试。本文对他运用的时空跳跃拓展艺术空间以及历时性的动态描写、多景物的交融、正反结合的情思切入等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认为他的游记散文以丰富的审美内容带来了审美层次的多元化,展示了游记散文的多套路写法。  相似文献   

15.
咏赞神州风采尽展域外风情──东瑞游记散文简论徐永龄东瑞是当代香港文坛颇具知名度的小说散文作家。他的小说行销海内外.散文创作也硕果累累,成就似不在小说之下。在东瑞丰富浩繁的散文创作中,游记散文占有根大比例,专一的游记散文集就有《象国·狮城·椰岛》等五种...  相似文献   

16.
对“游记散文”概念的界说,各家自是不同。由是,就林非、余光中和叶圣陶等对其的定义在五个方面提出质疑。然后给出对游记散文的界定,不是为了严格的框范,而是从个人理解与研究的角度,为游记散文的特征作一个总结:游记散文是创作主体游走于天地人间,在同游客体的互在互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艺术化表现出来的散文体裁。  相似文献   

17.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标志着古代散文的新的高峰。南宋皇帝孝宗赵眘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他的游记散文更是戛戛独造,如《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众口昔碑,流传百世,成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品。尽管他们在其宏富博赡的文集中数量并不显目,伹质量不一定与数量成正比,这些文学性很强的游记作品,恰恰是苏轼散文创作成就的突出体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以说是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的最精当,最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戴名世的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很能代表他在古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其游记散文从体例上大致分为日记体游记和山水游记,其中山水游记或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或托物寓志以抒发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9.
段清 《文教资料》2009,(28):9-11
旅外游记文学作为近代中国散文的一部分.以一种“新意境”的范式在中国散文史上熠熠生辉。本文对出国考察人员郭嵩焘、黎庶昌、薛福成的旅外游记展开论述,试图从中管窥中国近代转型期的游记文学对中国散文的近代变革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散文创作第一个高峰的先秦两汉时期,受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山水观念影响,山水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散文作品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主体地位认识的强化,山水之美才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主体的视野。直到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的唐宋时期,散文山水游记,终于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