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分别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其实在<觉悟>副刊上还发表了一首方志敏的散文诗<哭声>,这首诗比上述作品发表的还早.  相似文献   

2.
《全宋诗》补遗十八首——据西安碑林藏赠梦英诗刻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梦英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书法家,周旋于官宦文士之间,同时代人赞誉其人其书的诗作,当时已经刻石,即碑林现藏<赠梦英诗碑>和<十八体篆书碑>.二碑共存61人66首诗,因有赠诗者两碑均出现,诗作也有前后一样者,实际是39人56首.本文据碑刻资料将<全宋诗>所遗漏的16人18首录文发表,并就刻石本身的状况及相关问题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3.
<诚斋集>传承有绪,然亦有少量佚诗.栾贵明先生自<永乐大典>辑出五题六首.经考辨,仅一首或为诚斋所作,馀五首中一为朱熹之作,四为陈尧佐之作,陈氏之作<全宋诗>仅收其一,另三首未收.  相似文献   

4.
明钟惺、谭元春所辑<古诗归>中,录有武王<几铭>,清周亮工认为铭文"口"字,本是阙文符号,钟、谭为妄改.这是晚明以来批评<诗归>的一个公案.近人王欣夫、钱钟书考订,认为钟、谭<诗归>所录不误;本文从<大戴札记>版本入手,对王、钱的考证,作了较多补证,从而论定<几铭>中"口"字确非阙文,首为阙文之说者,实始周亮工.同时对钱钟书的征引错误,也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5.
<诗疑>一书集中体现了王柏对<诗经>的疑辨思想.本文认为今传本<诗疑>是将原本属于<诗辨说>的<诗十辨>以及其他材料,并结合王柏文集或著作中各种论<诗>语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大概在元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6.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7.
杨文斌 《传媒》2010,(8):65-66
从1998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开播到1999年长沙政法频道悄然亮相,再到中央电视台七频道的<法制编辑部>.中国电视法制节目是伴随着我国法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读<诗经>(以下简称<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马是兽类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在<诗>中马字使用次数达50次,马部汉字字数以及使用次数也是兽类里最多的,因而考察其在<诗>中的使用情况,不仅可以识其名,还可了解<诗>时代丰富的汉字文化和马文化.  相似文献   

9.
此篇是继作者从徽州、宣城、池州、太平府等安徽地方文献及石刻文献、<永乐大典>残卷所辑佚诗之外的、由其它文献所辑<全宋诗>佚作的汇集,共得佚诗33首、佚句24则,其作者有名姓者36人,其中7人不见<全宋诗>.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诗歌吟诵永恒的主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先民至纯至真的情感,自然纯朴,率真热情.据统计,<诗经>国风中关于婚恋的诗就有近80首,其中绝大部分是表现男欢女悦,自由恋爱的诗篇.  相似文献   

11.
清人翁广平所纂的<平望志>,讲的是历史上苏州府的平望镇.有趣的是,志中收有描述平望蚊子的诗文.平望作为江南太湖流域中区区一个市镇,蚊子竟也入诗,而且一首接着一首,共有三首.细读之下,会发现这几首诗文讲的虽是平望的蚊子,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平望镇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建党时最早的共产党员,中共天津地委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于方舟同志在津门"五四"爱国运动特定时期创作的九首<"五四"竹枝词>进行详细分析,考证了第八首词中被捕代表人数问题以及第九首词的创作时间不是"五四"时期,应该是"五卅"时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参寥子集>提要引吴可<沧海诗话>曰:"……又'诗成暮雨边',秦少游曰:'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按:吴可<藏海诗话>原文为:"又诗云:'暮雨边.'""成"作"云".今检僧道潜<参寥子诗集>卷二,亦无"诗成暮雨边"之句,惟<次韵少游学士送龚深之往金陵见王荆公四首>之二云:"梦幻皆输古竺干,功名何用咤燕然.羡君一棹江南去,碧荠时鱼暮雨边."该诗末句当即吴可<藏海诗话>所谓"暮雨边".<总目>误"云"为"成",令人误认"诗成暮雨边"为一句,中华书局整理本即作如是标点.  相似文献   

14.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甘肃学政蔡金台按临陇东.一个16岁的镇原少年应童子试,听作制艺及试帖诗出语不凡,学政大人阅卷后大喜,纵笔写上评语:"甘之俊人也,必速飞矣!"遂拔为第一,成为县学生员.此人正是后来的同盟会员及西北学者慕寿淇.向这在<西征小记>中说,1942年曾在兰州拜渴慕少堂,称他为"陇右前辈,熟于关陇掌故,慕先生著有<甘宁青史略 >四十册."  相似文献   

15.
柳燕 《出版科学》2004,(1):67-68
对稿件进行润饰加工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借用这首诗来说明修辞贵在相宜的道理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书目答问>(以下简称<答问>)是一部在学术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可是其撰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多少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归纳,关于<答问>的著者,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依据书坊旧本说.此说出自伦明的<答同>批校本,称依江阴某君记录旧本而成.后在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亦称:"张之洞<书目答问>,乃先生(案即缪荃孙)代作,据年谱(案即<艺风老人年谱>)则作于二十四岁时也.颇疑先生早岁从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师承,何能博识若此?陈慈首云:‘是书盖江阴一老贡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与张之洞共参酌成者.'慈首尝令江阴,所言或有据."从此遂成一说.  相似文献   

17.
潘建民 《档案与史学》2005,(9):29-29,43
笔者最近在整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郑晓沧先生生前所遗的友朋书札与赠送书籍中,发现胡先辅先生所赠的<忏庵诗稿>一书并有书信一通,及<水调歌头·天问>、<莺啼序·圆明园>、<高阳台·题吕碧城晓珠词>三首词的手稿,手札和手稿是用花笺书写,词末题:"晓沧吾兄诗家吟正忏庵",并钤有"忏庵七十以后作"朱文章.胡先骕信函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湖南卫视自制青春剧集<丑女贝蒂>的热播,到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左灯右行>的叫座,在欣赏影片之余,"植入式广告"这一概念也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这些在不影响艺术本体的情况下顺其自然融入的广告,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不显眼,又能盈利,甚至让观众感受不到浓浓的广告味.而在今年5月,<新民晚报>称为"中国第一部广告电视剧"的都市情感剧<红色>,近日传出将在云南开机的消息,则更是令"植入式广告"一词彻底撩开了"神秘面纱",高调亮相.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20.
"预立遗嘱",即右老在其手创斗口农事试验场亲书刻石的那篇文字(见附图).先生文豪,一生著作不计其数,以"遗嘱"为极著名极有特色的一篇.关于这篇文字的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是1934年.如张文生<怀念于右任先生>(<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马志勤<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始末>(政协陕西省委、成阳市委、三原县委<于右任先生>)、佚名<于右任先生在故里二三事>(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集>),及陈四长、播自新<民国奇才于右任>、许有成、徐晓彬<于右任传>等,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