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宋晓蕾 《今传媒》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宋晓蕾 《报刊之友》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桂芳 《今传媒》2010,18(9):81-82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文化走进了中国文化的"生态圈"并日渐显要。2010年热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掀起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的狂潮,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播媒介高度融合的"超真实"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帆 《今传媒》2011,(5):75-77
本文以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概念为依据,针对"电视文化"中呈现出的将"公域私化"这一文化奇观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隐藏在该奇观背后的本质是公共领域的消失和消费文化的到来,同时反思这一电视文化奇观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进行探讨,阐述了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下的发展,并以《非诚勿扰》为例解释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播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认为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不仅应满足受众精神消费的需要,还应担负起建立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标准,完善道德建设监督体制和自律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2.
荣荣  王晴 《今传媒》2014,(8):10-11
麦克卢汉把媒介理解为"人的延伸",尼克·史蒂文森则认为"媒介在伸展社区界限的同时,使我们接触到了与我们素昧平生的人们的生活"。身处于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被虚拟化、符号化、奇观化。因此,本文以央视一套节目《舞出我人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节目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体现当下电视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媒体奇观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商业化竞争激烈以及电视节目整体娱乐化的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真实和虚构的叙事特点构建了电视文化奇观。本文透过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奇观、视听奇观、人物奇观分析了其文化奇观的建构过程,并且对这种文化奇观作出了文化阐释,其虚构性、娱乐性、虚假性、低俗性、颠覆性的特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当下"剩男剩女圣斗士"群体越来越壮大,相亲逐渐成了适龄男女青年完成终身大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媒体也堂而皇之地把以前上不了厅堂的隐私话题摆到了观众面前.从有12年历史的<相约星期六>,到北京卫视的<今晚我们相识>、四川卫视的<特别心动>,相亲类节目牢牢占据了晚间黄金档.浙江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也在杭州本土节目中具有相当高的人气.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相亲之势席卷电视荧屏,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安徽卫视的《周日我最大》、以及河南卫视的《原来就是你》等婚恋交友节目劲爆亮相,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诠释奇观逻辑的相亲世界。"宝马女"、"富二代"、"剩男剩女"、"豪宅女"等流行新词裹挟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涌入时代浪潮之中,多视角展现了中国第二轮电视相亲热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让在"娱乐至死"泥淖中进退维谷的电视媒体拨云见日,一批洋溢着五千年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让沉醉于自媒体、微视频和碎片化阅读的观众重新回到电视机前,这为电视媒体节目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于垚 《新闻世界》2009,(7):65-66
本文选择近两年来引人关注的传媒丈化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结合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分析了《百家讲坛》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奇观的原因,并对这一由媒体制造的奇观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活跃在各大电视荧屏,从《玫瑰之约》到《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等等,从节目形式到现场嘉宾,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都被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包装和打造,爆出了许多经典名录,捧红了许多男女嘉宾,以至于最终相亲节目成了网红推新节目。观众也不再期待在节目中看到什么佳偶天成,只是抱着娱乐的态度看这些红男绿女在电视上作秀。今年初,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以父母的名义,替孩子择偶把关。节目中观众看到的是五花八门的婚恋观,这些婚恋观所蕴含的大众传播学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妖魔化的相亲节目 一、人人都抢吃"相亲蛋糕"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大陆的电视相亲节目也曾火爆过一阵,从湖南电视台悄然播出<玫瑰之约>开始,河南电视台的<谁令你心动>、河北电视台的<心心广场>、上海东方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四川电视台的<香江玫瑰>等相亲节目也先后开播.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这些相亲节目因为严重的同质化和观众的审美疲劳而都销声匿迹了.2010年年关一过,电视相亲节目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