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安康方言中的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一种是"述宾+得+很"与"很+述宾"同义异形结构,一种是"V+开+(NP)+了"与"V+起+(NP)+来+了"同义异形结构。安康方言这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的形成,实际是普通话句法结构向安康方言渗透、同安康方言中的同义句法结构相互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贝、原”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陕西凤翔方言既有自成音节的词缀“子”,41个韵母中又有39个可以生成子变韵,自成音节的词缀“子”和子变韵可以自由交替使用。凤翔方言的子变韵是长音型,与山西临猗、夏县和山东博山相同。凤翔方言阳平字的子变韵只是拖长音节,不变调;阴平、上声和去声的子变韵在拖长音节的同时还变调,变调调值与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中的前字相同。凤翔方言中虚词“着、的、得”和实词“上”可省略,用前字的D变韵母表示。“的”“着”“得”“上”等字和D变韵可以自由交替使用。D变韵方式和子变韵相同,即音节拖长,阳平字不变调,阴平、上声和去声字同时还变调。  相似文献   

4.
陆俭明先生在论文《析“像……似的”》中,将“跟X一样”比拟结构分析成: 跟X一样1—2述宾结构34 3—4助词结构朱德熙先生的论文《说“跟……一样”》也有类似的分析跟+(N+一样) “N+一样”是“跟”的宾浯。  相似文献   

5.
瑶田方言"得"字和普通话中的"得"有很多相同的用法,如用作动词表"获得"义、构成"V得R"述补结构等等.本文主要介绍瑶田方言中"得"字的几组特殊用法:(一)得+时间名词;(二)得+V;(三)V+得;(四)V得+0C.  相似文献   

6.
李婷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26-28,32
“到”在安康方言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根据“到”在安康市汉滨区方言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将其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类,并分析了“到”字作为持续标记体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共时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贝、原"等六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准6个生字。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的美,能读出家乡的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变题教学中对某些问题,只变一处(一字,一数、一符号),即可达到良好效果。现例析如下: 一、只变一字 这是指把原题目中某个关键字换成另一个字,而得到一道与原题义相近或完全不同的新题目的一种替换。 例1 已知关于x的实系数方程:x~2+x+p=0的两实根α、β,满足|α-β|=3,试求p的值。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认识很多字。”“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很漂亮。”“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唱歌很好听。”……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具体地描写月亮湾的美景的。 3.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教学过程。 xiang 一、出示课题:26.我的家乡 (说明:“乡”字先出现音节,再慢写字形,让学生注意字的笔画、笔顺。) 指读。讲解“家乡”的意思。(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天津,课文中“我”的家乡在哪?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 wan 我们?(板书: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指读课文。指读“湾”,“村子”(“村”平舌音,指导读好。)  相似文献   

11.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有/无条件(地)+V”,很少有人论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1982)在谈到由动词“有、没有、无”组成的述宾结构可以转化成副词做状语的时候,对“有条件的承担义务”一例作了分析,认为例中“的”字可以去掉,不过去掉以后结构和意义都变了。有“的”字是偏正结构,意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承担义务;没有“的”字是连谓结构,意思是具备承担义务的条件。(153页)  相似文献   

13.
[两盈]《汉将王陵变》:“见有三十六人斫营,捉得三十四人,更少二人,更须捉得两人,便请同行。两盈不知,赚下落马。”项楚曰:“两盈,指丁腰、雍氏。‘盈’应是指人,俟考。” 按,“盈”字即是“人”字之误。致误原因有二:一是由“人”之音转而讹,今北方口语方言“人”字或读为yin。二是由“盈”字的俗写体与“人”字混淆。《敦煌资料》第一辑附表1《别  相似文献   

14.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16.
一、小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内容小学地理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五爱教育”:即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科学、爱人民的教育。(1)爱家乡的教育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各个地理要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爱家乡是“五爱”教育中最基本的思想教育。(2)爱祖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伊春生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 2.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伊春的生态旅游景点。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潼关方言“了1[.li?]”是动词“了”字声调虚化的结果,“了2”有[.lia]和[.li?]两种语音形式。潼关方言常见的“V了1N了2”式可以分为动宾式和动补式两种;潼关方言可以如普通话那样说“吃了1饭了2|嫁了1人了2”,也可以如西安方言那样以把字句的形式来表达;潼关方言“V了1N了2”等形式具有宽泛性,其谓词限于动宾式结构、动补式结构或形容词。潼关方言的“了”字还可以表示假设等;潼关方言“了2”的语音形式([.li?]或[.lia])常常可以处于“了1”的语法地位,而处置式把字句里的“了1”不能是“了2”的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19.
我当小导游     
一、设计意图《纲要》中强调“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幼儿园的教育应与社区紧密联系”。我园地处滇中碧玉的玉溪城市区,玉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本土文化。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初步的了解,但他们渴望对家乡有一个完整的、深入的了解,渴望与同伴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和听过的传说。设计本次活动,是让孩子们能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体验同伴之间相互分享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二、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①体验与同伴分享欣赏、学唱玉溪花灯讲方言讲述:我当导游传说故事会参观访问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东汉王充《论衡》中的述宾短语为研究对象,从语境对语言影响的角度对这些述宾短语进行研究,讨论了主语对述宾短语语义关系的影响、述语对述宾语义关系的影响、“述+得”结构和“述+杀”结构等短语的实际状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语境对《论衡》述宾短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