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其“央young”系列综艺节目的制作传播过程中,结合媒介融合及5G技术,在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科学技术的运用、表现方式的演进,提升了节目的沉浸感;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增强了节目传播效果;多形式创新内容,提升了用户审美体验。该系列节目作为网台联播、新媒体矩阵推播的现象级综艺产品,是内容、渠道、节目形态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廖梦夏 《青年记者》2017,(32):94-95
纯网综艺也被称为网络自制节目,是继网络电视剧形成规模之后新兴的一个电视节目品类.2007年搜狐视频推出的娱乐新闻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以真实有趣、接地气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影响力显著的纯网综艺.经过10年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在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为代表的六大视频网络平台上,已经上线和计划上线的各类型纯网综艺总数量超过93档.①从内容生产模式上看,纯网综艺由UGC即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转向现在的IPGC即互联网专业化内容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生产、传播工具的普及,搜索成本下降,使利基市场收到了重视,区别于传统的主流电视综艺节目的衍生综艺——“纯网综艺”应运而生.通过长尾理论观照纯网综艺,试图依靠长尾的力量从丰富节目内容、主体多元化设置和树立节目品牌的角度找到适合纯网综艺的发展战略,从而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传统综艺相抗衡.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在节目数量和质量上得以不断突破但在发展之路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回望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形态的嬗变之路以探寻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规律,以期能对国内综艺节目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5.
观察类综艺2.0时代到来后,主打情感互动的节目呈井喷式发展,此类综艺如何在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难题。随着《我和我的经纪人》《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的热播,观察类综艺逐渐由情感类转向专业类,在题材、结构价值等方面有所创新,打破了"秀"的痕迹,但拓展空间还有待挖掘。本文以浅析《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的创新突破,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的突破口与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范小玲 《传媒》2022,(3):60-61,63
近年来有关京剧的电视节目引发受众追捧,并生发出相关网络综艺、网络剧等新的表现形态.网络综艺《瑜你台上见》以京剧脱口秀的形式与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彼此辉映,不同的节目形态与诉求相互交融,在提升网络文化节目内容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戏剧与影视的共赢,拓展戏曲传播的新路径,开辟了网络剧与网络综艺跨类型互动融合的新范式.这种相同题材下不同节目形态的相互交融是一种新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纯网综艺,是指“完全依据互联网生态特性研发、制作的综艺节目,区别于台网联动或网台联动的节目样态.从大的时空格局来看,纯网综艺植根于时代技术潮流,其本质是互联网基因的,同时又是新生产力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产物,结合了中国特殊发展阶段的人文背景,兼具娱乐、教化与商业三重价值”.①在2015年举行的网络综艺节目行业论坛上,时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提出了“纯网综艺”这一概念,并认为纯网综艺即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伴随着《奇葩说》《我们十五个》《十个礼拜嫁出去》和《妈妈是超人》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以及大量新节目的上线,纯网综艺俨然成为了视频门户网站的吸睛法宝.从网络自制综艺到纯网综艺,称谓转变的背后是一系列时代因素的推动:网络平台制作方实力的壮大、社会资本投资方向的转变、网络综艺所拥有的互联网基因的放大以及台网互动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王蕾  黄淼 《出版广角》2016,(24):69-71
文章以近几年风生水起的网络综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节目类型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综艺的兴起源于此类节目和传统电视综艺的竞争性互补,迎合了新型观众的收视习惯.当前,网络综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节目价值观的失衡,难以与观众形成情感和观念上的认同和共鸣.因此,唯有扬长避短,用内容生产带动社交和服务,网络综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郭小雪 《东南传播》2021,(6):132-134
在融媒体环境的当下,媒介融合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运用在电视综艺节目中逐渐凸显,节目创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芒果TV制作的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融合了"广播+真人秀+网络"的媒介形式,在形式上进行新旧媒介融合,破局综艺困境;在内容上巧用互联网思维,唤起用户情感共鸣;在制作上节目成员多元化,内容注重人文关怀.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迭代融合中,该节目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与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朱丹 《今传媒》2006,(1):21-22
时下,观众通过手机短信与电视节目互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有泛滥之势。从娱乐综艺、益智竞技到体育赛事、电视剧、专题片,甚至是新闻资讯,手机短信几乎无孔不入,各类节目都充斥着观众通过手机短信与节目互动的内容。“××用户编辑××发送到××”已成为节目主持人口中常用  相似文献   

11.
张茜  贺雪飞 《东南传播》2021,(8):136-137
在泛娱乐背景下,芒果TV凭借其强大的粉丝号召力及综艺节目的 制作能力,运用多维度的新媒体形式,成功打造出全新的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朋友请听好》立足"声音互动直播"加"真人秀"的全新综艺形式,将广播节目搬上荧幕,创新真人秀节目的 呈现方式,体现了芒果TV在综艺制作上对内容和形式的积极探索,也实现了"治愈"观众的节目主旨.  相似文献   

12.
羊年央视春晚的微信摇红包互动点燃了用户的参与热情,在“摇一摇”送红包活动中,微信用户参与次数达72亿次,一分钟最高达8.1亿次,在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同时,也赋予受众新的节目体验. “摇电视”与电视媒体的互动合作,打通了电视与手机之间的屏障,实现了跨屏互动,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成功融合的新探索.用户不再单纯被动接受节目内容,而是积极地参与节目互动.  相似文献   

13.
罗幸  杜洋 《传媒》2018,(4):55-56
江苏综艺频道(以下简称"江苏综艺")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的下属专业电视频道之一.多年来,江苏综艺打造专业团队追踪娱乐潮流、满足客户定制服务,为观众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打造出了《震撼一条龙》《一转成双》《缘来不晚》等品牌节目.作为频道的常青树,《震撼一条龙》可谓是江苏综艺"突围"的重要表现,节目通过栏目项目化、内容定制化,"流水线"生产、"民星化"互动,新技术抓热点、差异化塑造品牌的方式,为地面频道的"突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09,(6):122-122
《公共演艺吧》是江苏公共频道2009年精心打造的一档集综艺娱乐.情景表演和观众互动于一体的综艺化情景喜剧,开创一种多元素、大融合的全新形态.改变了常规综艺节目形态比较单一的状况.在节目形式上做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实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制作和编排上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并直接推动了电视新闻模式的发展。新的节目形态不断涌现,并日益呈现出屏幕元素多样化、制作互动化.编排综艺化、竞争品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史鑫涛  田恩宇 《视听》2023,(1):107-111
网络综艺衍生节目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延伸,正在成为正片综艺重要的内容消费之一。网络综艺衍生节目不仅满足了受众对综艺节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因其话题更新快、与正片同步时效性强、制作成本低、制播灵活等优势,为节目持续创作优质内容提供了有益启示。目前,网络综艺衍生节目面临节目质量不高、节目形式局限性强、过度依赖正片而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等困境。对此,可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以召唤结构为突破,挖掘内容形式的个性化特征;以期待视野为驱动,推动节目创新;以媒体融合为依托,打造新型的受众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邓博洁 《今传媒》2016,(10):99-100
在网络自制内容凭借其对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贴近席卷网络视频网站的当下,一档网络自制真人秀节目《十周嫁出去》异军突起。作为国内首档明星群体爱情真人秀节目,同时也成为了国内首个销售额破亿元的网络自制节目。其成功的定位,对用户的把握和对赞助商品牌的营销,都为中国网络自制综艺提出了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璐 《传媒》2021,(21):72-73
随着5G技术投入使用、移动端设备大量普及,短视频时代来临,传统地方媒体纷纷转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着手布局融媒视频新闻赛道.短视频具有快节奏、视听沉浸、便捷性等优势,符合多样化受众需求."四川观察"抖音号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该账号具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高强度的用户黏性,推出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网"出圈",以至于央视抖音号专门推出一期节目分析"四川观察"的出圈,而遍布淘宝等平台的相关文化衫等产品更是其影响力的体现."四川观察"的火爆出圈,离不开其优质的内容呈现和良好的用户互动体验.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用户互动更为重要.在紧抓内容和用户的产品运营中,"四川观察"的出圈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汪黎黎 《视听界》2004,(3):40-41
付费电视的主要传播手段和业务形式1.视频点播。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自己想要收看的节目,真正做到了点什么,播什么,看什么。2.互动节目指引。相当于网络媒体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它不仅是给用户提供了查询节目的便利,其互动应用真正引导了用户收视,充分发挥用户的主导权。3.数字化的节目录播。也就是把节目指引和个人节目存储捆绑在一起,根据个人爱好通过节目指引进行个人节目存储。这等于给电视机配备了随心所欲的自动录像机, 使用户摆脱了收看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间限制。4.跨媒体的内容互动,相当于互联网上的超链接。这  相似文献   

20.
张琦 《编辑之友》2016,(8):52-57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宣传主流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凭借节目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声像综合感染力和文艺本身的召唤结构,以情感性、体验态为特征的艺术形态的舆论在公众观看并参与中生成与传播.回首中国内地电视综艺娱乐节目35年的发展历程,其在舆论引导方式上的变革也呈现出从节目本身的内容激发到节目的设计引导、从媒介人物的正面宣传到参与主体的互动挖掘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