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层层考试,分数选拔,一考定终身畸形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和能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放弃后进生和一般学生,甚至歧视、打击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迫使他们离校。形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合作小组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合作小组课堂教学实验的最初阶段,我们曾就若干问题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体育后进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总结发现,所谓的“体育后进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1)、学生因生活中的原因以及家庭生活的负面效应,造成自身失去对体育运动学习、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拒绝积极地  相似文献   

3.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课余生活等作用以外,还具有转交“差生”特殊作用。所谓“差生”,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障碍或走上歧途,具体表现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学习等方面,由于习惯和偏见,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的转差理论与转化体育差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中要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须先弄清差生“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传统的转差做法是“缺什么补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补课”是转差工作中“赶尾巴”的做法,其结果是差生原来的差距还未赶上,新的差距又“补”出来了。这样“补”到毕业,差生还是转化不了。因此,他指出,转化差生的工作在于调动差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其自学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差生进行分组施教和个别施教。根据苏霍姆林斯基转差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学校体育中转化差生应重视如下几点:   一、要重视调动差生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5.
体育差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调查表明,体育差生占学生总数的15%~20%,解决高校体育差生的转化问题对高校体育意义重大。此前,对体育差生也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效果均不显著,且不易推广。我们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对体育差生锻炼目标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体育差生提出了“l 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一次体育必修课,再加一次体育俱乐部训练课),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差生的原因分析1.兴趣不足对大学生来讲,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直接影响锻炼…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大学公体课体育“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类型特征,认为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具有重要的化解、调适及消除作用。就此研究了化解、调适以及消除体育差生心理障碍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 体育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一些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体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运动项目竞争性强,这对培养“差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2.体育能直观有效地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差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在同学间有疏远感,易丧失自信心,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体育能激发“差生”不甘落后、努力上进的精神。如“差生”参加体育比赛时,成绩的获得,能使其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从而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体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由于某些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理科而轻体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青少年的体质教育,以至在高等学校的新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体质差生。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状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差生是指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方面水平低下的学生(不包括伤、病、残的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本文根据我校体育课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遵循“差生”体质和心理个性的特征,探讨与研究体育课如何对“差生”因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育差生”一词,或者说称谓,且沿用至今而无人提出异议。笔者查阅了众多的文献也难以追溯这一称谓的起源。倒是发现有多种相类似的提法,诸如“厌学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行为差生”等等。综合起来,这些学生无非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但造成  相似文献   

10.
对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体育的一大隐患,也是关系学生安危的生命线。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通常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学校、教师、学生。针对这三方面的原因,只要学校能够做到场地器材合理、无安全隐患,卫生制度健全等;教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违反工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有效利用差生个性的教学实验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个性特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现代自控式教学原则,有效发挥“双主”作用特别是学生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共性”与差生“个性”的不同,确立同质、异质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和创造优。C理特征。实验表明,它能不断提高体育差生的体质水平,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手段,亦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原则是现代教学论中一条重要原则,按照其目标试的“差异教学”是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体育差生”是各类学校共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实施“差异教学”转化“体育差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使一些“差生”进步,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我们曾尝试着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重复教学步骤法有些差生之所以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原因可能在于,因伤、病、事等原因造成课的断档.  相似文献   

15.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要坚定对学生的信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时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抚和感情,从而使学生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对我们体育教师同样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体质、素质、技术和技能较差,甚至难以达标的所谓“体育差生”.面对这些“差生”我们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6.
余暇健身班素质差生的特殊教学方式●田少平高丽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通过体育课正常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体育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要求,但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身体素质差生,则不能达到大纲中所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的难点在于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极差,加之他们所处周围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体育差生”的现象。文章分析了“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其实行学分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从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良好学习动机以及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等方面,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增强“体育差生”自信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9.
体质孱弱,身体素质欠佳的“差生”,往往在上体育课时表现出“练习积极性不高、掌握动作技术慢、辅导时间花费多”。一堂体育课时间有限,教师在课中难予全面地去照顾“差生”。所以,教师在加强课内“差生”辅导的同时,还要注重抓好“差生”的课外平时锻炼,以提高“差生”的基本素质和增强体质,为学习教材内容奠定基础。这里,我们就如何抓好“差生”的课外锻炼的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体育教师要积极争取班主任和体育委员的配合,有意识地安排“差生”在课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球类、跑步等)。逐步培养“差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从而树立起上好体育课的信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必须以全体学生(包括体育差生)为主体。本文重点对体育差生的转化问题进行研究和比较系统的阐述。体育差生的生理特点一、体育差生的身体特点体育差生在身体方面通常表现为体质差、健康状况不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