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承德清音会是清代文化艺术的产物,它由民间艺人带入宫廷,后又脱离宫廷回到民间,所以既有鲜明的宫廷色彩又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这种音乐呈现着宫廷音乐与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复合形态,充分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具有其他文物不可代替的作用与价值,这个价值是永恒的。保护、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满族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说唱和戏曲几方面内容的概述和剖析,从而阐明了清代满族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瑶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79-280
满族宫廷舞蹈中的服饰元素和祭祀元素,使女子形成端庄、柔美、大方稳重、祥和的特点;男子形成古朴、激昂、骁勇善战的特点。满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图腾元素和风俗性元素,使满族舞蹈形成图腾文化,产生特有的民族生活和教育信仰。在生活习俗中提炼出动、植物形象,把满族人民的豪爽大度充分体现出来。现代的满族舞蹈更是继承了先祖的马背民族文化,把道具元素利用得淋漓尽致,使满族舞蹈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自20世纪末崛起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毋庸置疑质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化的生活化趋势日益不符,迫切需要建构向日常生活回归的美学。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美学在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存在质疑和颠覆了传统日常生活的审美原则和价值,背离了传统审美文化。生活美学是在倡导现代生活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其既继承了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和价值立场。因此,构建现代生活美学,既须与传统审美文化有机结合,又要超越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进而升华出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显示出生活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满族宫廷舞蹈中的服饰元素和祭祀元素,使女子形成端庄、柔美、大方稳重、祥和的特点;男子形成古朴、激昂、骁勇善战的特点.满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图腾元素和风俗性元素,使满族舞蹈形成图腾文化,产生特有的民族生活和教育信仰.在生活习俗中提炼出动、植物形象,把满族人民的豪爽大度充分体现出来.现代的满族舞蹈更是继承了先祖的马背民族文化,把道具元素利用得淋漓尽致,使满族舞蹈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特殊的地域文化、农业文明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孕育了体现出生命美学特色的中国传统美学 ,其突出特征就是将艺术看作是人的主体生命的对象化 ,以人拟艺 ,并由此而产生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一系列的重要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与美学学说 ,既显示出中国传统美学的鲜明特征 ,又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以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富于美学价值的崭新诗学命题,或者古老的诗学命题又被赋予  相似文献   

8.
胥晓 《儿童音乐》2014,(6):71-76
一、当代走向中大舞蹈语境纵横交织影响的他律特征(一)民族传统舞蹈作为当代潜在语境中国朝鲜族舞蹈同仅作为民间舞蹈而存在的一些少数民族舞蹈不同,一开始就以较成熟的民族舞蹈(不是民间舞蹈的层次)的形态而存在,具有较雄厚的本民族舞蹈传统基础。现代舞蹈赖以发展的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的最终类型,粗分有宫廷舞蹈和民俗舞蹈,细分有宫廷舞蹈、宗教舞蹈、教坊舞蹈、民俗舞蹈等。宫廷舞蹈以宫廷为中心得以继承和发展,其特征表现在,表演者的情感表达与个性表现受到抑制,节奏清淡悠长,动作优雅,具有与东洋画相类似的含蓄美和余白美;民俗舞蹈产生于民众之中,是以民间为中心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其特征表现在,表演者的内心情感无节制的率真表现,具有很浓的自娱性质,形式也丰富多样,动作大多即兴而发,亦具有忠于现实的率真美和粗俗美;宗教舞蹈是作为儒佛教仪式和巫俗仪式进行的,其特征表现在,过于象征化和仪式化,具有超脱现实的神秘美和幽玄美;教坊舞蹈产生发展于宫廷,后由流向民间的官妓使其流传在卷番(妓房),其特征表现在,动作具有过分的官能刺激性,但到了近代,艺妓们也根据自身的审美追求,整合其他传统舞蹈而形成了古典舞蹈,使其具有了典雅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朝鲜民族是指朝鲜半岛地区的朝鲜与韩国、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以及世界各地的朝鲜民族族群;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又分为:民俗舞蹈、宗教舞蹈、宫廷舞蹈、教坊舞蹈。本文依据同属朝鲜民族文化脉络下,不同三个地区的舞蹈动作审美特征为分析研究背景,试图探索以传统舞蹈为基础的动作设计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曹雪芹和文康都是清代满族的杰出作家。三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都呈现出“满汉融合”的倾向。本文以三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为例,把清代满族文学中的“满汉融合”归结为四条途径:(一)以汉喻满;(二)以汉例满;(三)以满承汉;(四)以满扬汉。通过上述四条具体途径,三位作家的作品既和汉族传统文化发生了血肉联系,又保持了满族的民族特点;但三位作家表现四条途径的方式又是彼此不同、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承德民族师专20多年来,对文化古籍进行挖掘整理,成绩显著。经过校勘和标点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已出版发行,为研究原热河和满族,研究清代历史、民族史尤其是避暑山庄文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料。挖掘整理了避暑山庄宫廷音乐,《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译注鉴赏避暑山庄御制诗文、外八庙碑文、楹联、额联九部专著,为避暑山庄文化研究和开发承德的旅游资源做出了贡献。对清代著名作家纳兰性德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通志堂集》和《饮水词》、纳兰诗的注释工作也已经完成。古籍的整理和清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满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一个区域性的舞种,研究满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满族舞蹈的发展特点,依托学校民族特色,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拓展现有舞蹈专业教学范畴。将满族舞蹈系统引入高师舞蹈课堂进行尝试性的教学,突出了学校舞蹈教学的民族特色,使学生在学习满族舞蹈文化的同时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思想主导了宫廷肖像艺术活动,探究其早期肖像艺术观是深入研究康熙朝宫廷肖像艺术史的基础。 从文物和第一手文献史料出发,分析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的内容、特点与影响。 首先,康熙帝的早期肖像艺术观以满族文化为本,通过宫廷肖像艺术传达巩固满族文化传统的信号。 第二,青年康熙帝借肖像艺术强化政治联姻、荣宠臣子、宣扬教化,以巩固其政治统治。 第三,康熙帝年轻时追求正面肖像构图的庄严感,喜欢写实性强的肖像画,支持宫廷肖像艺术风格多元化发展。 康熙帝的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包含文化、政治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唐代宫廷乐舞一度发展到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其文化价值,拟从以下四点展开阐述:促进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加速了舞蹈、音乐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加强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冠服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典章制度.清代统治者在坚守满族服饰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汉族冠服制度,逐步确立了既不失满族习俗礼仪,又饱含汉族服饰特性因子的清代冠服制度.  相似文献   

17.
炭花舞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民俗舞蹈,是渔猎时期诞生的舞蹈活化石,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古梅山的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江麒麟舞作为惠州地区众人皆知的传统文化,它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艺术本体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文章对东江麒麟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其与现代创意产业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些开发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清代的满族饮食文化,实际上是研究满族文化进入汉文化地区所导致的文化融合的历史.运用历史学和美食学的研究方法,从全方位去研究满族饮食文化的变化以及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社会功能及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河南商丘大刘寨麒麟舞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麒麟形象在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由最初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发展到哲学意义从而又进入到文学领域,最终走向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说明麒麟已由"神话传说"衍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麒麟舞,作为麒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较为少见的一个舞种,现仍然活跃于民间,河南睢县的"大刘寨麒麟舞"便是其代表之一。"大刘寨麒麟舞"在明末由宫廷流入到民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作为家族式传承下来的这一皇家舞蹈,它基本上保留了三百多年前明时的舞蹈风貌和原始形态,这对于我们研究明朝宫廷内部祭祀庆典活动的形式、明末清初历史变革和民俗风情都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与演出实况,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