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现代化,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意义重大。媒体融合程度、政府公信力水平、社会共识凝聚度是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关键要素。在深度解析这三项关键要素的价值向度和三者联动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指出,媒体深度融合的困境、自媒体盛行下政府公信力弱化、官民舆论场博弈下的社会共识断裂化是三者联动的桎梏。因此,需要优化媒体深度融合的治理工具,夯实政府公信力的基础,提升官民舆论的共识度,以推动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诸多挑战时出现治理能力相对滞后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反映到网络舆论中就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抗。网络公共舆论常常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造成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又反过来对政府公信力和政治稳定构成极大杀伤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可从四个层面展开: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危机事态;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控制;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3.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种,指网络公共舆论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也是网络公共舆论汇聚、公众公民意识形成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问题暴露与偶发的结果。应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存在着四个层次的治理举措:第一层次是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事态;第二层次是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慎用网络技术控制;第三层次是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层次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4.
网络话语作为媒体语言,具有思想精神工具、意识形态载体、社会实在折射和文化影响外显的功能。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呈现出从时代用语到个性用语、从只言片语到网言网语、从文本叙事到图像叙事、从主体独语到大众共鸣的变化。网络话语与舆论引导话语理应对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话语权却因文明冲突和转型下的失范、议题设置主导力的弱化、群体极化中的舆论漩涡、网络治理方式手段的滞后等因素存在式微的风险。面对挑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要从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维度实现由总结解释转向议题直播、由单一编码转向场景沉浸、由控制垄断转向主导框架、由信息生产转向对话共鸣。  相似文献   

5.
“后真相”时代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媒体形态演进的产物,其主要特征为情感煽动下的舆论能够代替客观真相和逻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呈现出被感性情绪操控的新特征。这一发展趋势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生态的稳定性,给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应结合时代特性,聚合政府、媒体、高校等主导力量共同承担起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责任,创建政府、媒体和高校相统一的一体化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依靠传统的政府公关手段对其进行"拖"、"堵"、"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有序发展,同时还会危及到政府形象。因此,运用网络公共关系手段管理网络舆论环境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政府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的本质特征并且"对症下药",改革传统的公关手段,以期提升网络时代政府的网络舆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舆论现状,阐释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内涵、形成及其演变特征,并从法律、技术、管理和远景规划四个方面,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管理及引导体系的基本建构方法。最后,文章从网络舆论危机爆发后的应对原则、应对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舆论危机处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政府舆论引导力,就是政府对社会舆论进行干预和影响,使之向着预期方向发展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媒体作为"高互动类媒体",以信息创建简便化、传播形式多样化、服务模式平台化、传播手段移动化为特征,迅速吸引了广大公众,形成了民间舆论场。本文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应该协调好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从营造正面舆论导向氛围,完善自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围绕舆论导向和公众关注点设置议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升政府的舆论引导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舆论现状,阐释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内涵、形成及其演变特征,并从法律、技术、管理和远景规划四个方面,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管理及引导体系的基本建构方法.最后,文章从网络舆论危机爆发后的应对原则、应对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舆论危机处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表达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传统舆论表达,一方面,它在促进民众自由表达、推进民主进程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权威媒体话语权和司法公正判决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边界进行界定,使全体网民能够理性地进行网络舆论表达。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影响日益扩大.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可凝聚民心、凝聚共识、鼓舞斗志,推进福建跨越发展.反之亦反.网络舆论是跨越发展中的问题快速反应器、监督器以及政府和公众的沟通器.其内容要实事求是,兼备道德与责任;功能上要能够进行理性监督,表达公众利益;程序上要在政府引导下,弘扬社会正义.构建一个恰当的网络舆论支撑体系,需要双向监督系统、道德化系统、引导系统及网民参与系统等分系统作为整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通常以网络诱发型、现实触发型和网内外联动型三种形式出现,其目的均不同程度地聚焦于捍卫公民权利、追寻事件真相、拷问政府良心和责任及表达爱国热情上。这些以现实性的公共事件生成网络舆论,以舆论制造为手段进行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社会建构性。因此,从政治引导、法律强制、技术监管和道德约束四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整套综合治理框架,将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形象危机屡见不鲜,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自利性对公共性的背离、信息技术沟通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电子政府系统的不健全、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不足导致政府网络舆论调控失当。目前政府网络舆论调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公开滞后、政府责任不明、媒体联动不足。政府坚持及时沟通、承担责任、系统运行的网络舆论调控原则才能不断提高网络舆论调控水平,有效化解政府形象危机。  相似文献   

14.
公众舆论对于政党及政府获取政治权威及执政合法性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进行政治治理及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指出,公众舆论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舆论主体呈现群体极化倾向和从众化特征,舆论客体呈现相对集中化特征。理性公众舆论具有信号灯预警功能和监督机制功能,有助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公众舆论的建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公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建构文化精英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话语主导模式;加强舆论监督,建立政府、媒介与理性公众舆论三者健全的结合机制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探讨网络舆论的利弊出发,阐释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网络舆论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积极的网络舆论能推进社会的发展;消极的网络舆论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危害。为了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文中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几项措施。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政府、网络"把关人"、网民要共同担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校园网络舆论关系到学校价值教育的取向和校园的安全稳定。面对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应该从价值引领、校园媒体管理、品牌栏目打造、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构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已逐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形式,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如何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全球看,互联网日趋显现"第一媒体"之势,与网民交流渐成常态.网络已成为转型期民意表达主渠道.网络的声音,正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网络问政成为政坛新气象.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能力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网络以其特有的优势比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也将网络看成了一个有效的舆论工具。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网络舆论有时呈现无序状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社会负面问题。认真分析我国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对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由于受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触发而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舆论,网络舆论除了具有舆论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就其正面影响来说,网络舆论在表达公众意愿、推动社会问题解决以及帮助政府部门疏导社会情绪、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就其负面影响来讲,网络舆论也可能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和言论攻击的武器。另外,一些“情绪型舆论”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不利于社会稳定,同时网络谣言还可能引发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稳定。笔者认为,应从下4个方面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第一,在加强对信息源审查与控制的同时重视权威信息的发布;第二,注意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第三,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违法宣传的行为;第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网络已成为民众接收政治信息、表达政见不可或缺的载体。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便捷、快速、直接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及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受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及其舆论本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政府网络负面舆论一经形成,政府便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全面认识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增强防范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以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