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宋著名词人赵长卿著有《惜香乐府》十卷,收其词二百六十多首,为宋代词人中作品数量较多之词人。其词雅俗兼善,独具风格。但历代治词史学者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力图从解读作品出发,全面分析其词作的艺术风格,明确其在词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南京图书馆藏叶玉森词集《桃渡词》一卷,共收词28首,主要为词人晚清时在南京漫游期间的作品。所谓"桃渡",实际上取南京"桃叶渡"之简称,以南京一景,命名全集,应是词人有意且自觉之笔。词集以具有哲理思考与佛教观照的金陵文化书写作品为中心,兼及豪情与温情结合的赠词与挽词。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域外题材作品,其对词境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桃渡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多元,体现了词人叶玉森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李殉是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作为花间词人,他的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摆脱了花间词风,其风格清新自然,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的作品。本文试分析李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并通过和前代同题材词所作的比较,从中看其独特之处以及在词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词人晏几道在词史上皆占有一席之地,且都以情见长,其作品中强烈的抒情性一直是词论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拟从两人的梦词切入,比较其内容指向、情感基调和抒情方式的差异,从而显示两位词人不同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唐宋名家词人中,布衣寒士极少,而贵族词人尤多。这些贵族词人在写词时,很难突破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而当他们以词体形式写出内心深处的无端哀怨时,这些词就在共同人性的大范畴中,成为表现人类千古共同悲哀的作品了,这些作品大多都是闲愁词。闲愁词以其超阶级性与永恒性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也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唐宋词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张起 《都江学刊》2002,14(1):40-41
北宋词人贺方回的名篇《青玉案》一直被认为是词人晚年妻子亡故后排遣孤寂愁思的作品,本综合前人述,提出该篇词是词人青壮年时期描写爱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以爱国词闻名于世。然而其词集中却存在着数量更多的闲逸词,其中不乏高质量的作品。本文从苏轼及社会的影响两个内外因素出发,探讨其大量创作闲逸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作受到历代文史学家所推崇,其本人更被后人推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但其言愁词在其作品中却占了很大比重,词中愁之真、愁之切使读者不忍卒读。文章试从辛弃疾之国破之愁、失意之愁和离思之愁三个方面对其言愁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周之琦是清代中后期的著名词人。有《心日斋词集》《十六家词录》等词学著作。其作品数量丰富,内容精良,在清代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词善于工笔描摹和运用一些辞藻丰赡,色彩醒目的词语,整体风格清冷落寞,平淡厚重。  相似文献   

11.
孔远征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2):13-19,24
金代女真族作家完颜瑞的词作,在文化心理上有着明显的汉民族倾向,在创作中也经常化用前人诗词名句及典故,但是他又保留了北方少数民族率真、洒脱的冰霜之“清”。透过樗轩词的创作,对女真族的汉化程度可略见一斑,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语境下哺育并成长的女真词人完颜瑶的创作已改变了北宋词的走向,其亦迥异于同时期的南宋词,金词这种异质的风采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实乃金词发展的原发动力。  相似文献   

12.
后代对柳永的词作评价褒贬不一,且多是批驳意见。然而有人将他的词比作杜诗,还有人将他比作白居易。柳永与杜甫某些作品中所反映的“太平气象”确有相似之处,且由于出身与经历的相似,“言志”传统在两人作品中反映出相似的内容与情感;而柳永与白居易则在作品中表现出相似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有着同样伟大的创新功劳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经过清初关于宋词是否统一叶韵的争论以后,清人普遍认为宋词有韵可循。在宋代词乐消亡以后,词韵更是成了保持词体音乐特性的重要质素,所以清人纷纷选取宋词名家之作来归纳韵部,撰写韵书,以此表达自己的词体观念与词学思想。尽管他们都标榜以宋词为据,却都未穷尽,故而不免又有宽、严之争。,清人对宋词用韵的研究虽未完全探得宋代词韵之本,却在客观上普及了词韵观念,规范了清词用韵,完善了清代词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清人对明词创作多持否定态度,多有不够允当之处,相对来说况周颐的意见较为中肯。究其原因,明代词学推举性情,重视作品中性情的抒写,浙西、常州词派虽不废性情之作,但于性情内涵以及抒写方式的界定上与明词有根本的差异,他们倡导“醇雅”、“比兴寄托”、“沉郁”之论,反对明词创作中性情抒写俚俗化的倾向,而况氏在性情论上却与明代主情论词学思想存在着一致性。另外,《草堂诗馀》在明代词学建构与词坛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浙西、常州二派对《草堂诗馀》多持批评态度,往往将明词的衰靡不振、创作中的俚俗化与《草堂诗馀》联系起来,而况氏对于《草堂诗馀》却有着与浙、常二派不同的看法。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况氏在评论明词时才能不废有明一代词作,并给出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以《人间词话》来衡量柳就会发现,其实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多处符合《人间词话》的评词标准。然而,通本《人间词话》似乎有意对柳永及其词避而不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论著论及。从《人间词话》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柳词不重视甚至心存偏见之原因在于尚好古雅、鄙夷娼妓词。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中国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不仅在创作方面成绩卓,以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擅名词坛,而且在理论建树方面亦有辉煌成就,其《词论》堪称词学丰碑。然而,在其家学之中却并无词学渊源。对李清照产生重大影响的词家当是晁补之。晁补之评词的理论观点,对李清照词学理论的形成有所启发;晁补之的词作,对“易安体”的美学风范也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词用典艺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中都占有极崇高的地位,这与其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特别是善于用典有很大关系。辛弃疾博学多闻,用典信手拈来,触处生春,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他常在词作中托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与事件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悲愤。他以文为词,常借典故发表议论,融典议为一体。他用典做到了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使人目不睱接。  相似文献   

19.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20.
宋代著名的女作家李清照是一个既工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又精通音律、金石等的“全才”人物。历来人们评价她,往往只重视她的词作,而忽视了她的诗歌创作。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中表现出的只是她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在诗歌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她性格的另一方面英雄气质和爱国激情。诗中表现出的进步的思想,宽广的胸襟,超人的见识无愧“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