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素华 《青年记者》2006,(13):17-17
POCO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第一套“电子杂志在线阅读系统”。彻底摆脱了以往需要等待下载的局面,抛弃了庞大的客户端软件,无需任何阅读器,只要打开浏览器,安装几百k的插件,即可立刻阅读到精彩的电子杂志。POCO推出“电子杂志在线阅读系统”领导电子杂志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6,(11):47-47
2006年度创新传媒(推介名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京华时报□中央电视台□航美传媒□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腾讯网□英语周报□新周刊□东方卫视□瑞丽□搜狐□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中国新闻周刊□大有地铁动画媒体□Cgogo□电子杂志——POCO2006年度创新传媒人物(推介名单):□王昕(搜狐网)□尹明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春(分众传媒)□张建星(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李彦宏(百度)□吴海民(京华时报)□张惠建(广东电视台)□庞升东(51.com)□范以锦(南方传媒)□周莉(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徐少达(辽沈晚报)□贾长华(…  相似文献   

3.
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的合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年,那么2006年Web2.0又为我们打造了电子杂志年。电子杂志从2004年年底出现,到2005年引起了风险投资的关注,并有三家国内网站得到了风险基金的注资。特别是到2006年,整个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用户普遍关注的一个名词。目前,电子杂志一般是指利用P2P技术、Flash  相似文献   

4.
电子杂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凌翀 《今传媒》2006,(12):63-64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web2.0时代,更加强调传播者与受众的平等参与和双向互动,网络传播区别于以往单向撒播时代的特质已经非常明显。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是目前中国领先全球的一项新型产业。借助Web2.0的热潮,自2005年风生水起,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不到两年时间,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业的又一大亮点,甚至与博客一道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绝代双骄”,一时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年,那么,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2005年以来,电子杂志的种类和数量出现了爆炸式激增,其发行量也一路攀高。时至今日,各种电…  相似文献   

5.
从POCO的成功看电子杂志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新型电子杂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盈利模式的讨论,而忽视了对其媒介形式特征和传播效果的研究。章力求通过对电子杂志定义的界定、历史的回顾、Web2.0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POCO杂志的个案分析探求电子杂志的传播优势。笔认为不应把电子杂志简单地视为一种新的杂志形式,事实上,更应视其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博 《东南传播》2010,(6):65-68
本文以量化的研究为主要工具,通过对电子杂志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获得的大量一手材料为主,对影响POCO电子杂志盈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我们得出了影响POCO电子杂志盈利的8项一级指标,分别为盈利环境、盈利服务、盈利资源、盈利途径、盈利目标受众、服务性技术、盈利性技术和盈利平台。我们认为虽然广告作为电子杂志盈利的直接来源这一现实不能改变,但是影响电子杂志盈利的因素有很多,对这些因素的把握和运用有助于国内电子杂志商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春兰 《传媒》2006,(4):7-7
3月25~26日,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2005年度创新传媒颁奖盛典在上海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并揭晓了“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2005年度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2005年度最具潜力创新媒体”和“2005年度最具创新传媒经理”五大奖项。  相似文献   

8.
谭玲  殷俊 《声屏世界》2007,(2):53-54
从世界范围来看,娱乐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动力机制,它大大促进了传媒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美国媒体娱乐产业增长率高达6.5茗,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6%。①2005年,我国娱乐产业的消费能力超过5500亿人民币,娱乐传媒市场潜力无限。②尤其娱乐进入电视领域,各种新的电视娱乐栏目类型层出不穷,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如“超级女声”栏目2005年拥有观众4亿,③2006年有3.3亿。2005年单场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电视娱乐已成为各大电视台及社会制片机构最重要的创新领域,电视娱乐栏目成为带动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重要动力。包括电视娱乐栏目在内的全球数字娱乐产业方兴未艾,它们为世界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电视娱乐、动漫产业、网络游戏、IPTV、数码音乐等创造了全球新的财富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5年被定义为“传媒产业改革的攻坚年”,如何提升中国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传媒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在实践层面探索新路,更需要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的创新,对“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无疑是新闻传媒业界、学界、以及媒体管理层的共同需要。鉴于此,新疆日报报业集团(筹)与深圳报业集团决定于2005年6月举办“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WEB2.0时代的到来,电子杂志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介。从2005年开始,上百家企业和公司纷纷涉猎电子杂志出版,除了由几大时尚类纸媒杂志支持的《爱美丽Me》、《男人志Wo》、《时尚炫妆》、《瑞丽网刊》等点击率较高之外,其他电子杂志都是惨淡经营,经过一阵兴起风之后草草收场。但与此同时,由名人出版的个人电子杂志相继出现,尤其是今年更是纷至沓来,大有加强之势。作为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业界动向     
台湾电子杂志2006年增长80%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电子杂志在2007年将可望有机会大显身手。以台湾为例,2006年的电子杂志销售金额比2005年增长了80%,高达9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预计今年将至少会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6,(6):22-22
由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发起主办的“2005中国年度传播大奖”揭晓。中国年度传播大奖素有“中国传媒奥斯卡”之称,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荣膺“200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人物”、“2005年度中国十大广告人物”、“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媒体100强”等4项大奖,成为风云媒体。  相似文献   

13.
新兴媒体如同“入梅”之雨,持续影响整个传媒领域。数字电视、IPTV、电子杂志、手机媒体、博客、播客、RSS阅读等层出不穷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传播方式,正在改变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由这场“新兴媒体革命”产生的新名词——“第五媒体”,大有“开机有益”取代“开卷有益”之势。但是,新兴媒体拿什么来赢利,其赢利模式又是什么?几乎在同一时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记者韩阳)继去年我国首部传媒蓝皮书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次推出了第二本传媒蓝皮书——《2005-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报告》。4月12日,该书发布会暨“2006清华传媒产业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5.
张泉 《网络传播》2006,(10):55-55
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在我们面前点燃,电子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炫出,它肆意闯进网民(尤其是都市时尚青年)的视野,显示出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自信。可以说,2005年是博客年,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  相似文献   

16.
李鼎香 《大观周刊》2011,(42):51-52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它不仅仅是一种传媒工具存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执政党创新社会管理的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引导和加强“微博问政”的政治参与,加大与人民的沟通成为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常凌翀 《新闻窗》2008,(1):107-108
精美流畅的高清图片、动人心弦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网络视步币、极富创意的广告特效……一种名为“电子杂志”的新事物开始刷新和升级人们的视听体验。没有刊号的限制,没有纸张和印刷费用,低廉的发行成本,这一切使电子杂志被认为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把互联网之火”,让人们对电子杂志这一新兴媒体寄予了无限的遐想。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Web2.0的热潮,自2005年风生水起,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和视频搜索之后,短短不到三年时间,电子杂志脱颖而出,迅速成为网络新时尚,一时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15日,杨澜的电子杂志<澜LAN>上线;2006年4月16日.徐静蕾的<开啦>开张; 2007年1月25日,陈鲁豫的<豫约>首发.三位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涉足电子杂志,似乎为电子杂志的命运提供了历史性转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新型网络杂志应怎样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5年起,一种新型网络杂志开始风行。但是,从目前媒体报道和一些文章使用的称谓来看,比较混乱,如“电子杂志”、“数字杂志”、“网络杂志”等。这些称谓或过于笼统涵盖面过宽,或对新形态与旧形态未加区别。我对新型网络杂志定名为: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25日,二百多家中国主流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及新兴媒体相聚北京,共同见证了中国传媒的年度盛典“,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媒体”及“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等七项大奖各归其主。湖南卫视等十家媒体获“最具影响媒体”大奖。魏文彬、吴海民、张建星、张富汉等十位中国顶尖传媒人获得“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传媒人物奖。至此,历时两个月的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在这次盛典上,来自政府、传媒界、新闻传媒院校与企业界的200多位精英人士进行了智慧碰撞并激发传媒运营与品牌战略思考,搭建起了一个顶级的媒企交流互动平台。这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