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5,(5):51-53
4月10日.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大出血病逝.享年59岁;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相似文献   

2.
油画,毫无疑问是2005年上半年文化界的关键词。继2004~2005年间中国油画成为新收藏热点之后,陈丹青的辞职风波引发公众对集中在油画领域的院校内创作环境的关注,而陈逸飞的突然去世则使人们的焦点再次集中到了油画上。靳尚谊个人画展也在这个时候悄然开幕。  相似文献   

3.
名人致富经     
一门手艺陈逸飞到美国,先是替博物馆修画,报酬是3美金1小时。店因画技出众而进入画廊。当听到有人出价每张画3000美金时,陈逸飞说:"我一下觉得中了头彩.仿佛天上掉了个馅饼下来。"这样.才有了他的视觉产业。经验之谈:没有手艺,要去学门手艺。首先最好是在你准备打天下的地方,学门拾遗补缺类的手艺。掌握手艺后,就要向精益求精发展,要在一个区域里树起旗帜,并在中间进行区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贺延光 《青年记者》2007,(11):40-43
2005年4月19日我到上海出差,3件事赶到了一起:陈逸飞葬礼、国际车展、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的复评。期间,接毛浩电话,说连战访大陆.可能媒体要放开些.让报一摄影记者名单给国台办。我说.我去吧。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收到一份用大信封寄来的稿件,打开一看,是一张8寸大的照片;再看在照片的下方的空白处,来稿者观规矩矩写着两行小字──画种:油画。画题:军人候车室。作者:郑文勇。信址: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学生)。啊,原来是一幅油画的缩小照片。我仔细端详着这幅酷似照片的油画,仿佛看到艺术的天空中又升起一颗希望之星。我对油画是个外行,只知道油画是一种西洋画,用油质的染料在画布上画成。这种画,常见的题材是表现西方古代的风景或人物,当代虽也有国人洋为中用,用此表现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毕竟凤毛麟角。而这幅油画,不…  相似文献   

6.
意象油画是我国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和日本留学生带来的西方油画作品的形式.随着西方的这种油画形式的传入,我国画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来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意象油画.意象油画并不是将油画的材料简单的应用到我国国画之中,而是更为纯粹的表现抽象艺术和传统油画之间的中间形态,而且重点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展现意象油画的审美取向.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油画在西方意象油画的影响下进行了拓展,从审美取向的角度展现意象油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我至今珍藏着一幅邹韬奋先生半身油画像的印制品,神态庄重,色彩明亮,有一种感人的强烈印象。那帧像页是我四十六年前刚刚参加三联书店工作时保存下来的。我敬仰韬奋先生,对这幅画像也留下深深的记忆。1950年我调到北京后,三联的老同志告诉我,这油画是曹吾画的。画家曹吾就是曹辛之同志的笔名。可以说,我认识辛之同志的绘画  相似文献   

8.
我谈谈自己数十年来探索油画民族化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早年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在预科阶段是绘画科,以西画为主,也  相似文献   

9.
表述要准确     
无畏 《新闻三昧》2005,(10):22-22
前不久看到新民晚报总鳊室寄来的内刊“新民之友”(6月50日)上有一,题为“陈逸飞是中国画家吗?”显然中通过辨谈,指出陈逸飞早已加入美国籍,他是“美籍华人”,不应成为“中国画家。”  相似文献   

10.
杨子是那种特别高傲的人。走进杨子的办公室.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油画.画的是一朵红色的娇艳欲滴的牡丹。我不懂艺术,但我已然感受得到作品所透出的那种热烈与奔放。 杨子的笑是爽朗的.充满着自信。 杨子的公司很小.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处处透露着浓郁的艺术氛围。 杨子1990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1990年11月到北京.从事绘画研究。1994年作品参加法国巴黎中国佛教艺术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