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战争征服、迁徙杂居、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接触,无论程度怎样、性质如何,一经接触必然会相互影响,这表现在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方面。借用现象在语言接触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借用现象无论对借方还是被借方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借用的形式、借用的趋向、借用的作用及影响对语言接触中的借用现象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际中必然产生语言的接触,进而形成各种语言接触现象,外来词就是其中之一。严复译作有大量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外来词,其中音译词占大多数,另外,还使用了整体意译、对应意译、仿译、借形等方式来翻译。语言接触会带来语言的干扰,所以,为了在晚清的封闭文化中使译作获得较好的接受效果,严复主动地使用意译外来词的方式传播外来的思想、观念及新事物。这些外来词在之后汉语的使用中出现留用、替换和停用等几种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3.
词义处于不断的演变中,作为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语言接触是促成词义演变的重要途径之一。明末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科学知识,同时也带来了汉语与欧洲语言的接触,“格致”的词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突变,产生了“科学”这一新的义位。  相似文献   

4.
国内语言接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洋泾浜语作为语言接触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中国东北中亦不乏其表现。19世纪末,随着沙俄在东三省修筑中东铁路、强占旅大等殖民政策的推进,在中东铁路沿线陆续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俄式洋泾浜语。梳理这种俄式洋泾浜语在东北或消亡或残存之表现,分析其中的原因,论述从东北方言史中钩沉出这种语言接触特殊变异现象的意义,旨在为东北亚语言接触及都市语言规划与建设发展研究,提供个案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不同语言变体的接触,对接触的语言变体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两种语言长期共存。两种语码长期相互转换,必定会相互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使用上和结够上的变异的现象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7.
语言接触中方言特征的易位研究——以临沂方言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是我国现行语言政策下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会逐渐变异,甚至可能出现典型特征的易位现象。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临沂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易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课堂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接触环境。我国民族地区藏汉英三语课堂呈现出文化多样性、语言多样性、三语混合、迁移与冲突的语言特征。在三语环境的语言接触中,一种群体语言的结构特征或成分会向另一种语言扩散或渗透,使被渗透的语言得到丰富、发展,具体呈现出语言影响方向的双维特性,语言接触的文化特性,语言借用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接触看英语借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英汉语言接触对汉语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外来词的借用与吸收。借词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语言,使汉语表述更加方便,简洁;同时,也对当今汉语词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借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文静 《文教资料》2011,(17):32-34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伴随着各国间的交际,语言便相互接触与影响着,加之媒体、网络等手段的介入与不断发展,语言接触更是不可避免,语言接触与因接触而引发的一系列语言变化也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引起了很多语言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近年来网络、报刊,以及年轻一代之间频繁使用的"宅×/×宅"这一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理论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分析"宅×/×宅"的来源,在我国语言中的泛化演变,以及引起这一语言现象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语言接触频繁的地区,因此接触语言常出现偏离其本体的现象,即语言的民族变体.从语言习得上来看,它是一种中介语,是不断朝向目的语发展的.但是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语言本体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接触语言的特点为基础,提出了6条规范办法,旨在规范接触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角度探讨有标记被动表述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欧化现象可以发现汉语未与印欧语接触前,被动表述更多表达不如意或遭受义,而现在不仅有中性义表达,积极义表达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语言接触有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语言象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外来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语言接触势必会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大量新词汇-外来语的产生。各种不同字外来语形成的途径-音译、音译+类别名词、意译。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佛缘外来词与汉语的语言接触对汉语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对其的借用与吸收。外来词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语言的各个方面﹐使汉语表述更加简洁、完善;同时,也对汉语词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了佛缘外来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现实生活的镜子,真实地折射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在人类社会中,民族间由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原因,都会引起语言接触。只要语言有接触,就会有外来词产生。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生存活力有不同的状态,活跃兴盛,保持稳定,衰变退化,趋于危机,濒临消亡等。我们看出,现代藏语处于衰变退化的状态。从语言接触理论来考察,藏族衰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布近五年的《汉语新词语》以及国家语言监测中心BBS语料库最新数据中的日语借词为考察对象,从语言接触角度对汉语新词语中日语借词的地位、借用词源、造词功能等方面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分析,以期明确新时期汉语中日语借词的地位,从客观上理性地认识由语言接触带来的日语借词的回流现象对汉语语言以及汉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区多民族聚居,族群的互动促进了语言的接触和交融,使这一地区的各种语言呈现出不同于本来系属语言的特点。本文从青海境内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接触入手,分析论述了青海地区多元文化交融下语言接触后产生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受语言接触影响最大的语言要素,服饰词汇是基本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汉语言接触对各自的服饰词汇系统都带来巨大挑战并产生了较大影响。满汉服饰词汇在语言接触中,一方面体现了自身的民族服饰文化特色,突显了原有满汉服饰词汇指称体系不对等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强大的语言调节能力,通过借词和再构新词的方式,满足了文化交融过程中对服饰名物的指称需求,促进了文化融合与语言发展。满汉服饰新词产生的方式既受本民族词汇系统的制约,又受接触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往、学习、融合,创造五彩缤纷的民族语言文化。本文将对语言接触做简要的介绍;根据汉族和西双版纳傣族之间语言接触情况,分析两种语言产生接触的部分原因及语言接触对傣族语言的影响。两族语言的接触,推动了文化交流和语言的演变,也为丰富我国语言文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