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简史及风格特点。东方插花艺术源于中国.中国原始插花意念始于民间插花,盛于唐,发展于五代、宋、元,成熟于明代,衰退于清末,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世界插花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宋代插花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插花艺术在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内涵意境、理论和技艺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因花材选择讲究,保养技术与方法有独特的经验,插花成为专学,理论水平高,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理念花。本文从宋代民间插花、宫廷插花、理念花、插花理论及保养技术、插花容器等几个方面对宋代插花艺术发展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文学教育(上)》2009,(18):153-153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这两种插花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艺术插花三要素之一,在艺术插花中,借助主要花材的寓意、应用古诗词命题都是创设意境的途径。中国花文化有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分析了中国花文化与艺术插花意境创设的几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插花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插花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但插花并不等于美育,插花是通过立意、选材、造型、色彩来表现美,而美育则要求按照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育人过程,来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插花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插花课的美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插花艺术》课程探索构建了“寓工匠精神培育于插花”的中国插花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身教”胜过“言传”、细节训练从清洁开始、精益求精从“对话鲜花”开始等教学方法,以及丰富中国插花艺术第二课堂,建立素养、文化、技艺相结合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传统插花给予日本花道源源不断的养分,日本花道在承袭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但中国插花却未上升为"道",其原因为何?本文从解读鸦片战争后的历史进程以及中日文化特点的视角,尝试探讨中国古代传统插花在中国未上升为"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现代插花艺术中彰显中国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炜 《文教资料》2011,(10):87-88
随着中国风在全球的盛行。中国元素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花艺师们应考虑如何在现代插花艺术中彰显中国元素。本文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色入手.阐述了怎样从花器、花材、叶材、构图等方面彰显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在进行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时,应用园艺疗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如现代礼仪插花、中国传统插花、日式花道、小品花设计与制作、茶席插花制作、盆景式插花制作等,从心理及身体上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应用园艺疗法时,借鉴遵循亲自然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预防操作和辅助治疗理论等设计开发园艺疗养课程。在插花艺术体验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利用植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蜡梅(wintersweet)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蜡梅插花及蜡梅盆景深受大众喜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蜡梅插花及蜡梅盆景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归纳出蜡梅插花的三种形式为单插、束插和配插,蜡梅盆景有小盆栽蜡梅、造型蜡梅和古桩蜡梅三种类型,针对蜡梅插花花期短等问题,提出了研制增加蜡梅插花时限的制剂等相应措施,也提出了蜡梅盆景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对蜡梅插花和盆景制作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美学文艺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是浑然一体的,庄子论道有如老子,崇尚自然无为是他哲学的核心。“自然”批评论是以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作为背景,以天道论人道,用自然眼光去广泛考察人生处世方式和态度,主张自然、自由、朴素的人生理想,要求“法天贵真”。这对审美和艺术有着深刻的启发,在审美和艺术上反映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达到“天乐”、“天籁”。“自然”批评论,高扬艺术创作主体自由的心境,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艺术风格论和各艺术门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形神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在其发展流变中,显示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形神观念以及衍生的"形似"和"神似"的辩证运动,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发挥着深远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特质。从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内涵而言,形神范畴体现了中国的视觉艺术理论的特殊品格。同时,我们亦可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4.
“形”、“神”和“形神之辨”是古典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和一个重要论题。其原义是用来对人体生命结构的哲学概括,同时也推衍于艺术、文学、建筑以及医学、武术等领域。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界对绘画、中医、养生、武术等领域的形神关系多有论述,但似乎尚未提升到文化哲学的高度。“‘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论证,意在从哲学的视角揭示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对于当今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海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5):139-141
“虚“是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对“道“的存在状态的描述.文章从“虚“的字源考证着手,具体考察了它从哲学层面向美学层面的转化,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与审美追求.对这一范畴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机批评"是19世纪俄国经典美学和艺术批评中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派别,为批评家格里高里耶夫所创立.它视艺术为活的生命有机体,主张立足于人民性根基,在理性直觉的基础上对艺术作整体的有机探讨.这一学说具有深刻的哲学基源和现实启示作用,为艺术批评实践活动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在其哲学言述过程中,对艺术时有论及。他对艺术诸多问题的论述不仅涉及到艺术的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反映出冯友兰美学在学术立场上融合中西的价值取向,也构成其境界论的先导,表现在论艺术的"文"与"质"和艺术的功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对20世纪中国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非凡的艺术气质,独特的知识结构,留学德国学习美学和哲学的经历,以及对中国艺术的深切体验,使得他在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根,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艺术为核心,为后人的美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在审美的人生观方面,宗白华推崇一种既超尘脱欲又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反映了艺术化的心灵境界。同时,他还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将意境看成艺术家由情景交融而创构的境象,其中体现着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宗白华特别强调了艺术的动静相成,在叔本华的影响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精神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