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研究在预备研究、预测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小学教师组织沉默自我归因问卷。在正式研究中.随机抽取了东莞市14所公办小学和11所民办小学千余名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小学教师组织沉默自我归因问卷,对小学教师组织沉默归因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组织沉默自我归因首要是基于明智的自我保护,其次是合作;小学教师组织沉默归因存在教龄等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调查了1700位东莞市幼儿教师,其中,男性幼儿教师26人,女性幼儿教师1674人;普通教师1065人,中层干部488人,园长147人。经过统计检验,修订后的幼儿教师组织沉默归因问卷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量学指标,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幼儿教师组织沉默归因存在差异,随着教龄和年龄的增长,组织沉默归因趋于合作沉默,自我保护沉默的归因趋于降低;不同办学体制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组织沉默归因存在差异,公办及集体办幼儿园教师相对民办及其他幼儿园教师,组织沉默归因更倾向于默许沉默和自我保护沉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长兴县某幼儿园中班和小班幼儿139名,通过假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考察儿童在人际冲突情境中的行为策略及其背后的归因方式,进而对不同归因方式下孩子的行为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归因方式下幼儿行为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江文  刘健 《现代教育论丛》2008,(2):45-47,96
管理学界逐渐重视对员工的组织沉默现象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小学教师对组织中沉默和附和现象的原因判断,对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的组织沉默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学业挫折感、归因风格与课堂沉默倾向三者间的关系,对广西4所高职院校共411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学业挫折感对于课堂沉默倾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学业失败归因在学业挫折感与课堂沉默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42%。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归因的反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归因反应模式测验,以33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中小学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考试失败的归因,所引发的不同生气反应、奖惩以及对学生未来失败可能性的预测。结果发现高能力、低努力、无学习困难三类学生的考试失败会引发中小学教师较强的生气反应、较低的奖励;教师认为高能力学生比低能力学生在未来考试失败的可能性更小。小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是否努力,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而中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能力高低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激励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仔细分析这些研究,不难看出每一项成果只适应于组织的一种情境或者说是对组织行为的不同归因。可见及时洞察员工对所发生事件如何归因,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采用恰当激励策略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本文尝试着运用归因理论对以往高校教师激励措施进行了剖析,并在发展外显激励论的基础上,来探索如何运用归因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410名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更多地归为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较少地归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2)不同性别的教师、普通教师和骨干教师归因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和骨干教师更多地归因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3)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生频率高的和指向自身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更多地归因为教师因素。建议教师教育者关注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差异,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合理归因,增强教师责任感,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归因,本研究使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女生的幸福感总体情况优于男生,但是男女在幸福感上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总体倾向于内部归因,男女大学生都是内控性得分高于外控性得分,男女在归因方式上差异不显著。(3)内控归因倾向的大学生比外控倾向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幸福感。在成功的情境下,学业成就中的背景因素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失败情境下,学业成就中的能力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259名4—7岁儿童,考察了其在不同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情境类型对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履行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失败情境中,存在与反社会及亲社会情境中不同的情绪判断模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少儿学习习惯和态度养成的重要阶段。学业成就归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少儿的发展,影响着少儿未来学习方向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本研究以多维—多向归因量表为工具,对来自3个不同类型学校的30名学优生与30名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小学生总体上把学业成败归因为能力和努力,在能力因子上不同学校之间有显著差异,且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在情境因子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运气因子上也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少儿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解决教育中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克拉克修订的教师归因反应测验及相关研究,比较了中美小学教师对不同特征学生学业失败的归因反应模式.结果表明:中美小学教师都对高能力学生或低努力学生的失败更生气,并给予更高的惩罚.但与中国教师相比,美国小学教师对高努力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对低努力学生的惩罚较高.美国小学教师预期低能力或低努力学生未来学业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中国教师却认为当学生不努力时,学生的能力高低对于其未来的学业成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归因中同时存在理性归因与利己归因。本研究通过一个实验探讨了对一种与自我相关联的共变信息的归因中是否同时表现出这两种归因。实验中被试阅读并想象一些情境,情境中包含被试好/不好的行为或结果及一种相关的共变信息,然后在4个原因维度进行归因。结果表明同时表现出理性归因与利己归因,并且互不干扰。作为理性归因,一种共变信息被归于人的内因或外因的同时,还被归因于归因的联合模型所预测的与该种共变信息相对应的原因维度。作为利己归因,不受一种共变信息的影响,在4个原因维度均表现出利己归因偏好。最后探讨了共变信息等的背景信息对利己归因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欺负卷入儿童的归因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小学校园欺负问题比较严重,欺负卷入儿童对模糊情境的认知归因存在缺陷.鉴于小学欺负现象的普遍性,教育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欺负卷入儿童的归因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小学校园欺负问题比较严重,欺负卷入儿童对模糊情境的认知归因存在缺陷。鉴于小学欺负现象的普遍性,教育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看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情境归因问卷,选取白领和蓝领两个阶层作为被试,研究不同社会阶层人的归因倾向.结果发现,1)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归因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白领阶层倾向于内部归因,蓝领阶层倾向于外部归因.2)在归因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中的组织沉默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企业组织中,还存在于学生团体中,对学生团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本研究结合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北京十所高校校学生会为例,运用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深入探究高校学生团体组织沉默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最终得出与企业组织沉默研究不同的结论:在学生团体中,个人和同事因素是组织沉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组织支持感对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568名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分别中介组织支持感对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支持感还通过“职业认同→职业倦怠”这一中介链作用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对小学教师的支持、提高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等提升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