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蒙古史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明代蒙古史,一般指一三六八年君临全国的元朝灭亡后,至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漠南蒙古大部归附清朝的二百八十余年间,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历史。这期间蒙古贵族所建立的政权,自称为元朝统治的继续,与明王朝相对峙,由此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南  相似文献   

2.
清代蒙古史(古代部分)这是指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蒙古人和蒙古高原上各族人民的历史。以地域讲,一般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交通、宗教、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我国蒙古史研究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清代蒙古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拟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清代蒙古史的概况,仅就以下方面作一简单介绍,资料和评述,因见闻和水平所限,定有漏误,恳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一三六八年以后蒙古史的研究,似乎已经形成一种“体系”,即用“明代的蒙古”来套这一时期的蒙古历史。这就导致中国史进入明代,蒙古也必须同时进入明代;明朝被满族贵族灭亡进入清朝时期,蒙古也必须进入清朝。这样势必抹煞蒙古历史发展的本身规律,违背历史唯物主义。本文仅就所谓“明代蒙古”的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发表几点意见。一、关于一三六八年后的蒙古政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钟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古代史专家,生前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会长。他在世界古代史、古代社会经济形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学界所公认的。不仅如此,他还曾涉足蒙古史研究,尽管其明代蒙古史领域发表的论著数量有限,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胡钟达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我们讨论他在明代蒙古史领域的建树,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的“跨界民族”,关于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的起点,大体上存在三种看法,第一,认为应追溯至元代明代;第二,认为起于明末清初,第三,始于19世纪中叶迁入,本文根据史料进行分析,阐述了明代朝鲜族移民辽东的原因,迁徙途径及其开发辽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的五卷本《蒙古民族通史》将由我校出版社在“八五”期间陆续出版。该通史最早问世的是第三卷明代蒙古史,已于1991年5月出版。本卷作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以下简称《通史》第三卷)共七章21节,计299千字,上起1368年北元始建,下讫1635年蒙古大汗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记明代蒙古276年史事。按《蒙古民族通史》的总体构思,林丹汗时期的史事移第四卷叙述。作为出版社方面代表,在与《通史》的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五日至十二日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一百二十余人参加了大会.其中有老一辈的蒙古史专家,也有少数大学的青年研究生,大部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中年蒙古史学者.蒙古族的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七十五篇和《蒙古秘史新译简注》、《沙俄侵略蒙古地区简史》等蒙古史专著.论文包括了蒙古史研究的各个方面:从十二、三世纪蒙古的社会性质到第一、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从对成吉思汗到对策妄阿拉布坦、僧格林沁、嘎达梅林的评价和介绍.还有几篇论文对《蒙古秘史》的原文和作者,对元代  相似文献   

8.
一、“明代蒙古”“明代蒙古”是中外史学界常用的概念,与“十四至十七世纪蒙古”同义,且经常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由于“明代蒙古”一语简洁明了,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十四至十七世纪蒙古”。我们认为,北元——蒙古与明朝是并峙的两个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南北朝。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北元——蒙古从总体上讲并没有隶属于明朝,那么“明代蒙古”之说能够站得住么? 我们的回答是:二者并不矛盾,“明代蒙古”这一术语并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中俄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最早可以上溯到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征服东北罗斯时候。16世纪下半叶,俄国的西西伯利亚地区与明代中国的西部地区,通过中亚的布哈拉商人,曾经有过比较频繁的贸易活动。但是这种往来仍属于民间的、间凄的往来,还算不上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往来。既见诸于俄文史料,又见诸于中文史料的有明确记载的两国政府间的正式往来,开始于1653年。1653年,沙皇政府选派托博尔斯克大贵族伊萨科夫的儿子费奥多尔·伊萨科维奇·巴伊科夫作为前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节出使清帝国。巴伊科夫使团携带沙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中叶,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侵袭,和硕特部和罗理与准噶尔部罕都等人逃至西套地区,是为西套厄鲁特蒙古的起源。西套蒙古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双方在对彼此的认识上曾经存在差异,但总的趋势及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西套蒙古向清中央王朝的归附,这是符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方向的。  相似文献   

11.
由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等撰写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是近年来清代蒙古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前清代蒙古史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估算,至今仍是一件刚刚开始的尝试。成吉思汗于13世纪初统一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各部,建立汗国;同时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当时的人口约110余万,这一估算数可能高了一点。传说元朝蒙古族人口有四五百万之多,我们在概念上把“蒙古人”、“蒙古军”、“蒙古属民”等与“蒙古族人口”适当地加以区别开来,推算出14世纪蒙古族的实际人口为200万左右,年平均增长率约8‰。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后期,在北元和明代,蒙古族人口曾下降到160万。但1480年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之后,人口又逐渐回升,明末蒙古族人口有190余万。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瓦刺、清代的卫拉特等都是十三世纪斡亦剌惕的不同音译。斡亦刺惕是蒙古古老部落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将斡亦刺惕划分为四个千户。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后来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它不仅习惯上被称为四卫拉特,而且它终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卫拉特在蒙古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卫拉特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     
方龄贵,男,蒙古族,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古族自治县人。1918年5月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师从蒙元史专家姚从吾、邵循正两教授,专攻蒙古史元史,1946年毕业,获硕十学位。历任云南大学文史系、云南师范大学(原昆明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系上任,并任校图书馆馆长,1988年退休,返聘任颀士研究生导师。历年讲授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历史教学法、历史文选、中国民族史、蒙古史、元史专题讲座等课。并曾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  相似文献   

15.
蒙古民族从十三世纪开始以一个文明强盛的民族崛起于世界历史舞台,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蒙古学业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学科而吸引着众多的人们从事对它的研究。多年来关于蒙古史、蒙古社会制度、蒙古语言文学的研究颇有进展,出现了许多专著、论文,反映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蒙古风俗的研究却略逊一筹,有关史料十分缺少,为公众认可的研究成果亦屈指可数,进展是很缓慢的。在我国古籍中保  相似文献   

16.
伊儿汗国合赞汗改革初论徐良利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帝国蒙哥汗时代,旭烈兀第三次远征西亚,在伊朗、阿富汗、两河流域和阿姆河西南地区建立起蒙古帝国第五个兀鲁思──伊儿汗国(1258─1388年),统治西亚100多年。迄今为止,我国史学界对伊儿汗国的研究和讨论付...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回鹘佛教流行,文殊菩萨信仰和五台山崇拜在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的回鹘文文献和题壁中多有体现。13世纪后期,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走廊,成为河西回鹘的统治者。沙州、瓜州等地的回鹘人与蒙古人经过数十年的碰撞与磨合,至明代初期,在文化上逐步趋同,互相融合而成为裕固族这一新的民族共同体。明朝中叶,由于受到外来势力的侵扰,裕固族不得不由沙州、瓜州东迁至肃州一带。肃州原本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文殊山也成为蒙古豳王家族的皇家寺院,后来逐步演变成为裕固族佛教徒心目中的文殊道场。从文殊山发现的回鹘文碑铭、题记可以看出,元明清时代当地文殊信仰流行,裕固族先民所称颂、拜谒的文殊道场不是山西五台山而是今天酒泉的文殊山。此外,莫高窟第61窟和榆林窟第3窟也被裕固族先民视作殊道场。  相似文献   

18.
明代长城修筑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长城,人们往往想到是秦始皇所修。其实秦统一前燕、赵、秦都曾在北部沿边构筑过;秦以后汉、隋、金等也曾经营。但是,因年代久远都已颓圮湮灭了。今天常为人们所见保存比较完整的长城,基本上是明代所修。十四世纪中叶,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国号为明的新王朝。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被迫退回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薄音湖、王雄教授经过数年努力编辑点校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 ,已于 2 0 0 0年 7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辑录了隆庆 (1567- 1572 )至明末期间明人的著述共 34种 ,大体与第一辑 (明初至万历初年史料 2 5种 ,1994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衔接。这些著作或系统记录明代蒙古的发展历史 ,或叙述某些事件的原委 ,或详述蒙古社会状况、首领世系及部落驻地 ,或收录蒙古首领的书信表文 ,或图说明蒙边界形势 ,其中不乏著者得自亲历目睹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  相似文献   

20.
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陈安丽(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由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三人撰写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于近日付梓刊行。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清代蒙古史研究中一件值得礼赞的事情。该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内蒙古大学培养起来的青年蒙古史学者,他们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