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便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所以,积累是建构语文的金砖,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今日砌上一尺,明日搭上一丈,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相似文献   

2.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因此,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潘景荣 《文教资料》2005,(5):155-15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2002年我参加了省级课题《丰富语言储备,构造奠基工程》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积累,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运用积累,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一、教学中丰富积累,感悟作品语言内涵,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  相似文献   

4.
正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维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沿着教师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将语文看成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工具,语文教学就会充斥着识记、分析等操练;如果教师将语文看成是一种人文,那么语文教学就会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四大板块,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以纯正的审美态度,关注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析、轻积累,重理性、轻诵读,重模式、轻个性的突出弊端,造成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究语感及其重要意义,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诵读和博览)和大量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文化的理解和审美的鉴赏组成。其中,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该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该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诵读教学又是达成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可以说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非凡,不可替代。"诵读"即熟读、背诵之意,任何文章若想读懂其深意必须要  相似文献   

8.
袁德荣 《学苑教育》2019,(11):29-29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塑造有众多途径,教师要注意设计崭新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思"等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势必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胡家曙,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巢湖一中语文教师、副校长。长期进行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总结反思"有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高效语文教学"主张。构建语文核心素养取向的"高效语文教学"价值观和方法论,认为学生主体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芯",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系统性地总结了教学目标、教学套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生成、教学活动、教学问题、教学思维、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高效语文教学经验。《人民教育》刊发了有关成果,《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曾设专栏推介;2016  相似文献   

10.
陈桂英 《辅导员》2012,(33):41-4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养成了语感,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将使学生终身受用。一、"听"中促积累(一)听磁带,养习惯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书都配有一盒磁带,充分地利用好这盒磁带,经常反复地听。学生耳熟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化,在语言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的深广性、逻辑性、批判性已逐渐成为语文界的共识。2016年即将出台的语文新课标已明确地将"思维发展与品质"列为语文学科要培养的第二个重要的核心素养(其它三项为语言建构与使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之前零散的教学摸索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邹颖 《学语文》2015,(2):47-48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教师因此更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本文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提出语文教师提升课堂语言素养应关注的四个方面,即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形象直观、幽默风趣和富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陈秋丽 《新教师》2019,(11):38-3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要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写景类文章为例,浅析读写结合对语文素养建构的作用及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袁洪亮 《成才之路》2022,(15):126-128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属于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语文说明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培养,要把控说明文教学原则,彰显语文本色;关注文本语言特质,提高教学针对性;倡导精细化品读,彰显说明文语言魅力;强调语言实践运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能够准确地理解、表达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而朗读无疑是培养这种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将结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诗歌名作《艾青诗选》为例,尝试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种朗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累语言、建立联系、自主阅读、达成交际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符春燕 《云南教育》2008,(11):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对语言积累的丰富性、准确性和迁移性的把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结合《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起点、课堂容量、教学视野、教学趣味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深度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所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只有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中得到提升,在接受作者的思想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魅力,在阅读品味文本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听说读写中情感得到熏陶,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生态化发展景象。我认为,一节高中语文阅读课应该抓住语言建构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事实上,这个要求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只有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去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更高的层级目标。而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阅读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