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以往过于强调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成了写的附庸,读只为写服务,读失去了独立的目标。以写促读,就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以内化吸收和外化表达相统一为目标,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活动助学生理解文意,提高思维水平。下面是用这种方法教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叙事性作品,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语言明白晓畅,寓意深刻富有启发性,教学目标一般确定为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的人生哲理。运用以写促读法教学此文可作如下设计:1郾学生听…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篇题目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一开始,这个新奇的题目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孩子爬悬崖时发生的一件事:“我”出世以来,一直有病,但是“我”不想因为不敢爬悬崖而被伙伴们说成胆小鬼。所以,“我”和  相似文献   

3.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春天,走一步,再走一步,气象就会焕然一新。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胜利的曙光就会出现。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路  相似文献   

4.
好的短篇小说学习方法是可持续的,能为学生学习其他短篇小说做好铺垫。借助以下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可持续的:通过多角度复述故事,考察学生对短篇小说的初步感知水平;通过探究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课文主题的讨论,感悟宝贵的人生经验;通过读写结合,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教改实验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较大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之一。其"读写结合"的理念与实践对解决当下作文教学"无知识""无教材""无序列""无方法"等问题仍有借鉴意义。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经验,可着重关注其"读写结合,由读学写"的作文教学的路径、五十个记叙文写作基本功以及五步训练教学阶梯。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是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建构,对我国作文知识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读写结合呢?一、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读写结合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写结合不是要求动辄写成段成篇的文章,可以从  相似文献   

7.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教材建设,经过升格、修订、改版后的统编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增加了许多精彩的细节节点与美妙的描述文字,令人称奇称美;但也不乏遗憾之处,其中尚存三道不尽人意的硬伤,亟待消除。该文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罕见少有的缘事析理读写范本,如果不消除这三道硬伤,不便于施教者对学习主体实施相应的读写训练,不便于学习主体掌握缘事析理类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文章,记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它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人生的坡头沟坎,给了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5):56-57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读到写,二是以写促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教学时应做到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2.
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而要先写“啜泣”?前一次“啜泣”,是“我”身处“悬崖峭壁”时恐惧心理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开始爬时就“全身颤抖,冷汗  相似文献   

13.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写作特色在于“以事传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写作特色采用由文到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学得文章的写“事”方法,又能得到人生成长的“理”。本课的教学视角可以从以目标预设的具体性追求教学效益的实然性、以学习任务的关联性体现文本解读的独特性、以学习支架的支持性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性三个角度切入,尝试将文本特点与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实现高度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多走一步     
文章紧绕“多走一步,更靠近成功”这一中心论点行文,事例丰富多彩,以科学界的菇斗作为例子引入,延伸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既写艺坛的创新,又写哲学、生物学,进而写到企业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永远的生长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出"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流程。一、整体读文,了解大意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透过文字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如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的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文本《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单元为主题,重构文本解读思路,带领学生一起体验一场精神世界之旅。  相似文献   

18.
抓好读写结合训练点,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省中语会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就是运用“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特点有三:第一个特点,运用“读写知识结合点”进行读写训练。“读写知识结合点”是指读与写在知识  相似文献   

20.
小练笔具有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在阅读课中,它把读写合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灵活,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也是很受师生喜爱的一项习作训练。有专家倡导:"把写挤进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