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宣告中国航天员的33天太空任务圆满成功。当天的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在神舟十一号返回的特别直播中,用"二丫""十一郎"两个微博身份回顾了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从发射、对接到即将返回的过程。较早前的10月19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对接当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也对这两个微博号进行了长达3分43秒的报道。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这两个账号,自  相似文献   

2.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3):12+14-15
焦点胡锦涛对话航天员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在太空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进行实时视频通话。这是中国进行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实现地面与太空在轨飞行器的双向视频通话。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顺利发射,并于24日在航天员的控制下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交会对接,完成了一系列太空实验任务。航天员们于6月29日顺利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也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神舟十号,搭载三名宇航员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历年来,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一直是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事实上,作为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最为重要的指标,航天技术的进步和成就在世界各国都是新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科技类新闻报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送入太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其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家乡在山西运城。此次任务是继景海鹏执行2008年“神舟七号”、2012年“神舟九号”、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后,时隔7年,第4次飞上太空。景海鹏也因此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山西运城日报社作为景海鹏家乡的主流媒体,早在2008年9月26日,景海鹏首次“飞天”时,在《运城日报》就刊发了消息《大“鹏”展翅飞天运城为之骄傲》和特写《家乡人的祝福》《正是大鹏展翅时》等,  相似文献   

6.
第十次升空     
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顺利着陆,结束了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神舟飞船的第十次升空,距离航天员杨利伟首飞太空正好十年。"十"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神舟十号自然被赋予了"十全十美"的美好期待,此次  相似文献   

7.
再向太空行     
《中国新闻周刊》2012,(22):22-23
太空又迎来中国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温柔拥抱,使得以实现载人飞行、空间交会对接为目标的这次行动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也让中国向最终实现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从1999年起,每隔一两年,中国便按计划发射一艘神舟并取得预定成功,从无人、模拟人、单人、多人,直至男女搭配、飞行器与太空实验舱的自动和人工对接,以及长达十余日的太空航  相似文献   

8.
张晓祺  孙阳  张雷 《军事记者》2013,(7):F0002-F0002,I000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经过15天的太空出征,神舟十号圆满完成各项空  相似文献   

9.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胜利返航使全中国人民欢欣鼓舞,而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我们美丽的地球的图片使摄影爱好者不禁提出许多有关太空摄影的问题:为什么太空摄影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太空摄影对照相机有什么特殊要求?宇航员使用什么摄影器材?发达国家应当如何利用太空拍摄收集更多的有关地球信息?本文将结合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部分地回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望污染而兴叹,临寰球而赋诗。东广公司慷慨解襄,秋山丰宽飘然漫步。请欣赏——1990年12月2日莫斯科11时13分,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随同两名苏联宇航员搭乘苏联“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踏上这一高度的新闻工作者。在此后八昼夜的太空旅行期间,“联盟”号飞船实现了与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太空对接,飞船指令长维克托·阿拉纳西耶夫和随船工程师穆萨·马纳罗夫替换下了在“和平”号停留  相似文献   

11.
"天龙号"飞船的成功运行,迈出了美国航空商业计划的重要一步。这次商业飞船的成功飞行,将加速人类实现低价和快捷的载人航空美国东部时间5月2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天龙号"飞船终于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当国际空间站上  相似文献   

12.
骆正林 《声屏世界》2003,(11):53-54
2003年10月15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随着“……3、2、1、点火”的指令,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次将中国宇航员送上了浩瀚的太空。自此,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神舟的飞天,既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壮举,也是人类航天史上一座永久的丰碑。面对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作为新兴媒体的国际互联网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它以超常的力度,巨大的容量来报道神舟五号的消息。当杨利伟驾着飞船在太空畅游时,关于杨利伟与神舟五号的大量故事却在国际虚拟空间传递,世界人…  相似文献   

13.
李选清 《军事记者》2009,(10):38-39
一本近10万字的剪报,是我参加神舟飞天报道的真实记录。从1999年至2008年,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相继将7艘神舟飞船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11月至今,我国“神舟”飞船三年四次翱翔太空,充分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势头。“神舟”飞天,举国欢腾,举世瞩目。围绕“神舟”飞船历次发射,国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国内媒体争先恐后,相继展开新闻报道战役。本文作者作为解放军报记者,在现场目击了“神舟”飞船3次发射的壮观瞬间,采写了大量亲历式报道。本文记叙了作者在采写“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过程中的难忘经历,其中对采访如何事先精心策划,报道时如何将规定内容做好做足,将自选内容突出特色等体会,都讲得具体、实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6.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2,(5):10-10,9
2002年4月1 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我再次在现场目击了我国太空试验飞船的发射过程,又激动了一回。想起我有幸3次参加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的报道,还真留下一些有趣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科技前沿     
载人航天获成功 下步建设空间站2 0 0 3年 1 0月 1 5日 9时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1 6日 6时 ,返回舱顺利降落。至此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的下一个里程碑 ,将是在“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 2F运载火箭的基础上 ,建造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材料科学、生物学、天文学、资源、环境的研究 ,而且可以为将来登陆月球积累经验。到那时 ,我国在宇宙空间就拥有了一个长期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而“神舟”号飞船就真正成为地球与太空之间的摆渡神舟。标准化意义重大 可创造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四号”飞船正在静候升空。如果没有特别的变故,“神舟四号”发射的时间将不会迟于2003年初。“神舟四号”有望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标志,因为它可能是中国在探索载人航天技术道路上的最后一次试验。 2002年,“神舟”是一个热门词汇。3月25日夜,“神舟三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送入了太空,这是继“神舟二号”以来中国发射的第二艘正样无人飞  相似文献   

19.
神六的纪录     
《中国新闻周刊》2005,(39):14-15
10月12日上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往太空。  相似文献   

20.
米洛 《航空档案》2003,(5):73-73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准时发射。16日6时15分许,中国第一名字航员安全地着落。期间,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左右。这样,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其实,中国的飞天梦早在几个世纪前就有人尝试了。据记载,他就是中国明朝的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