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临清战役是太平天国北伐战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战役。太平军北伐援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失败,使林凤祥、李开芳领导的北伐军断了后援,终致最后失败,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本文拟对临清战役和太平军在此役失败的原因,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2.
靖港之战发生在太平军第二次入湘战役中。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立即派兵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到1854年初,西征军已先后攻克九江、安庆、汉口、汉阳,并进围武昌,控制了苏皖鄂部分地区。为了从南面拱卫长江中游重镇,阻止两广、福建乃至云贵清军从背后攻击武汉,太平军先后两次发动了入湘之役。第一次入湘之役发生在1854年2月中旬,太平军从武汉沿水路向湖南进军。当此之时,曾国藩湘军屯驻长沙,湘北一带主要是清绿营巡防兵勇。太平军进军相当顺利,不到半个月,就攻占了岳州、湘阴、靖港、新康、沱市等湘北重镇,并一度攻克宁乡,进入湘中地区。但此次入湘太平军兵力不厚,在宁乡歼敌后闻湘军大队将至即主动撤离,退回湖北。湘北一带又复为湘军占领,湘军前  相似文献   

3.
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后,在兵力有限,首都并不安定的情况下,却同时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全军覆没,西征遭到重大挫折,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那么太平军领导人为什么会实行这样错误的战略方针呢?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史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研究者绝少做详尽之考证,简单地归结于这是太平军领导人不懂军事策略而铸成的大错。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史料,就会发现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笔者认为:太平军之所以同时北伐、西征,是洪秀全、杨秀清之间严重的战略分歧造成的。下面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图主要介绍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一段时间内有关水营的情况。太平天国本无水营。1852年12月,太平军攻占湖南益阳和岳州时,获民船数千只,祁阳人唐正财“愿联合船户,效忠天朝”,被任为典水匠(据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1853年1月,唐正财在汉阳以木船搭成浮桥,太平军得以横渡长江攻克武昌,东王杨秀清“嘉其能,始立水营,以唐正财为指挥,总统水营船务”(《贼情汇纂》)。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后,以唐正财提督水营事务,总办船只,统帅水师九军。据《贼情汇纂》的记载,太平军水营总部设在南京仪凤门外下关江边的大王庙。太平天国水营承担的任务约有四项:  相似文献   

5.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接着,连下镇江、扬州。不久,宣布在南京建都,并更名天京。这一决策引起了太平天国前期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史学界对这一转变十分关注,论述颇多, 且有争议。本文拟对建都前后太平军的战略指挥作一些比较研究,考察定都和战略转变的整个客观历史进程,力图引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一大战略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国都,改名天京.对此,有人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战略错误,他们不应当在南京停留下来,而应以大军北征,攻占北京,一举推翻清政权.也有人认为,定都天京并不错,如以大军北征,因兵力、粮草困难而将难以成功;他们应以全力经营南中国,建立江南根据地,再图北进,走朱元璋的道路.对此,我持前一种看法.一大军北征胜利之可能太平天国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腐朽没落  相似文献   

7.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从武昌浩浩荡荡顺流东下,取九江、克安庆,3月19口占领江南重镇南京,给了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但攻克南京后,太平军没有再继续前进,以图占领北京,彻底推翻清朝统治,而是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天国的都城,从此,由战略进攻的地位,转变到了战略防守的地位。因此定都天京这一行动,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一行动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他们在南京停留下来,而没有以全力进行北伐?这一切除了与攻克南京时的军事、政治形势有直接的关系外,与太平军初期的战略思想,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8.
白可 《老年教育》2014,(3):46-46
在中国的科举史上,曾出现过几百个状元,而其中只有一个女子获得如此殊荣,她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才女傅善祥。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曾设立女科考试。傅善祥这位饱尝辛酸的南京女子,生下来就离开父母跟哥嫂度日。她出嫁后,18岁那年丈夫身亡,狠心的婆婆几次要将她卖掉。后来,她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参加了太平军。傅善  相似文献   

9.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金陵,后西征.徽州因处在太平军西出东回的动线上,成为太平军与清廷长期拉锯之地.咸丰五年,张芾以"前江西巡抚"的身份入徽,至徽之初,为筹饷银,设立筹防捐输局,激励绅士商捐输,并照征田赋、设卡收厘.徽商携资回乡,捐输助饷.绅商捐输是清廷在徽州就地筹饷的重要组成部分,劝捐筹饷过程也反映出一种战时特殊的官绅互动.它不仅关系饷银结构的变动,还嵌入了地方社会的运作脉络,影响战争局势.张芾驻徽五年有余,就地筹饷及协济在饷银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可通过奏折进行分析,捐输、协济的变动对地方社会及战局的影响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清咸丰四年)太平军征湘之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它从一八五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军攻战岳州始,至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太平军在城陵矶的营垒失守止,历时一百八十天,是一场自金田首义以来,太平军与清军之间的空前激烈的交战,对后来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一捻军自从1853年起义以来,就一直是太平军在北方作战的友军。在配合太平军作战上起了很大作用。捻军领袖沃王张洛行于雉河集牺牲后,其余众在张宗禹(洛行的姪子)与任化邦、牛宏升等率领下,继续转战于皖、鲁、鄂、苏等省。但由于捻军缺乏明确的斗争目的;又没有完全摆脱“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的状态。因此,未能给予清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发展的极峰。他们不仅对旧的封建反动统治发动空前猛烈的攻击,而且自信“因有自新之学,用以新民新世”,豪迈地要求开辟“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这种雄心大志在定都天京以后表现得特别明显。太平军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定都开国,不久便颁布了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在这个纲领中,农民革命的英雄们从强烈的反抗封建压迫的要求出发,企图通  相似文献   

13.
怀庆之役是太平军北伐过程中在河南发生的重要战役。学界对太平军发动此次战役的战略目标一直存在着争论和分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补充军实、"寻找战略据点,等待后续部队"、"占领战略要地,为攻占天津作准备"、多个战略目标综合等四种观点。在全面搜集史料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太平军发动怀庆之役的首要战略目标是为了筹集军实。而"等待后续部队"和"占领战略要地,夺取天津作准备"的说法则为战役发动后清方官员分析太平军动向时出现的战略目标,二者的重要性远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藏有杨泗孙致翁同爵与翁同龢兄弟信札8通,此前从未对外刊布。这些信札作于咸丰三年至四年(1853-1854),写于杨泗孙从京城返回常熟的途中,或是回到常熟之后。这些信札为我们了解咸丰初年常熟籍京官的一般情况,了解从通州到江南运河沿途的情况,了解太平军占据南京之后以常熟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社会的基本变化,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桐城战役是在1856年11月中旬至1857年2月末进行的。是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两个月之后,太平军在皖北发动的一次反击战。天国内讧之前太平军控制了西自武汉,东到镇江的长江沿线,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太平军都居于优势。天京方面:太平军于1856年4月击垮了围困镇江之敌后继续开展了对天京外围的扫荡战,先后收复了江北广大地区,击溃了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军统帅向荣败走丹阳,后被革职自毙。江西湖北方面:石达开、罗大纲等率大军西  相似文献   

16.
太平军从前期到末期,在战略上先是南、北之争,后是东、西之争,这些分歧影响到战略行动,几次坐失了乘胜进取的大好机会,由主动变被动,终致失败。前期北伐军的覆灭,就和军中南、北之争的战略分歧有直接关系。本来,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十一月初十至癸好(1853年)三年二月十五的三个月中,太平军连克岳州、汉阳、武昌、九  相似文献   

17.
一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以后,全国高涨的革命形势更奔向新的高峰。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太平天国胜利的鼓舞下,此起彼应,遍及全国。捻军在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举起了抗清的义旗;天地会在江苏、湖南、江西、湖北、广东、福建等省燃起了反清的烈火;回、苗、徭、彝等少数民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酝酿着大规模的起义。革命的力量正在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清朝的反动统治,这时已陷入严重的危机。政治上,它的王朝统一局面已经破裂;军事上,它的绿旗营兵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  相似文献   

18.
丁汝昌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县丁家坎村人."少年犖负奇气","厥性毓慧".父灿勋务农,家境贫苦,遣他为人佣作.咸丰初年,庐江一带荒旱严重,他父母双双饿病而死.1853年,太平军攻克庐江,丁汝昌遂参加太平军,隶于程学启部下.陈玉成命程佐叶芸来守安庆.1861年,清军围攻安庆,太平军再援安庆失利,程率部下三百人降清,丁汝昌同被编入湘军.安庆失陷后,曾国荃使程领开字营,丁汝昌为哨官,授千总.次年,程部拨归淮军,随李鸿章到上海镇压太平军.不久改隶于刘铭传,升营官,领马队.1864年,擢副将,统先锋马队三营,参加镇压东西捻军.同年,闻有“大将避地名”的  相似文献   

19.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前,太平天国并无正式的对外交涉。但它的领袖洪秀全已有世界各国应平等相待,互不侵犯的构想。随着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由于对世界大势的无知,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拜上帝教的“天王即世界之主”的说教迅速抬头,成了奠都南京后指导外交实践的重要思想。结果,虽然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可贵原则性,却不能在复杂的“折冲尊俎”斗争中因势利导,灵活地驾驭局势。1856年的“天京内讧”,国力大损,外交失去坚强的实力后盾,终被中外反动势力所镇压而失败。这个惨痛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与记取。  相似文献   

20.
安庆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之一。在湘军重兵云集安庆之际,太平天国的“二次西征”实属徒劳之举。安庆虽最终失守,然太平军并未全军覆没,而是有极小部分突围而出。太平军后勤供应不继,导致安庆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