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暴风雨过后,海边的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被暴风雨卷到岸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假如太阳出来,水洼里的水被蒸发干了的话,小鱼们将会死去,一个小男孩就在水洼边轻轻捧起小鱼,把它们用力地扔回到不远处的大海里。经过的人问那小男孩:“孩子,这个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被这样的一个故事感动着:潮退的沙滩上,在千千万万个沙坑里留下很多小鱼,太阳出来它们将因水干涸而死。这时一个小男孩出现了,他一条条地将小鱼扔回大海。一个智者过来问道:“这么多鱼你怎么救得过来?况且这些生命这么弱小谁会在乎啊?”男孩看看智者,没有回答,仍然一条条地往大海里扔去,只是边扔边说“这条在乎!…‘这条在乎!”  相似文献   

3.
班级:高一(5)班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他问学生们这是什么。有的学生面对黑板,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半天才低声说,这不就是一个句号嘛(当然,还得是英文里的句号)。但有的学生的回答却丰富极了:豆子...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5.
教学生学写比喻句一、联系课文,认识比喻句。首先我向学生发问:有谁能从课文里找出含有“……就像……”“……好像……”“……像……似的……”的句子?找出后,读给同学们听。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  相似文献   

6.
如果问高中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会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恐怕很多老师都会摇头。如果说有.那人数也是少得可怜。而如果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小手林立.学生争着回答.有的小朋友甚至会因为没有被老师叫到而伤心难过。随着年级的增高.  相似文献   

7.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海边,一条小鱼随波逐流,被搁浅在了海滩上,一个小孩看见了跑过去捧起小鱼将它奋力扔回大海,有人问这个孩子:“谁会在乎你这样做呢?”。这个孩子很认真的回答:“这条小鱼在乎,我也在乎!”  相似文献   

8.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某些地方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本来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却被以写来代替,忽视了说话的训练。例如,课后习题中某些题目明确写着“说说……”或“说一说……”,但有的教师却直接让学生书面回答,改说为写。有些题目虽然未明确要求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但根据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9.
在乎学生的“在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暴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它们被困在浅水里,再也游不回去了。这时,男人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儿,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看了很久,男人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男孩儿指着那些被他扔回大海的小鱼说。这则故事让人陷入沉思。面对成人眼中熟…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沙滩的水洼里有成百上干的小鱼被困,一个小男孩捡起小鱼,把它们扔回大海。有人说:“孩子,这水洼里小鱼成百上千条,你救不过来的。”孩子一边捡鱼一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陈顺达就是这样一个“傻”孩子,他在西部遇到的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就是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  相似文献   

11.
佘蓓蓓 《成才之路》2009,(33):35-3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教授看到他的一个学生还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就问他:“上午你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做试验。”教授又问:“下午呢?”学生回答:“做试验。”没想到教授听后大发雷霆:“晚上你还在做试验,这一天当中你都在做试验。请问你什么时间思考?”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会得到教授的夸奖,没想到却挨了一通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幼儿园里,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班上的小朋友:“这是什么?”结果,小朋友们的答案花样百出.有的说是“鸡蛋”,有的说是“气球”,有的说是“泡泡”,还有的答是“葡萄”……同样的符号,在大学校园里,高学历的学子们均回答:“这不过是个零.”这种单一的、毫无争议的答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回答相比,似乎缺少了灵性,缺少了想象力,也缺少了一点思维的个性.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我陷入了思考:人之初,本来是充满个性与想象力的,为什么经过系统的教育之后,人的思维却变得这样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了呢?也许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缺少的并不是学生的个性思维,而是缺乏给学生创造展示个性思维的条件和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我发现,每个学生其实都具有个性思维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课文内容,采取直观法进行教学,既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以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课的生率“浮”加以说明。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浮”字的音、形、义,我把一个乒乓球放进一个瓶身较长且瓶曰较小的空玻璃瓶里,让学生观察,并]司:“谁能从玻璃瓶里拿出乒乓球来?”学生思维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片刻,就有几个学生争先回答。有的说“用铁钩钩出乒乓球”,有的说:“把乒乓球倒出来”,有的说“把胶水涂在小律上粘出乒乓球”,有的说“用两根小棒挟上来”等…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有许多种颜色?”孩子们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定是错误的。当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云云……直到节目最后,...  相似文献   

15.
欧澄裁 《山东教育》2009,(1):117-117
偶然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讲的是一场暴风雨过后,海边的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被暴风雨卷到岸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假如太阳出来,水洼里的水被蒸发干了的话,小鱼们将会死去。一个小男孩就在水洼边轻轻捧起小鱼,把它们用力地扔回到不远处的大海里。经过的人问那小男孩:“孩子,这个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  相似文献   

16.
曾经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条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  相似文献   

17.
李晓花 《四川教育》2013,(12):31-31
一、针对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喜欢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回答真精彩!''‘‘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的回答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用什么办法读出了哪一种感情?被评价者听了如同在云雾之中一般,“这只是自己一次不经意的表现,为什么得到老师如此高的评价呢?”其他听的同学也没能从中获得启示。这样的评价能有多少价值呢?学生的发言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如果不加比较、分析,简单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那作为教师特有的引导、点拨作用就被弱化了,长期下去,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施乐 《宁夏教育》2013,(9):42-42
在《新闻晚报》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教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相似文献   

19.
一、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曾经在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答对问题后,一律全班拍手,而受表扬的学生则表情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则说:“不对,下一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就会严厉指责:“听没听课?”这些做法虽然能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