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专业身份就是把教师专业聚焦在专业意义、价值及其责任担当上.这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聚焦性,使专业身份具有统领性,即通过专业身份认识的清晰和专业身份建构的过程,围绕着意义、价值、责任等核心,从整体上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在新视野下,"教师"、"学科教师"、"课程领导者"、"道德教师"构成了教师的专业身份.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是基于专业知识与专业职责的一整套伦理标准和规范,蕴含着教师对专业的道德信念与责任承诺、对儿童及促进其发展的伦理责任.专业道德是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完善教育法规、建构幼儿教育专业伦理体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基础保障,发展专业精神是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水准的途径,走向专业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专业化的大潮中,教师道德须从传统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教师专业道德鼍涵着教师的专业责任、道德品性和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责任是一种规约下的承诺,教师以承诺规范自己并逐渐形成专业责任感;教师的道德品性是教师个体对道德的理解与诠释,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以自律为核心,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4.
作为外部问责与教师责任间的中介,文化问责是学校日常运作中自然发展而成的概念,它近距离地形塑着教师的责任。基于文化问责之构成对上海市某初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作为教师实践展开的场域,其中培植的责任概念引领着教师个体从"责任规避"到自觉承担"拓展的责任",同时也从群体层面上促成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建立正式的校本问责制,在利益相关者间合理分配责任,培植教师个体的道德责任感,是文化问责情境中促进教师责任承担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规约到自律: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道德须从传统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教师专业道德蕴涵着教师的专业责任、道德品性和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责任是一种规约下的承诺,教师以承诺规范自己并逐渐形成专业责任感;教师的道德品性是教师个体对道德的理解与诠释,通过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以自律为核心,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专业化的大潮中,教师道德须从传统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教师专业道德蕴涵着教师的专业责任、道德品性和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责任是一种规约下的承诺,教师以承诺规范自己并逐渐形成专业责任感;教师的道德品性是教师个体对道德的理解与诠释,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以自律为核心,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问责在推动教师承担改进教育之责任的同时,也因它的外塑式本性而改变着教师实行的专业性。实证研究表明,指向于学校与教师的表现式问责,不仅从知识层面上使教师陷入"为发展而发展"的困境,也使他们面临着制度与服务层面的潜在自主缺失。同时,教师专业性的伦理维度亦在问责的挤压下经历着扭曲与重构。调适不同问责间的交互作用,倾听教师的专业声音,是问责有效性发挥及负面效应规避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应当使教师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而不仅仅是培养教师的良好意愿和信念。这是责任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与信念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最根本的区别,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差异。分析了传统师德教育特征及其局限,指出了在责任承担基础下,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应该实现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加强教师专业伦理问责制建设,是治理中小学教师职业不端行为的重要举措。它的价值意蕴在于,教师专业伦理问责制是对传统教师问责异化现象的有效回应,也是与教师专业实践具有极强耦合性的治理措施。目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问责制还存在着问责主体多元协同共治实效欠佳、常态化问责以及惩戒力度不够等缺憾,在加快建设新时代教师专业伦理的战略背景下,应完善问责的多元协同机制、常态化法制化的问责机制,并把握好问责惩戒力度,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问责制不断走向公平和理性。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12.
法律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构成了教育行政问责制的责任追究体系,其中法律责任是教育行政问责体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责任承担形式,政治责任比法律责任具有优先性,道德责任是教育行政问责体系中标准最高的责任承担方式。教育行政问责中责任追究体系的完善,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使行政人员承担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强化道德的制度化建设,使道德责任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自己选择了一份道德责任。在道德责任的驱使下,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在自己的执教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师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途径。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存在的概念不清、价值不明、路径不详等问题,文章建构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概念内涵,阐明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重要价值:实现以责促教,有助于改善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质量;以责促建,有助于培植教师教育队伍的专业责任;以责促治,有助于构筑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保障体系。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现实困境,提出三条实施路径:强化评估思维、聚焦提效的问责意识;构建一方连续、多方协同、责任共担的问责体系;健全问责目标、标准、工具、奖惩的问责机制。本研究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理论构建旨在为有效推动教师教育教学问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改革情境下角色期待与身份认同间的张力威胁到教师的本体安全和专业发展。在指令型的制度框架和权威性的专业话语中,教师沦为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工具,被动地执行预设的角色。传统道德制约下,过度责任强加到教学中,教师角色被过分苛求,生活世界被边缘化。重塑教师本体地位,需要激发其能动性,培养反思性实践,并在基层生成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是交往的底线,道德的建立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搭建了共同的舞台和共通的游戏规则,一旦这个要件被丢弃之后,隐藏在人内心中的"不善"便会自动爬出来,横亘在人际之间,既阻碍人们的交往,也阻碍人们道德共识的达成。学校德育首先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在敞亮透明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无论是以布道者身份,还是以建构者身份,教师必须要扮演道德的代言人,他所拥有的道德原则和信念应该是一致的,都极力代表着社会共通的尺度。道德交往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无论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的责任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开放的当代社会,支撑教师价值的信念伦理在现实困境面前遭遇质疑。当代教师身处于复杂多变的生活境遇、价值冲突和道德困境中,在澄清这种价值处境的前提下,责任伦理应是当代教师审慎决断的价值定位。自我反思、价值启蒙、敬畏生命则是责任伦理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的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开放的当代社会,支撑教师价值的信念伦理在现实困境面前遭遇质疑。当代教师身处于复杂多变的生活境遇、价值冲突和道德困境中,在澄清这种价值处境的前提下,责任伦理应是当代教师审慎决断的价值定位。自我反思、价值启蒙、敬畏生命则是责任伦理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9.
孙宁 《生活教育》2008,(12):10-14
教师的专业素质从本质内容结构上看.包含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三者之中,作为信念、追求等内在价值观最集中体现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和最根本的标志。它可以促使教师弥补在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方面的不足.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并藉以感动和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师是教师的基本身份,学科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德育是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另加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师的专业品格和能力。学科德育要基于学科特质,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价值经历中进行价值体认,其本质是师生共同创造积极的道德生活。学科德育需要加强研究,探寻科学规律,要把握适宜性、成长性要求,点燃学生的情感,让道德学习成为美的历程。正是在研究和创造中,教师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也塑造自己的道德境界,为自己做理想的学科教师搭建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