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1):44-45
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市场定位是关键。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受众。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受众市场有两个:一个是读者市场。另一个是广告市场。广告市场是在读者市场基础上,报纸与广告客户相互需求相互选择而确立的。报纸的读者众多、发行量大,才会吸引广告客户的投入,而广告效益的增加。又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众化时代报纸如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8):20-20
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市场定位是关键.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受众。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市场有两个:一个是读者市场;另一个是广告市场。广告市场是在读者市场基础上,报纸与广告客户相互需求相互选择而确立的。报纸的读者众多、发行量大,才会吸引广告客户的投入,而广告效益的增加,又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办报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人们总希望一张报纸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阅读需求。现在已经认识到:要使一张报纸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的需求是十分困难的。因而就有了一张面向市场的报纸,应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读者这样的经营理念。读者  相似文献   

4.
汪幼海 《新闻记者》2006,(12):32-33
报业赖以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市场资源是读者资源,报业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必须要获得读者的认可。满足读者需求。因此,报业战略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目标市场的受众需求,在市场活动中,以读者需求为第一信号,根据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把握来确定办报方针,设置版面,选择内容产品。  相似文献   

5.
一、读者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的提出 读者数据库开发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利用读者资源,以期更加全面地掌握读者的消费趋势,报社发行部门在满足读者的多种消费需求的基础匕实现价值增值。传统的报纸发行重点经营的是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关注报纸的宏观规模;现代读者经营理念倡导个人占有率的理念,关注读者需求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心理进行研究是报纸编辑人员的必要工作,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的基础上来建立读者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读者对报纸的订阅量,满足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时候,按照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相关的因素,报纸编辑要对读者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进行不同内容的编写,再了解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需求,进而使报纸的编写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7.
王晓阳 《新闻知识》2002,(12):44-44
通过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对包括新兴的传媒产业在内的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领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而要建立”顾客满意第一”的良性机制,现代企业就必须十分了解顾客让渡价值。本文着重论述报纸营销中读者让渡价值的最大化。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及服务所期望获得的利益与所花费的时间、体力、及支付金钱的差额。由于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获得的利益最大,支付的成本最小,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报纸营销中读者让渡价  相似文献   

8.
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的改革调整一波接着一波。改革调整的目的,无非就是不断提高报纸质量,适应市场形势,满足读者需求,拓展市场阵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并发展壮大。但报纸的质量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说出许许多多,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也是最高的质量就是报纸刊登的内容、提供的信息要对读者有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蒋明 《新闻前哨》2001,(12):30-31
谈到报纸,就离不开读者。若没有读者,报纸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要办好报纸,特别是党报,不能不研究读者心理,这是对每位编辑、记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所出版报纸有无宣传效果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读者,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读者,更有效地发挥报纸的宣传作用。 一、读者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报业不断发展,报纸种类的增多,其读者面开始扩大,读者对报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后,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报纸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进入市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读…  相似文献   

10.
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的改革调整一波接着一波。改革调整的目的,无非就是不断提高报纸质量,以适应市场形势,满足读者需求,拓展市场阵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并发展壮大。但报纸的质量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说出许许多多,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也是最高的质量就是报纸刊登的内容、提供的信息要对读者有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报纸为谁服务?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产品?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我们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二是依靠我们适销对路的产品吸引目标读者群体。深度报道是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点”,而这个“点”则是我们报纸打动读者的突破口,而如何将深度报道做得“举重若轻”,如何做  相似文献   

12.
郑健 《军事记者》2003,(10):24-25
所谓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一方面指报纸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把握、调整新闻宣传,读者需要什么内容,就宣传什么内容,喜欢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而不是脱离读者,从主观愿望出发,搞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指报纸要通过新闻宣传,对读者发挥好舆论影响和引导作用,甚至吸引读者参与其中,提升读者的认识,从而达到团结、教育、激励读者的目的。互动才能夯实报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报纸宣传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办报的目的从来都是服务读者、影响读者,而不是为办报而办报。党委机关报更是如此。要服务和影响,就必须注重读者这个对象。对此,毛泽东同志有一…  相似文献   

13.
一、品牌意识与报纸市场竞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报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开拓报业市场,抓住读者的兴趣点,提高报纸经营效益,报纸业不得不走出传统体制下的封闭运行方式,开始调整经营思路,转变经营作风,面向市场,面向受众,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自身确立一个明确的定位,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寻求一份属于自身的天地。市场细分,目标受众,市场定位,报纸品牌等市场化的观念已深入到每个从业者意识中。  相似文献   

14.
报纸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广大读者,报纸特定的依靠对象是广大作者(通讯员队伍)。报纸所起的宣传作用,首先直接产生在读者身上。报纸如果没有读者,它的一切宣传都将落空,报纸本身也不可能生存发展。因此,只有认真研究读者的需求,熟悉和掌握实情,然后“量体裁衣”,才能“适销对路”,收到好的宣传效果,发挥报纸应有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5.
要办好一张报纸,首先就要研究读者的心理。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研究读者的心理,掌握读者心理的基本趋向,会为报纸的市场定位、办报方向、版面架构、稿件取舍、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事准则,也就会为报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报纸的“卖点”,实质上是一张报纸所具有的能深深打动读者、能极大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与众不同的品性。当然,我们历来反对片面追求“卖点”,反对以低级、庸俗的东西去迎合少数读者的不良趣味,反对在浮躁、空虚的精神氛围中,虚掷光阴。但我们也同样不敢苟同漠视报纸‘卖点’的倾向。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卖点”是报纸拓展生存空间,不断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重要因素,因而,不但不该漠视,而且值得特别关注和倾心研究。 本文选择春节前后的报道作参考,来观察报纸“卖点”的走向,是因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王超 《新闻前哨》2010,(10):63-64
零售市场是综合性报纸的主要发行渠道之一,也是最接近读者的神经末梢。综合性报纸的城区零售市场占有率,能够最真切、最敏感地反映市场态势、读者需求、报纸质量。因此,分析影响报纸零售市场占有率的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提高报纸零售市场占有率,推动报纸二次售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营销战略的角度考虑,一个企业应该努力寻找与竞争者相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方法。就报业组织而言,报纸差别的经营同样离不开各种特定方法的支持。报纸市场定位、报纸质量、报纸形象及品牌等范围广泛的种种方法都是报纸差别经营的强有力手段。一、报纸市场定位的差别化相对于报纸来说,其市场定位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清和把握自己的读者群,二是报纸为这些读者做些什么。前者属于报纸的读者定位,后者属于功能定位。根据市场“多元异质化”理论,读者的新闻需求是多元化的,具有不同的质的要求,因此,报纸经营的上上策就是进行…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报纸的易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在同一个城市出现好几份风格、定位相近的报纸已是普遍现象。读者选择哪份报纸并不是随意的。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提出了一个关于受传者选择信息传播途径的可能性的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①报偿的保证是指传播内容满足受传者实际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是指受传者选择某一传播媒介接受信息时所付出代价的大小。根据这一公式,一份报纸要想获得高选择率,首先要想方设法使读者通过读这份报纸能满足他对信息的需求。第二,努力降低读者接受信息过程中费力的程度。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