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体验批评用叙述和描述的方式体验和感受文本,还原了作家创作意图,强调批评者对文本的体验。柳词所表现的伤逝主题体验批评,从宏观叙事转变到文学现象和文本研究中,用具体的作品切入来构建意向性和描述性的批评体系,内涵深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学术话语体系提出明确要求。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危机,出现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的情况。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构建路径三个方面来谈了如何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文学在读者:感受文体学”新理念,关注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赋予了读者绝对的话语权,一反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论点,开创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新的领域,将接受美学开创的“读者中心论”引向深入。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主观主义的倾向。文学文本意义实现的过程应该是创作与接受的对话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最基本纽带的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工作要科学和谐地发展,必然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能够保证翻译的价值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中的精华,繁荣自身的文化建设.本文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分化关系、翻译批评转向在场、翻译批评重点聚焦译者行为批评以及"互联网+"翻译批评等视角,研究翻译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宋铮 《美育学刊》2018,(4):44-49
受"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影响,法律批评经常被应用于艺术作品的批评中,但其相关成果却始终难以实现对艺术的有效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艺术批评意识的滞后与开放性不足。杜威对于司法式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反思工作,为法律批评应用于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批评寓于创作、批评具有司法性、批评的思路与方式基于司法、司法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有机整合等思想对于解答法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错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实现两者的对话,可以尝试从"法律人物"的塑造出发,将法律知识的"硬伤"批评转移到"症候"批评的方向;突破法文化批评与法史批评的局限,将其提升至伦理精神的层面;同时开辟法律意象的审美批评的空间。只有这样,法律批评才能够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时代,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它的传统文化价值正在被由消费主导的大众文化所解构,呈现出精英文化的失语和批评话语的危机.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美术形态的变迁和不断建构与解构的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去揭示一条重构当代美术学语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诗化小说,研究者多认识到这是由传统和现代结晶而生的小说体式,我们认为,西方现代小说虽功不可没,但其根底依然是中国文学悠久的抒情传统。对这类小说的批评,批评家们虽然操持的是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方法,事实上这种批评方法与讲求直感和整体审美体验的中国古代批评方法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上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逻辑又名传统形式逻辑,是指主要由亚里斯多德所创立的逻辑体系,它在今天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逻辑又存在一些局限,金岳霖先生这些局限进行了批评,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有利于传统逻辑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文化热 ,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文学的文化批评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阈 ,但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文本的细致分析等传统文学研究较为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批评以深刻的回望与反省 ,而实现对文学的文化批评进行再批评 ,以期昭示科学研究之精神 ,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使“批评”能够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批评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汤克兵 《美育学刊》2020,11(1):45-50
作为"反美学"先锋的现成品艺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波普艺术、偶发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概念艺术等广义上的观念艺术,表面上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分类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其实质是对艺术界限和本质的重构。藉由"现成品"和"空画布"这两个分别关乎"艺术"和"绘画"本质的临界点,观念艺术瓦解了艺术作品的物质唯一性和传统真实性成规,转而确证了作品的内涵是思维存在本身,观念永远比形式更深刻更真实。由此,观念艺术确立了一套更为开放的艺术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体育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垄断,迎来了“个人赋权”的体育媒体话语权格局。体育媒体话语平台多元化;体育媒体话语权的弥散化;体育媒体话语权的平民化是当前体育媒体话语权的态势。传统体育媒体也应积极面对新格局,化解危机。为此,拓宽话语平台,跨媒介融合;提升话语质量;整合话语体系是重塑传统体育媒体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解说与谈论艺术一样,均属审美谈论,其用语须遵从三种逻辑方式,由浅入深依次为描述、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武术与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剑的特点和中国传统艺术中古典美学、传统戏曲与舞蹈的艺术特征,从中发现二的相融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燕世超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4-17,23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杜尚凭着他超人的智慧和彻底地为艺术而反艺术的追求,在20世纪初将西方艺术史的进程拉到了一个转折点上。通过对杜尚本人生活经历、主要的艺术主张,以及与达达主义和波普艺术关系的阐释呈现杜尚的艺术特质和艺术精神。在这种呈现中,杜尚常被人忽略的作品——《拉锐街11号的门》显示出丰富的隐喻意味,因此,在试图展现杜尚艺术特质和艺术精神的同时,也对《拉锐街11号的门》在杜尚艺术生命中的隐喻意味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夏斌  冯学勤 《美育学刊》2020,11(1):78-85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在欧化主义政策的引导下,开始引进西方的制度、技术、思想等。在这样全盘西化的大背景下,西洋美术渐渐取代日本传统美术成为主流。然而,传统美术在短暂沦落后得以复兴。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自上而下的政策并非完全西化,从政教层面上讲,全盘欧化会带来影响政权的不稳定因素;第二,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传统美术的价值得到欧美的肯定,甚至影响了欧洲艺术的发展;第三是内在或思想文化上的因素,即国粹主义与国权论的兴起;第四是自下而上的因素,日本传统美术深深扎根于普通民众,对欧化美术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政策、思想、舆论等方面都表现出复兴姿态的日本传统美术,也因此成功夺回了欧化主义潮流下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探讨艺术的一些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传统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野草》中的"梦"营造了一个奇诡变幻而又意蕴丰富的话语空间,形成了一种狂欢式的交往与对话。诗学意义的研究关键在于指出话语系统的内容如何被表达,并以何种方式保持其独立性。因此,"梦"所具有的诗学意义不能简单等同于它如何精彩地成为附庸于思想性之上的装饰物,更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修辞艺术所具有的艺术魅力。通过文本细读,文章拟从梦的内容、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来分析"梦"在《野草》中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康德美学在20世纪走向没落,文学艺术不再被当作一个审美对象来看待。很多艺术家、艺术史家和美学家都致力于割裂艺术与审美的纽带,不再关心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再讨论作品的审美标准。在这种去审美化的运动中,英美分析美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过度迎合先锋派艺术以及政治、文化和商业上的人为操纵,丧失了应有的批判性,因而逃避作品的审美批评。然而,他们并不能真正取消艺术和审美的内在关联,审美批评对于人类社会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