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风格体现作家或译者的写作或翻译特色,在散文翻译中,风格与内容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文指导,从音系、词语、句法等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特色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68-168
风格是散文艺术价值和精髓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完美移植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从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角度,准确把握原文语言中的风格印记,尽可能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3.
英文散文的节奏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散文结构简练、语言简洁、文笔流畅 ,且十分讲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翻译时 ,充分体现散文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准确把握散文在语言上的节奏美 ,并恰当予以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风格方面相吻合 ,是很好体现散文风格的技巧之一 ,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4.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是散文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散文的风格体现在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中,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原文语言形式中的独特的风格印记,以合乎译入语语义结构的句法尽可能将原文的风格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研究少不了对风格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原文风格,即译者要充分传达出原作的风格,很少涉及到翻译家的风格研究。译者是翻译实践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在传统译论中,译者几乎处于隐身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对译者地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高健的汉译散文为例,从句式安排、词语选择、节奏处理及修辞运用等方面来探讨高健的散文翻译风格。旨在为研究高健散文译作提供新的视角,为散文汉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伯顿·莱夫尔认为句法是散文翻译的最佳单位。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论和他的风格再现手段为理论基础,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几篇散文的英译作品从排比、重复、设问和短句这几种类型进行风格再现分析,旨在探索一条再现散文风格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散文风格是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风格的研究有助于英语散文的鉴赏与翻译。从英语散文的文体特征分析上可见,优秀的散文通过字词的巧妙运用体现自然、率真的风格,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风格堪称散文的精髓,如何能将散文的风格在译文中得到完美再现一直是众多翻译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以当代著名翻译学家周领顺所著的《散文自译与自评》一书中的散文英译为例探讨对应、重构和淡化三种风格再现翻译策略在散文英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分析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结果表明要将散文翻译到位,就要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散文翻译的特色,探讨了散文风格之美的可译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散文的风格及意蕴之美的翻译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节奏及在译文中的处理--评高健散文翻译的音响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应注重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要素.但是人们往往认为音美只存在于诗歌的翻译中,忽视了散文也有节奏和音响效果的问题。本文以高健的散文翻译为例.认为散文的节奏是语势能指的体现‘停顿是散文节奏的基本构成.对停顿的把握和应用有助于文体风格的表现和文学意境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周娟娟 《海外英语》2011,(14):198-199
为了很好地把散文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应该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以及散文翻译的特点。根据散文翻译的特点,可以得知在散文翻译中选词和语言风格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力图比较并分析弗兰西斯.培根论文集的两个中文译本,它们分别由曹明伦和何新翻译。依据英文原文的文体特征重点强调语义及美感,分别对两个译本的品质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到一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杨卉 《文教资料》2009,(30):59-60
本文从散文翻译入手,结合许渊冲的翻译实践经验,考察了文学翻译的复杂性,以及文学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创造性、忠实性原则、风格基调和文化因素,得出翻译活动中灵活处理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散文,尤其是叙事散文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而闻名。本文选取一篇叙事散文《世俗白菜》节选,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使译文翻译与原文保持风格一致,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一种具有弹性力度的文体,散文翻译的难度众人皆知。从长句的翻译、转笔的处理和同级词汇的翻译三个角度针对译文的语体选择展开讨论,分析译者如何恰当定位母语语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文体风格的积极举措,以期对散文这一特定文体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散文翻译中,原文句法特点的分析了解对于理解原文进而翻译时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深层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国著名女散文家的散文《回家》的原文分析指出,散文翻译只有尽可能的重现原作的句法结构,才能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践(经营好一生中的三天)为例,探讨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通过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提出了散文翻译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力求在散文翻译实践中做到译文和原文文本在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简约美、音响美、修辞美、模糊美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周建川 《英语广场》2020,(15):14-16
卞之琳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通过对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进行研究得出,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风格具备将"忠实"作为翻译思想核心、散文译文语言通达流畅以及散文译文作品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其翻译实践对于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泽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待三个方面入手。该学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该理论能更好地译出散文的神韵,完整地传达散文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