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地市及县级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实际,从加强制度流程融合、搭建制度宣贯平台、集约制度制定权限、强化制度落地执行、优化制度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分析保障"三集五大"体系有效落地和高效执行的制度管控措施,促使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更好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前企业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依法治企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国网地市公司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审计结果与法治能力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要重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挖掘人的潜能,把员工当做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价值的稀缺资源,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这样我们的企业可以很好地实现,做大,做强,做长。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计量工作实际,阐明企业计量工作的意义,分析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计量确认体系、溯源性和测量不确定度等计量概念如何指导实际工作,指出建立完善有效的计量确认体系并把其纳入企业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切实提升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参考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经过探索和努力,建立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企业风险指标体系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确立了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制定并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总则》标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为公司深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年员工是企业员工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支稳定的青年队伍能有效地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如何搐好青年员工的管理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才,就需要对青年员工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针对这个群体的特点,探索新的方法,不断地、及时地解决青年员工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入手,对内控制建设流于形式、基层员工参与内控的积极性不足、财务制度建设薄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将对策落脚到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规划和体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明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及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解决内控问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的关键主体,在建设系统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网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正协同发展,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作为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主导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我国企业若想落实长效发展,就要塑造持久、稳定的人力资源体系,提升对员工素质培训的重视度,建设体系健全的员工素质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使员工与企业建构有机组织整体,持续提高企业凝聚力,为企业发展与建设塑造素质与能力水平较强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烟台市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加大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力度,逐步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优化环境,才能使企业教育培训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对员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A寿险公司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公司发展、管理、服务的全过程,积极丰富和拓展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经过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有效地促进了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业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本文分析了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内涵,总结了A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实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DEA的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中准确、客观地给出权重,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客观性较强的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DEA相结合对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将ISM规则的要素与航运公司安全需求、行业组织安全指南相结合,把体系运营过程和体系运营结果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集,把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管理、体系完善管理、环境污染程度、事故数目、外审通过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集,确定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4层结构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运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思想,利用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环境以及低碳社会四大子系统、21个指标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根据上海市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结论是: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和需求愿望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正确把握时代特点,探索新思路。工作方式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工作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工作内容是加强企业文化,实现有机结合;完善载体建设,发挥网络优势,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和当前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入手,对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指出,医学院校要建立科学的体育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学校领导要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加强体育文化的舆论宣传。旨在营造良好的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环境,不断改善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对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持续拉大;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拉大;行业之间的差距亦呈拉大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应建立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再就业,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使贫困居民尽快脱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手段对日本足球的传入、转型、联盟成立等职业化进程及其职业化的催生动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传入日本军中的足球在文部省体育传习的大力支持下,先于师范学校体系推广,逐渐普及为各级学校的体育竞赛项目,奠定足球职业化的运动参与人口基础;二战后经济高速成长与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公司型态的足球俱乐部的成立,学校与社会的足球组织渐成体系,全国性的业余足球联盟应运而生;由于业余运动模式无法符合日本对于足球国际整体战力的期待,日本职业足球联盟除拥有一线与二线队伍外,另下设19岁、16岁与13岁以下的青训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足球人才和参与人口,建构由下而上运动体系,展现职业化实力。其中文化培植下的足球人口形成;合理的梯队组织以及同步世界职业化标准的虚心态度和快速改革是日本职业化快速成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杭州、上海和成都的实证研究表明,休闲体育与休闲城市建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休闲体育提升休闲城市品质主要表现在为城市提供高品质休闲资源、休闲体育旅游促进休闲经济发展、休闲体育赛事打造城市靓丽名片、休闲体育提升城市休闲指数等方面。发展休闲体育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休闲城市经济发达为休闲体育提供物质条件,文化繁荣为休闲体育提供精神动力,社会和谐为休闲体育提供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思维法阐述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的重要意义,概括国际化一流体育大都市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的现状及与国际化一流体育大都市存在的差距。提出上海市发展体育民生工程,加强上海市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打造精品的体育赛事等建设国际化体育大都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城市现代性的表征,体育融于城市生活实质上是体育与城市共生关系的具体展现。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个案分析法对波士顿体育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波士顿体育城市发展历经城市扩张期体育传入与高校传播(1820s~1890s)、产业转型期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1890s~1970s)以及后工业时代体育观念内化与认同(1970s至今)3个阶段。城市社会变迁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资本引入与政企合营、公共空间开发中的市民参与及政府行为以及城市共同体塑造中体育反哺与双向互动构成波士顿体城融合的时代动因。以此为观照,从营造市民体育与商业体育嵌入式发展的都市运动场景、确立政府、市场及社会有机协同的城市体育治理逻辑、推动市民需求与城市特征相契合的公共体育空间建设以及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共同体感知与俱乐部文化认同4个方面提出本土体育城市建设之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