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序曲》中自然之爱背后的上帝之爱,以及诗人如何从自然之爱过渡到世人之爱。  相似文献   

2.
<正>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捣蛋鬼普克是个山精灵,它制造了一出浪漫喜剧。好的故事里藏着打动听者的力量,总是会被一遍一遍地复述、诠释和重构。这一回,普克跑到了吉卜林的笔下,变成了一个爱说故事的"莎士比亚",成了《山精灵普克》的主角。山林树丛中,鸟声啾啾,几个孩子在cosplay《仲夏夜之梦》。他们玩得很开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名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还是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文章《爱——是教育之魂》、《爱在点点滴滴》、《乐为孩子献爱心》、《真诚的爱》  相似文献   

5.
《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文明之爱与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以批判现 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凯瑟琳的悲剧和简·爱的幸福结局阐释了 自然之爱虽然独具精神魅力,现实生活中,文明之爱终将获胜。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早的爱情抒情诗歌见于公元前千年左右产生的《诗经》中。《诗经》的第一篇是千秋万代人熟悉的《关雎》,其中生动地描述了热恋、思念的情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中这类的爱情抒情诗很多,如《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隰桑》“中心藏之,何日  相似文献   

7.
《傻狗温迪克》——国际大奖小说.爱藏本 作者:(美)迪卡米洛 著, 傅蓓蒂 译  相似文献   

8.
刚刚收到《上海教师》杂志2003年第2期。在同一本杂志中,单单从各篇文章的标题就可知道,其中涉及教师之“爱”的文章,共有10篇之多,如《做博爱学生的老师》、《教育之“爱”》、《师爱是教师的灵魂》、《用宽容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爱》、《爱有格、严有度》、《以爱谈“爱”》、《爱是教育的基础》等等。这些标题大都像是格言。这些文章一般都出于真切的体会和成功的经验之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相似文献   

9.
肖复兴的《荔枝》一文,充满浓重的母爱,贴近学生生活。母爱的教学易迁移于老师之爱,家庭之爱,课堂之爱。所以,我采用研读的理念教学《荔枝》,让爱驻课堂。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研究》我爱你上海市周浦中学赵天安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子女的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无论什么样的爱,都有它特定的内涵,有温柔的爱,有严格的爱,有理解的爱,……而我对《基础教育研究》的爱,是纯真的爱。说老实话,我对《...  相似文献   

11.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墨子"兼爱"思想代表当时新兴"自由民"和小私有者阶层"衣食之材"的利益需求,他的"兼爱"思想并非是不讲原则、不分对象,无差别、无等级的泛爱。一些儒家学者对其思想的曲解以及后墨"周爱人"思想对其的影响,造成人们对墨子"兼爱"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观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被人称为"古今言情第一人"的李碧华的作品多数为描写爱情的作品,她的作品中往往从出人意料的切入角度,写人物重重纠结、环环相扣的缠绕状态;写被严重压抑的情欲爆发时的异彩;写非常态的爱情关系里常态的爱情心理,并从中透露出她对爱情、恋爱中男女关系、对现代社会女性人生困境、女权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6.
"鱼"的生殖意义,"水"的婚恋意义,使本就不分的"鱼水"意象与女性、爱情紧密联系起来,这在侗族情歌中表现尤为突出。侗族情歌中"鱼水"意象是侗族社会自然环境、时代环境、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思想倾向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仁"、"礼"思想有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仁",提出"仁是什么","如何实现仁","仁与人格养成有什么关系",以"仁礼"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阐明仁与礼之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孔子的"仁礼"思想,引起对于当代教师修养功夫的思考——教师修养不仅要"仁者爱人"——以忠恕为主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推己及人;教师修养过程中要注意"仁"与人格培养的关系,还要"以礼节制",为教师修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职业技能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爱的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积极面人手,以“爱”这一积极情感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感悟爱的过程中,学会爱,能够爱,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格健康的社会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对英汉“爱情”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由此可知,英汉情感概念“爱情”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