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点作为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评析能力的一种方式。厚积着丰富多彩的思想艺术内涵,洋溢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自觉地联系创作与欣赏,为人们指点赏析作品、创作作品的具体途径,特别注重揭示“作文之用心”,故对小说评点中创作理论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首先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其后还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对艾青的一首诗的赏析:  相似文献   

3.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是当前文学赏析的新潮流。运用结构主义方法,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李锐小说《无风之树》文本的叙事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观照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既有19世纪中期西欧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吸收、更多的是作家本人的发展和创造。其叙事的特点是时间明晰而凝聚,情节线索单一且有明确的开端和结束,人物多置于时间和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此外.他在多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辩论情节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冲突,以私奔情节将事件推向高潮。还采用相同的人物关系模式以表现两部“多余人”小说的相同主题。这些都说明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贵妇画像》被公认为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的亨利·詹姆斯在小说中娴熟地运用了心理分析的艺术手段 ,将作品的表现对象从外部事件转移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另外 ,詹姆斯又一次采用国际主题作为其创作的中心素材 ,并使用隐喻手法 ,描写了一位天真、单纯的美国姑娘 ,为追求自由和独立来到欧洲 ,最后其个性被她所追求的“自由”所毁掉的心理历程。小说所达到的反讽艺术效果从另一方面奠定了亨利·詹姆斯作为美国小说艺术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小说教学对“虚构”知识的运用存在“简单化”和“误用”问题,这是因忽视其复杂内涵而造成的。“虚构”的复杂内涵需要从阅读行为、小说材料来源、创作结果、创作行为过程、虚构的本质等几个视角来揭示。将“虚构”从静态的内容性知识转化成动态的阅读方法知识,有利于提升小说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创作的道路上,萧乾合理地运用新闻写作技巧,写出了诸如《皈依》、《梦之谷》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萧乾丰富的新闻经历对其小说创作艺术与思想倾向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萧乾小说创作的轨迹和解析他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标精神昭示着我们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就拿现当代诗歌鉴赏为例来浅谈几点认识。一、了解创作背景,正确把握诗的内涵诗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因此为更好的解读作品,我认为首先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入手(背景包括写作的年代、时间、地点、对象、作者的艺术倾向等)。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而且分析起来,既准确又有深度。可以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诗歌的主题思想。例如:郑愁予的《雨说》…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方言是其"土气息、泥滋味"的重要表征。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史上,乡土小说家、评论家大都审慎而艺术地运用方言,方言在乡土小说中也具有多重审美内涵。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时,方言却只简单地成为作者创作、思想立场的表征。在十七年乡土小说中,方言泛滥与审美质素的消弭成为一个饱含思想史命题的语言症候。作家周立波的创作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冰山理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白象似的群山》可以了解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独特的艺术内涵:即简约的艺术和经验的省略。这种创作艺术的运用使他的小说含蓄而深刻,并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主义小说的解读方式,由此奠定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各地中考常从理解运用、培养创新意识的高度来考查学生的主观表达,考查角度较广泛、灵活。常见考点有:概括故事情节,明确小说的情节过程,欣赏小说的线索、铺垫、突变、照应等情节特点;辨别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评价人物性格特征;在情节和环境描写中把握人物的个性;综合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品味其中的艺术手法,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作用;抓住点明主题的关键句子,揣摩标题的含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香港作家董启章长篇小说《体育时期》是一部将音乐艺术特征赋予小说创作的典型之作。作者在小说内容中有意运用日本摇滚歌手椎名林檎的音乐,使其成为推动小说发展的线索。同时,小说的整体基调与椎名林檎音乐精神相互呼应,构成文本与音乐更深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鼻祖,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形式开辟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他的代表作《浮云》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始,从第一次运用言文一致的文体进行小说创作的意义上来说,其历史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该文以《浮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人公“内海文三”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周围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日本近代社会初期人们的内心生活以及作者的批判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小说阅读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而小说的阅读其实就是对人物的阅读,不能把握人物,就无法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但每个次要人物、每一个配角都在特定的场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些人物形象,小说的阅读才变得有趣。本文以初中小说阅读中典型次要人物为例,从塑造方法和创作艺术手法等两方面来探讨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内涵,品味经典著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小说情节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讨论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即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该从现实生活逻辑入手对小说情节进行历史性还原,以诗人的眼光进行赏析;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情感内化后的外在表现,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深入把握小说情节内涵的钥匙;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实现,从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出发对小说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19.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相对于“一度创作”而言的,即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含义、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过程。进行“二度创作”必须注意熟悉作品、分析处理作品和纵情歌唱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运用好启发艺术于“听、说、读、写”之中,如何能拨疑解惑、指正方向,催动学生睿智的醒悟,调动其思维的千军万马,点燃其心灵和智慧的火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熏要的是一个实践课题,是教师透彻了解教材,准确把握其内涵的结晶,又是教师纯熟而灵活地运用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的体现,更是教师创造精神的集中反映,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为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