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 ,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 ,真甜 可是 ,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 ,亲爱的 ,我猜 ,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 ,如果他能爬过 !”这首诗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中最难理解的一首 ,包括参考书在内的许多资料都没有明确的鉴赏 ,大多模棱两可 ,“王顾左右而言他” ,同学在阅读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这首诗或类似的诗作应该怎样去阅读理解呢 ?我们不妨以此为例来展开讨论。狄金森的诗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被人重视 ,而今她被看成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 ,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  相似文献   

2.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  相似文献   

3.
读这首诗时,你会被诗里跳跃着的单纯、稚嫩的童心所陶醉,还会被篱笆那边鲜红的草莓所诱惑。想一想,那酸甜可口的草莓,又有谁会不喜欢呢!但是,那边的篱笆挡住了“我”,“我”该不该爬过篱笆呢?  相似文献   

4.
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相似文献   

5.
善待诱惑     
【原诗再现】 篱笆那边——(美)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篇幅短小,平白如话,记叙了“我”想爬过“篱笆”去摘草莓却又担心上帝责怪的矛盾心理,以及对“上帝”“如果他也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的猜测。在平实的语言后面,诗人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作了如下分析:“面对篱笆和红草莓,诗人触发了无限的诗意,仿佛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历程,回到了她的童年的幸福时光,充满了创造的发现和美感。”概言之,教师用书将该诗的主旨定位为对童年幸福时光的回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读不够深刻。首先,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收到远方朋友寄来的一封信,便拆开了看,本以为他会提到在那边生活的有趣片段,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整封信——除了信封上邮寄必要的文字标注外,他寄给我的只是一首诗,可能还不能说是诗。文字、内容都相当简单明了,现抄如下:  相似文献   

8.
[阅读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中国现代诗四首 (再别康桥 /徐志摩※死水 /闻一多 我爱土地 /艾青※赞美 /穆旦 )※中国当代诗四首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梁小斌山民 /韩东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 外国诗四首 (致大海 /普希金 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 篱笆那边 /狄金森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第二单元 《诗经》三首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邺风·静女 ) 离骚(节选 ) /屈原 孔雀东南飞 (并序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白马篇 /曹植 归田园居 /陶渊明 )第三单元 …  相似文献   

9.
乐观向上     
有这样一首诗:“有个乐天派从12层楼掉下,每经过一层楼的窗口,他就对在楼下胆战心惊的朋友高喊:瞧,我现在还没事!”初读这首诗恰是心情失落的时候,无所事事地拿起一本书随便翻翻,而跃入眼帘的便是这首小诗。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么一个乐天派,我便记住了——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10.
每迎接一批新同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都会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狄金森的这首著名的诗。我总以这首诗为源头,开始书写一个班级阅读经典的历史。经典阅读制度一直是我的班级的核心制度,而我班也有着很多关于班级图书馆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月刊>(2004.10)"百家争鸣"栏唐文健先生<"一棵"还是"一颗"?>认为<篱笆那边>的诗句"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之"一棵"当为"一颗"之误.这是唐先生的误解.教材的处理并没错.  相似文献   

12.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儿子的一首诗。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它代表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情怀。可是,所有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者,当我们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无愧地说:我就是这样!倘若我们的所为使自己还不能这样自信,那么,从现在起,每天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语言在表层,形象在浅层,情思在深层。诗歌作品更是如此,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语言入手,捕捉意象,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篱笆那边》是一首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情感为一体的哲理诗,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引发不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思索想像的空间,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解读结果。以下仅截取对此诗的四种解读思路供大家参考。第一种解读:呼唤个性的自由“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那么鲜润,那么娇美。“草莓,真甜”,内心涌起了一股甜蜜的冲动,去获取的冲动,然…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语言在表层,形象在浅层,情思在深层。诗歌作品更是如此,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语言入手,捕捉意向,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篱笆那边》是一首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情感为一体的哲理诗,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引发不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思索想像的空间,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解读结果。以下仅截取对此诗的四种解读思路供大家参考。第一种解读:呼唤个性的自由“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那么鲜润,那么娇美。“草莓,真甜”,内心涌起了一股甜蜜的冲动、去获取的冲动,然…  相似文献   

15.
童年·童诗     
正教学流程:一以诗入题师: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诗。(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羽毛/好久没有见过你/不经意地飘落在我的掌心/轻轻地把你捧起/吹落满地。你呀/又随风而去。/用不能飞翔的翅膀/在天空中飘荡/像断了线的风筝/喜欢长途旅行/又回到我的身边。我轻轻地把你吹向天际/等待不远处那边的回音)(教师捧书诵读)师: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呢?生:张子恒。师:你们能猜一猜他是谁吗?生:一个诗人。生:一位作家。生:一位很有诗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当我饱含感情读完这首小诗,要女儿跟着学时,女儿根本没被我的热情所感动——一日,我带着4岁的女儿文婷去朋友家串门,闲谈中朋友满脸欣喜地告诉我:她年仅岁半的儿子凯凯已能识几百个字,会背几十首古诗。并让凯凯当众“表演”了一番,他一口气背下十余首诗,口齿清楚。准确无误,果然出口不凡,名不虚传!我心中煞是羡慕。“也让女儿识字背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暗地下决心。  相似文献   

17.
前言: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梅子涵先生的《一辈子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这段话中,我读懂的是责任。童年是短暂的,优秀的作品是少量的,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少一些和经典擦肩而过的机会,我们有责任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梅子涵先生的《一辈子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这段话中我读懂的是责任。童年是短暂的,优秀的作品是少量的,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避免和经典擦肩而过,我们有责任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我们的孩子;童年是美…  相似文献   

19.
爱心洋溢     
儿子刚会说话时,我曾教了他一首小诗《爱》:“爸爸爱我,妈妈爱我,你瞧,月亮公公也爱我,要不然,池为什么跟着我?”他很喜欢这首小诗,有时还指着月亮说:“妈妈,你看,月亮跟着我呢?”一副满足的神色。有一回我要出差,问他:“我走了你想不想我?”他说:“想。”随后就自己解释说:“想就是爱。”我又惊又喜地夸:“太对了,太聪明了!”问他:“是谁告诉你的?”“我自己!”他也很得意。我又问他:“想是什么?”儿子想了想答:“想就是喜欢。”瞧瞧,他对爱的理解还有一定深度呢。有一段时问,儿子特别热衷画画,今天送给这个朋友,明天送给那个同伴。节日前,又忙不迭地做贺卡,送朋友送小姨送表兄姐等。我知道这是他对大家爱的表示,总是帮助他  相似文献   

20.
阅读出招: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在朗读时表达出来。阅读接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收复台湾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诗人一腔豪迈的爱国热情。尤其是诗中“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不仅仅是诗人的愿望,也传达出海峡两岸亿万同胞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