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中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有4种观点:指标体系说、目标跟踪说、排行榜说和时间表说。这些观点尚停留在"口号"阶段,都未触及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本质。世界一流大学在本质上都是文化大学,有文化方成一流大学。对于中国大学而言,以宁静寂寞的心态凝练大学理念、倡导学术自由、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方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素材     
01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第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大学第一,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五。报告首次发布了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和香港居前三,是两岸三地大学教育综合竞争力与核心软实力最强的城市。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牛不牛?关键看教师学术成就和校友事业成就,看其对世界文明、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取决于大学的学生人数、论文数量和办学规模"的观点。报告数据还指出:清华最造政商领袖,北大盛产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3.
美国艾伦.布鲁姆教授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与中国张汝伦教授的《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两本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对各自国家的大学现状进行了透稳的分析。通过阅读分析,在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解决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首先要特别注重教育中的人本性,充分重视哲学这一智慧之学;其次要重视通才教育;其三要重视文化本位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象牙塔"的庇护下保持着学术独立、自治、自由的历史传统,并长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会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大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大学究竟要不要走出象牙塔?假如要,该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保持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这些问题,博克认为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对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新闻素材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第1 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大学第一,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五.报告首次发布了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和香港居前三,是两岸三地大学教育综合竞争力与核心软实力最强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的精髓是学术自由风气。美国一流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主要体现在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习自由和教授终身教职制度四个方面。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反思如何在大学里形成学术自由之风气,让教育本质回归校园。  相似文献   

7.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8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开展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为初衷。今年其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当代大学精神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与现实的贴近,在追求崇高学术理想的同时,实现大学对象牙塔的超越.大学也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大学真正蓬勃发展之日即产业精神与大学精神得到真正融合之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可视化成果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无形的文化资本方面仍然薄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构,就是要瞄准世界一流,凸显中国大学的理想与追求。从共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大学理念为先导,坚持“崇尚学术”的核心理念,形成保障学术发展的学者共同体。从个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厘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脉络,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形成中国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中国大学教授与近代大学精神是共生的,大学教授秉承思想自由与人格独立的人生理念,他们缔造、践履、传承并守护着大学精神。近现代大学的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授群体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浓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相悖的缺失,它们是:大学理念缺失;大学精神缺失;大学教师理想缺失;大学独立性缺失;大学制度缺失;大学行政服务缺失;大学教授话语缺失;大学特色缺失;大学学术评论缺失;大学信任缺失。  相似文献   

13.
大学历史传统与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精神植根于大学历史传统,但是,对本土教育传统的妄自菲薄、对舶来品的本能性的排异,导致了中国大学精神的无根化;而民族危机、文化危机与国家意志、市场压力等种种因素进一步导致中国大学与历史传统的断裂.应当从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巩固大学的功能定位;坚持独立性与生态性的辩证统一,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坚持世界性与本土性的辩证统一,认真梳理中外大学历史传统;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汲取时代精神等四个方面入手塑造中国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的困惑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北大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主导的学术自由的精神。近50多年来,中国大学精神的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失落,当前面临着独立性与依附性,学术性与功利性两大矛盾。为了发扬学术自由的精神,必须坚持大学的独立性,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性与功利性的关系。同时,为了改善大学精神的制度环境,很有必要制订我国专门的《保障学术自由法》。  相似文献   

15.
“走出象牙塔”是中国大学的选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走出象牙塔"的呐喊似乎已成为今天中国大学改革封闭症的当然选择。然而,我们概念中的象牙塔其实并非与西方真正的"象牙塔"相一致。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西方大学"象牙塔"的发展历程和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情况,发现"象牙塔"从实质意义上而言在中国大学并未真正存在。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并不是"走出象牙塔",守护或重建象牙塔最为要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哲学思考——基于建设两型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行政化与建设两型社会背道而驰。中国大学行政化无孔不入、事无巨细、压抑学术、严重浪费资源、助长不正之风,贻害无穷、备受诟病。它的出现与中国社会价值取向官本位化、中国大学历史较短自主性弱、大学官办背景浓厚等有很大关系,体制的落后与各界对大学的误解是根本原因。正确认识大学的本质以及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正确认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政府在反思自己职能的基础上理性把握对大学管与不管的平衡点、取消大学行政级别、重拾大学精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法制、实现教育法治是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行政化导致我国大学背离了其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集中表现在大学组织特性迷失、精神异化以及教育主体缺位等方面。现代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共同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其永’巨的价值在于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精神品格表现为自由与独立。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回归现代大学本质,坚守学术本位价值、学术组织责任和学术逻辑导向,高扬现代大学精神,是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许多共同的理念,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比如,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大学的学术本质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秉承“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形成了以大学内部保障为主、内外相融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研究生院制度的建立来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既有明显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等等;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学术的基础,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十讲》是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本著作。近代高校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部移植与传承不断磨合的过程,由此也形成了特殊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此书阐明了当代高校人文精神滑坡、教育理念模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浅析博克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大学商业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里克·博克( Derek Bok,1930—),美国当代高教 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和活动家。1971—1991 年任哈佛大学校长。先后出版了《走出象牙塔》(Beyond the IvoryTower, 1984)、《大学与美国的前途》(Universities and theFuture of America,1990)及《市场中的大学》(Universitiesin the Marketplace, 2003)等著作,[1]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有学者指出,博克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是哈佛大学立校治学之本,也是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的精神”。[2] 在博克的高等教育思想中,关于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大学商业化的思想是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