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3复用技术 传输介质的敷设耗资巨大,必须充分加以利用。最直观的就是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为尽可能多的用户传送信息——信道复用。尽量避免一对用户独占一条传输介质。防止你不用也不让别人用,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信道复用技术主要有两种: 频分复用——一通常信道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如果把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就可以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生态失衡的层次特征透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取与信息生态三要素相关的信息生态失衡问题,运用信息生态学三要素基础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将这些问题归纳出在稳定性及其影响程度上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这些问题是由于用户知识背景不同、信息无序增长、信道干扰等因素造成的,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生态失衡问题的方案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出现趋向无缝获取,注重评价选择,强调互动参与,更加自主自助和逐步纵深微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图书馆现行的信息流信道不畅,过程难企及,信源质量难控制等存在着显著的矛盾,因此,要从信源、信道、信宿三方面进行控制,以保障图书馆信息流的畅通运行,保证用户的需求得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工作于1785-1805MHz频段,它将此段频率分为40条射频信道,每条射频信道的带宽为0.5MHz,供一个子系统使用。它包含32条CDMA码道,这些码道采用直接扩频CDMA技术共用同一条射频信道。每条射频信道中的0码道定义为接入码道,其作用为完成用户终端的初始接入、无线基站呼叫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广播系统信息、以及提供系统同步标志等,其它码道用于话音或数据通信等业务,称为业务码道。 此系统之所以具有目前国际上最高的无线频谱利用率,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以下3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信息的不同生态位都可以产生噪声,包括信源噪声、信道噪声与信宿噪声。本文对不同生态位的噪声、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交互式VOD用户接入系统要求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并解析用户指令。再向上提交给点播服务器响应相应的点播操作,在操作完成之后,还可以及时地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根据点播信号上行信道的结构,接入方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于双向HFC线路实现双向通信的点播:第二类则是利用PSTN电话网络或是GSM/CDM网络作为上行点播信号传输信道.下行继续利用原有模拟电视HFC线路作为下行视频传输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频谱资源稀缺的新技术。它能使认知无线电用户在不干扰主用户的前提下,动态接入授权频谱。而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如何在认知无线电用户间进行有效的信道和功率分配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和功率的联合分配策略,该策略将频谱分配问题建模成非合作博弈模型,作为参与者的CR链路分布式执行基于定价的迭代注水算法,以使得系统得到一个较好的纳什均衡。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定价机制,纳什均衡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得系统吞吐量得到较大提高,并且有效降低了平均消耗功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用户学历的不同,用户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因而也就存在着差异性的需求。这些差异有可能导致不同特征的用户在面对提供的电子资源时,有着不同的信息行为偏好。本文通过对NSTL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对用户学历与文献服务进行关联分析,探讨了中国电子资源用户信息行为的一些特点,为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和电子资源提供商的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用户质疑高校图书馆网站资源(ULWR)建设投资较大的问题,基于用户所承担的不同学术角色对其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组群对网站访问率、资源使用状况进行评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法从多维度进行组群差异检验,从而找到不同用户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分布情况,有助于用户全面理解ULWR的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合理调整资源结构、优化资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通信技术也越来越被重视,所谓的数据通信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数据通信的传输必须要建立传输信道的基础上,信道的不同,所采用的传输方式也不同.而现如今,数字通信的技术已经发展的十分健全,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数据通信技术方式及使用范围进行介绍,分析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中的关键技术,认知用户(非授权用户)只有在频段空闲时才能接入,然而认知用户检测概率与它所处位置的信噪比是密切相关的,针对认知用户所处位置的不确定,通过对认知用户到授权用户距离的统计平均,来获取认知用户对授权用户检测概率的统计平均量。结果分析表明,在不知道认知用户位置及信噪比这些先验条件情况下,对不同频段和不同发射信噪比的授权用户进行检测,可有效地获知该频段是否被授权用户占用。  相似文献   

12.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西北师范大学用户利用馆藏资源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信息需求、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对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用户群体信息需求的差异,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信息服务和资源建设方面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用户层面因“图书馆阅历”的差异,对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是否存在差异.以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基于LibQUAL+TM模型,制定出适合本馆的五类层面22项服务指标,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用户展开了本馆服务质量的测评.对赋予权重值后服务合格度、服务优秀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相对满意度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不同“图书馆阅历”用户对本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存在差异.这一结论将有助于图书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侧重地改进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高校用户群体情报信息需求特点探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情报信息服务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的需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高等院校用户群体对情报信息的需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本文分析与研究高校各种不同用户群体对情报信息需求的特点和规律 ,以强化高校图书馆内部情报信息建设与读者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图书馆危机及图书馆危机管理的认识,对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角色进行分析,强调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危机管理中有两种角色地位:主动角色地位和被动角色地位。同时,对针对不同用户角色的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信息内容的服务.它具有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灵活多样和主动将信息推送给用户的特点.图书馆可开展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数据库查询服务、学科信息导航、个性化服务系统MyLibrary、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关注不同用户群体信息行为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从性别、年龄、学历、学科等4个方面出发,对新时代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学科用户的信息行为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不同性别用户在信息获取渠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年轻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具有博士学历的用户对信息素养培训服务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社会科学用户更喜欢阅读图书、学位论文。文章建议信息资源保障主体更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定位,重视需求导向,构建反馈机制,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广州市和中山市两地区同学院用户群为研究对象,对两地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行为三个方面调查分析两地用户信息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地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两地用户信息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对多校区不同用户的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发展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网络隐私争议事件微博评论进行情感及话题对比分析,以探究不同情境下网络用户的隐私态度的异同点与背后机理。[方法/过程] 采集2012年至2019年网络隐私争议事件的相关微博评论,对其进行预处理,作为实验数据;基于情感词典计算各评论的情感强度值,并将隐私争议事件分为隐私收集类、隐私曝光类及隐私协议类,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的用户评论情感趋势;构建用户隐私讨论对象-情感表达二分网络,并通过二分网络投影构建单顶点网络,结合节点中心性等指标进行二分网络及投影分析。[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整体隐私关注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类型隐私争议事件的用户负面情感强度水平不同;不同隐私争议情境下用户的关注热点差异较大,情感表达各有特点。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境中的用户隐私关注及情感表现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分析和总结跨系统用户建模的主要方法:基于统一用户模型的方法,主要是试图通过构建标准的本体或者通用的用户模型来满足不同系统的个性化需要;基于用户模型间映射和融合的方法,主要通过一定的映射规则对不同系统中用户模型进行映射和融合,实现跨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分布式开放用户建模方法,主要是基于社交网络、互操作、关联开放数据等来构建用户模型。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分析,指出跨系统用户建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