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网上或者各媒体上搜索一下布鲁纳,就会发现,当今教育界对布鲁纳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他的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上,停留在他的结构论上,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但早在16年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已经从认知主义教育观转向了文化主义教育观。布鲁纳是参与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建筑师。1960年,布鲁纳出版《教育过程》一书,使他代表了皮亚杰的结构理论而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但是,在享誉36年之后,布  相似文献   

2.
新书上架     
《今日教育》2011,(9):43-43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美]布鲁纳著 宋文里.黄小鹏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收录《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前者系统阐述了“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授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孩子”;后者系统阐述“文化主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主义方法 1.文化主义方法的提出 1967年鲍迪尤(Bourdien,P.)和帕塞伦(Passeron,J.C.)首次提到了对教育问题进行“文化主义研究”后,霍尔斯正式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文化主义方法。根据文化主义方法,每一种教育制度都从它生存的文化环境衍生出来,霍尔斯在汉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家会议上提出的《文化主义方法论》一文认为,正如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常常先于理论一样,文化主义方法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杰罗姆·布鲁纳的《布鲁纳教育文化观》一书,收录了他一生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这本由美国伊利诺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宋文里教授和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硕士黄小鹏联合翻译的书籍,是一本长期从事教育研究或希望能够在教育行业有所成就的人士的必读书籍;更是一块带您从神秘的心理世界去探索教育奥妙和规律的敲门砖。  相似文献   

5.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本文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审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研究,梳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艺术教育的学术谱系,将有利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构和发展,也标志着当代世界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文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政治批评理论 ,本文通过《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这两本里程碑式著作 ,分析了美国学者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和“文化批评”的理论 ,认为赛义德的理论建树奠定了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盲见” ,因此不能忽视其理论中缺乏一致性和启示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比较教育中的文化主义方法是霍尔斯在汉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家会议上正式提出的。该方法丰富了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主义方法的产生、组成要素,以及它的目的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是由美国犹太裔哲学家喀兰于1915年首次提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则在20世纪中期以后受到世人的关注。后因多元文化主义倡导者的哲学立场与教育主张有出入,而导致其陷入困境。文章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探究了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翟莉的硕士学位论文《教师文化的三大倾向对师生关系的负影响》得到启示,教师文化的权威主义、效率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需要再三反思。该论文的某些论证与论据存在一些欠缺,希望与该文作者商榷,以此带动广大教育者共同关注教师文化倾向对师生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与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斯图亚特·霍尔在他的著名文章《文化研究:两种范式》中,将文化研究的起点定位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理查·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和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这两部著作,为此一时期发生之“文化辩论”的两个总结.在霍尔本人的连接理论开始流行之前,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葛兰西霸权理论是先后主导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范式.无论是文化主义中的文化唯物主义层面,还是结构主义中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今天看起来都是表征了一个时代的学术旨趣.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霸权理论得到新的重视有其必然性.但是,在葛兰西英国和法国文化霸权建构模式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仅仅立足阶级来解释权力关系,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是会显得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将有助于语文教学的结构化、系统化,文化主义的理论也将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浪潮,不仅使联邦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滋生了少数德国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为了应对移民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逐渐形成了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即要求保护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构建以《基本法》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价值标准。以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德国发展出针对移民社会的"存异求同"教育理念与政策,一方面承认当今德国多元文化并存的事实,教育学会尊重、包容异文化,学会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保护移民非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认同一种社会共同价值观,倡导融入主流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移民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政策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标准、毕业资格考试、师资培养等方面对德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冲击。以"一体多元、存异求同"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有利于德国构建文化多元性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淑媛 《海外英语》2013,(9X):175-178
自我东方主义指的是东方世界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言说自身。翻译,作为东方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作为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不可避免的受到自我东方主义现象的影响,成为巩固殖民主义话语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英译本中的典型例证,文章旨在揭示中国译者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探索张爱玲翻译中自我东方主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就中国译者如何重塑自身文化身份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以期帮助有自我东方主义倾向的中国译者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真正的文化根基,在推动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说教由来已久,罗伯·科恩(Rob·Cohen)导演的《木乃伊3:龙帝之墓》立足于东方主义思想基础,以温和的表象、基督教般的仁慈说教,用和中国文化套近乎的方式,不仅期望获得商业利润和票房价值,更是以上帝的名义对中国文化进行一场温和的西方主义“教育”。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和曲解,更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一种隐蔽侵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构建了顾明远教授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在这个范式中着重讨论了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主客体认识的文化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他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功能主义范式和文化诠释主义范式。最后作者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可以用"民族国家文化模式作为一种分析框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不同的民族国家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复杂多元又影响甚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该思潮又反过来影响文学创作,体现在向传统回归和对启蒙解构两个维度上。从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叔叔的故事》和《白鹿原》即可以看出“解构”和“回归”是如何成为90年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关键词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起,多元文化主义一度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整合少数族群的政策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也随之兴起.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无论作为理论还是政策实践都受到批评,由此逐渐衰退.多元文化主义的衰退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标由此转变为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公民教育相应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则成为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吴俊明 《化学教学》2012,(10):78-80
阐述了从科学文化高度认识和处理科学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认为从整体主义角度看科学和科学文化,并且用来引领、指导科学教育,是一场重要的变革和转型。介绍并评价了即将出版的《文化视野下的科学过程教育》一书,认为该书可以从科学文化高度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过程》到《教育文化》--布鲁纳教育文化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布鲁纳(Jerome Seymorr,Bruner,191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任教于哈佛大学。1960年,布鲁纳参与创办“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1961-1972)。曾前往牛津大学任教(1972-1978),退休后担任纽约大学的研究教授至今。布鲁纳一生写作不辍,著作宏富,主要著作有《思维研究》(1956)、《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研讨》(1966)、《教育的现实性》(1971)、《有意义的行动》(1990)、《教育文化》(1996),均有很大的影响。在布鲁纳的所有著作中,有两本特别重要,一是早年的《教…  相似文献   

20.
李安的东方家庭电影在众多东方导演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是李安在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和手法来描绘家庭。同样的,李安也以十分独特的执导和驾驭,使得他的英语片《冰风暴》倍受赞誉。《喜宴》和《冰风暴》原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两个时代和两个文化的产物,但由于拥有一个共同的导演李安而使它们具有了一些相同的共性,这就是浸注其中的东方主义的哲学、伦理、文化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