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性。设法沟通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沟通与人生的联系。从而确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广开语文学习资源,增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新概念。这一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开放语文课程,沟通听说读写,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内课外,沟通校内校外,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可感的现实中习得语文,学到更多更珍贵的东西。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有了丰富的资源、精彩的活动和独特的收获。语文综合性学习扩大了语文学习的阵地,也因此拥有  相似文献   

4.
方爱东 《学周刊C版》2011,(10):166-16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一目标显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就说明它隶属于语文学科.要为语文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渎、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于一身的一项新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激活师生的自主细胞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双自主”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张燚 《现代语文》2014,(8):123-1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施综合性学习既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也可以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恒军 《课外阅读》2011,(10):298-29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语文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我国在教学大纲(现课程标准)这样的纲要性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禹旭红 《教育艺术》2005,(11):56-58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决不是随意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语文课程综合性的原则,真正使学生提高学用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课程理论研究者和语文教师不但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而且还要具有洞察社会生活的能力,选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高中)》强调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语文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是天然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  相似文献   

15.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的语文学习方式.综舍性学习打破封闭单一的教学体系.着力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却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使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在这看似宽松活泼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细致、富有弹性和技巧性的指导.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综合活动课是语文课程改革中一个全新的课型,它集中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虽然它没有明显具体的知识点,却沟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其本质上是培养了广义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的设置,是语文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国际性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李明英 《云南教育》2005,(13):12-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设定的学习领域之一。其“综合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设置这一学习领域,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明确而深刻地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即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显著特点就是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把握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