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辞海》『您』字注;『「你」的敬称。用于多下,略显迟疑后才继续读完后面的四个字。刚读出『祝』字时,似乎被后面的字『刺』了一『祝您们长寿』五个不小的字。一位男主持人是月饼还是蛋糕我没辨清,可这『饼』上有会』节目时,由两人扶住一个大型『饼』状物,去年秋天上海某电视台在播放『中秋晚  相似文献   

2.
再现自我     
曾经拥有一个潇洒的自我。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更有那种属于自己的潇洒性格。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总认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对于那些挫折与打击,我都会用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它。曾经有那么一时辉煌过。走到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别人用一种羡慕的眼神看着我。那时的我,认为,人活着真有意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是我有生的幸福。曾经拥有能自信地对别人说一声:『我能行。』的那一刻。在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一个人所谓的自尊与自信。可是如今……『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生。』如今的我,已不再是曾经的我;已没有曾经活得那样潇洒;更没有了那种对别人说『我能行』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我感到,在我读过的教育书中,以『苏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苏联新道德教育』及『论共产主义教育』三书对我的启示最大,教育意义最深。  相似文献   

4.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不仅可以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我们智慧、在我们孤独时给我们安慰,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单调的生活。每一本书都会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每当我们开始读书,我们的头脑就会充实许多。相遇:把书握到温暖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听妈妈说,小时候,我每次看到书,都会用自己胖乎乎的小手指着书上美丽的图画,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得可开心了。妈妈也喜欢给我讲故事,我与书,就在这时相遇了。上了小学,我能自己读书了,善良的白雪公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到过东港小学的人,都会对这所学校校容整洁有序、布局设施一流的小学留下美好的印象。而当你听到『东港没有大扫除』这句话时,你又会怎样理解?该校虽没有大扫除,但学校照样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纸屑难觅。原来,东港小学在新开办时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后,尹永斌校长就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目标,在校容整洁方面提出要『立足平时,化大为小,保持洁序』的要求,并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人们的精神粮食。课余读读书,能启迪思想,扩大视野,陶冶性情,活跃身心。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的:『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什么书都『开卷有益』。有的书虽好,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不深,知识肤浅,往往难以理解,这样的书就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还有的书有副作用,中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其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有的书是坏书,看了就会  相似文献   

8.
也说“见”     
『见』字是虚实同形的常用文言词,在课本中经常出现。作实词,可充当动词、名词、形容词,作虚词,可充当助词、副词、介词。作动词可释为『看见』、『引见』、『会见』、『拜见』、『出现』等。作形容词时,可释为『现成』。作虚词时,用法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介词,用于被动式中,作『被』解。作助词时,可释为『得』。最有争议的用法是作副词。如『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焦仲卿妻》)、『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很明显,这里的『见』,不能作『被』字解。统编教材释『君既若见录』  相似文献   

9.
美罗普斯     
『我必须请教你,』一只小鹰告诉一头思想深刻、学识渊博的老雕。『听说有一种叫美罗普斯的鸟,它飞向空中时总是尾巴朝上,脑袋朝下。是真的吗?』『唉,没有的事!』老雕回答。『那是人们愚蠢的编造。他们可能自己就是这样的美罗普斯。他们想飞上天想到了极点,眼睛却又一刻也不肯离开地面。』美罗普斯!德国@莱辛  相似文献   

10.
妈妈正在专心地看《大长今》,女儿在一边玩,很无聊:“妈妈,陪我玩一会儿吧。”“自己玩去,你没看我正忙着吗?”“妈妈,你不是老说我和你之间有距离吗?你不和我说话,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能没有距离吗?”“也对呀。好吧,我和你聊一聊。”妈妈恋恋不舍地关了电视。是做美『容骗,人一,点天儿天也不不是关看心电我视。』就完么原了没来『,这『是那妈么你大做妈起就海几,劲知,我张?道还刚黄对看有看冈了恐考,闲龙了你试书呢一今本卷,。读书天吧英』的,。说语作』新业你疆做怎“妈妈,距离产生美,看来,我们之间还是有距离的好。”高吗话中?,吗考不『…  相似文献   

11.
一、新遗传学的学说在李森科『遗传及其变异』一书中新遗传学给『遗传』二字所下的定义是「一个生物在其生长发展时取得外界环境某些条件的能力」,如稻与麦之不同,即出于生长中所取得之条件不同所致,故在新遗传学中可以把『遗传』  相似文献   

12.
编者推荐:①由点到面开拓。老板娘说『怎么会呢?如数交还客人在店内遗失的物品,这是职业要求』——展示商界普遍都有职业操守。但是,『为我服务的换成了她手下的小姑娘,她们省去了「米线吃法」的那段话』,应修改为『……由她们来对我说「米线吃法」的那段话』——对比,只能表现『一点亮』;拓展,彰显『亮一片』。尽管『职业操守』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做文章』要『正面出之』。②向纵深开掘。作者交代『老板娘不再当服务员了,驻进了办公室』『小店升格为饭店,门庭若市』——有职业操守者必然发达!此文可直接用于『以人为本』话题作文,标题可沿用。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妈妈走上前问女儿:『你在干什么?』女儿慌忙藏起手里的东西说:『没,没干什么。』爸爸凑过去对儿子说:『我看看你的画。』儿子连忙用胳膊一挡说:『不给你看。』呵,小家伙还挺神秘的。看来,孩子虽小,却已有了自己的秘密。孩子有事『瞒』着大人,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有的孩子为给成人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以成人的惊喜换取自己心理上的愉悦,觉得『好玩』、『有意思』。孩子的这类行为往往是从故事、儿歌或影视中模仿来的。对此,成人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等待,让孩子给你  相似文献   

14.
编者推荐:从热水瓶的『容量』的两个侧面引出两方面的感悟——『我们「贫困」时,便会格外珍惜』和『只有失去它时,才会珍惜它』——不仅同所述之事十分契合,而且有其共通点『珍惜』,主旨集中。但是,本文还需要升格,其升格的措施是:将热水瓶『保温』的感悟,鲜明地指向『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6.
温度计     
一天,女儿发现客厅里的温度计,好奇地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两个一字呢?』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接着说:『噢,○字上边的一是零上一度,下边的是零下一度。』六岁的女儿还挺聪明。我随即问她:『你知道客厅里是多少度吗?』『不知道。』于是,我教女儿看温度计上的刻度,告诉她现在客厅里是摄氏十七度。看女儿认真的样子,我启发她:『咱们家每个房间的温度是不是都一样,你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怎么样。』听了这  相似文献   

17.
成语『班门弄斧』是个贬义词,华罗庚先生却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班门弄斧』本是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但班门弄斧者正是敢于在高人面前推销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人。这种人在班门前并非卖弄本领,而是在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期得到重视,从而学到更多的本领。如果是这样的话,『班门弄斧』又有何不可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的『三』是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它的意思十分丰富。单说由『三』组成的常用词语就多得一大串:『三思』思考成熟了;『三味』概括事物要义;『三人成虎』是说谣言的险恶;孟母『三迁』而后定居,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周喻『三气后气绝身亡;岁寒有『三友』,君子有『三戒』,狡兔有『三窟』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题目是『他把花都给了人』,写的是一位牧师为保住花园中的花不受上学途经花园的小学生的折损,就立在花园护花。结果有一个小男孩走向牧师,问道¨『我能折枝花吗』牧师就让他自己选。小男孩选了一枝郁金香。然后牧师说¨『这花归你了。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儿,它还能开好几天。要是你现在折它,那就只能玩一会儿。你想怎么办呢』小男孩想了想说¨『那我就把它留在这儿,等我放学回来再看看它。』那天下午,有二十几个孩子等着牧师给他们选花,并且都同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直到它们枯萎。那年春天,牧师把整个花园的花…  相似文献   

20.
词典≠辞典     
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覃光广等主编、自称为『目前国内文化学第一部专科辞典』的《文化学辞典》,在封面上印的是周谷城先生题写的书名『文化学辞典』,而书脊上印的是『文化学词典』。同一部书出现这样不该有的错误,我想除了编校对读者的责任心和题字者的尊敬值得挑剔外,恐怕也有对『词典』与『辞典』区别的不甚注意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