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弭,息也;弭兵,就是息兵,停止作战的意。思春秋时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弭兵”会议;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政华元为中间人,约合晋、楚两国在宋会盟;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大夫向戎发起,约合晋楚包括齐、秦在内的十四个国家于宋盟会。本文就“弭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的我国可分为中原地带、弧形中间地带、周边地带三个政治区域,齐、晋、秦、楚等大国之间处于均势,当时的战争以列国向中原地带的弱小诸侯用兵影响最为重要,它们根据地理形势制订了各种争霸作战方略  相似文献   

3.
一、获取有效信息与分析推理相结合即在认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基础上,归纳并概括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运用推理形式,得出结论,正确作答。例1:(95高考22题)公元前579年,宋国约集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会上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会晋楚及一些中小诸侯国在宋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之外,各国都要向晋楚进贡。这两次会议表明:  相似文献   

4.
我国春秋时期,是齐、晋、宋、秦、楚等五霸并立的时期,其他弱小诸侯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得不注重国家政权的建设,因而都把治军打仗,研究军事理论提到了自己的议事日程。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孔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儒家思想原则,提出了以礼治军  相似文献   

5.
陈国是西周十二诸侯国之一,建国者是有虞氏帝舜之后。周武王灭商,封虞氏之裔妫满于古陈部落的故地,所以也叫陈。东周初年,陈与蔡、郑、宋同为中原大国,后因楚、齐、晋的兴起,交争于中原,陈国居于四战地域,兵戈不休,国势日趋衰弱;再加上陈国君臣荒淫无度,相继发生了三次内乱和残杀(陈佗之乱、夏征舒之乱、二庆之乱),便一蹶不振,只得朝齐暮楚,依附于楚、齐、晋之间以求生存,后被楚国所灭。虽然不久又在楚国的扶植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时间为界 ,对春秋不同时期齐国对外的盟誓分别作了分析 ,认为 :春秋时期齐国与列国的盟誓具有阶段性特征 ,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并对春秋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到了萧梁时期,高门出身“造宋”功臣后代即便如琅邪王氏也都内敛,以谦退自处,他们多以门第与自身的敦质而平流进取,缺少了宋、齐朝琅邪王氏追随建国的冲力,但“造宋”功臣后代中的文义之士往往显贵。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以及大批追随自己的亲信大都是寒门出身,这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模式也使得“造宋”功臣后代很难像齐、梁二代的建立者与他们联系与交往,能够有多名新朝元勋出现,本文则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最近教了《公输》这篇课文,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墨子为什么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去见公输盘、楚惠王,竭力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第二,尽管墨子论辩技巧高超,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了公输盘和楚王,使他们理屈词穷,但贪欲骄奢的楚王会因此放弃攻打宋国吗?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课后,笔者阅读《墨子》书中的《兼爱》《非攻》等篇,查阅相关资料,有了新的收获。一、以正义捍卫和平楚国攻宋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战国初期,齐、晋、楚、越为四大强国。秦国忙于向西方发展,齐晋内部纠纷不断,自顾不暇,而越国灭掉吴国  相似文献   

9.
盟誓风气,春秋尤甚,这是读史者熟知的常识;中原列国政权,春秋前期握于诸侯之手,中叶以降渐移入卿大夫之手,也是古今共识。此类问题,似已无深究的必要。但是,春秋前期与中后期,盟誓风气实有重要不同,而这种转变,主要动因正在于列国政权的下移。本文将揭集这一似尚未为人所注意的问题,解析春秋间盟誓风气转变的具体情况,可为春秋政治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值得深思的是 ,春秋时期的强国为什么都兴起于弧形中间地带 ?平王东迁之初 ,齐、晋、秦、楚与中原地带的鲁、卫、郑、宋、陈、蔡及周王室的领土规模大致相当 ,人口、财力亦差别无几 ,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春秋初年 ,郑国一度势力最强 ,郑庄公曾败王师 ,侵四邻 ,史称“小霸” ,但仅仅是昙花一现。鲁国当时与齐相侔 ,童书业先生曾言鲁国“祗一败于齐 ,而四败宋 ,两败齐 ,一败卫、燕 ,直至桓公称霸前夕 ,鲁之国势尚强 ,不亚于齐” 。而鲁后来每下愈况 ,对齐被动挨打 ,几无还手之力 ,勉强靠晋、吴等国支持 ,才保住社稷不灭。中原地带的诸邦为什…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滨州学院学报》2002,18(1):86-89,94
以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新时期以来的大学文化发展进行综合评析 ,揭示大学文化各阶段的现象特征 ,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 ,论证大学文化变迁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了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总结了不同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特征,以及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欧美跨国公司萌芽于重商主义时期,其发展经历了工业化时期、战后发展时期,现在进入了全球化时期.不同时期的跨国公司的公司形态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同,这就决定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和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四个不同历史阶段承担社会责任的特点分析,发现其历史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来,燕山阿雪锻压实验室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升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验工作,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何将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统一的整体,使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及培养学生的工作中去,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科研动向及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清初的文字狱 ,在顺 (治 )康 (熙 )、雍正、乾隆三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7.
理清学术界针对"问题与主义"之争在不同历史阶段赋予的涵义,解读"问题与主义"文本原意,即其历史语境,并在"问题与主义"的历史语境中探析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困境,明确改革开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源泉和动力,有助于坚定改革开放的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全国教师进修院校发展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回顾进修院校从"创立—停滞—复建—发展—转型"的演进过程,了解教师进修院校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功能作用。回顾教师进修院校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研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规律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城市街道是城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天津街道的演变与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整理研究,以时代背景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归纳为"传统"、"近代"和"现代"三个城市街道发展阶段,并以此分析总结出影响天津街道演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原始神道的基础上,佛教经过几世纪的磨合,被日本本土文化吸收、改造、融合而走向了日本化,本文以《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为例,阐明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