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目前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表现消极,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地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主体地位的路径来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实施05新方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时效性,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必然。创新的关键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参与教学模式有利于破解大班教学的难题,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近年来,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运用参与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师生双方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体现师生双方的教学双主体地位,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节奏,做到课堂教学收放有度.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高职院校“老大难”课程,学生逃课的多,学生上课开小差的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的多。如何探讨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加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缺失现状,提出激情教育在思政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改革,必须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规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来进行。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实践教学的途径,不断探索出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传授知识一体化的思政课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教学评价的理念不同,导致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目的认识不明确、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系统等问题。根据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指标科学化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为打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把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作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但在此过程中仍面临着师生之间缺乏共情互动、学科特色不明显、课堂生动性不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对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增强高校思政课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当前,获得感已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及教育学者和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具体对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学生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提出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丰富思政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教育方式方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学生自身对其主体地位的认同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思政课"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皆缺乏针对性,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用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观指导"思政课"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是中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的大趋势。信息化的即时性能够促成课程的时效性。信息化的网络化能够强化课程的规模性。信息化的大数据能够掌握课程的主动性。信息化思政课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化思政课能够丰富原有教学内容,开拓新的教学资源。必须认识到中职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学识特点。实施信息化的思政课教学必须在内容上围绕教材中心。学校领导和思政课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趋势和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厚植崇高理想信念,要有机融入伟大建党实践故事、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使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被打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可以开拓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新媒体又会扰乱思政课教学环境、挑战思政课权威性、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正确认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双重作用,是新媒体时代开辟思政课教学新路径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以学生主体为导向、以准入机制为保障、以操作平台为基础、以线上资源为抓手、以教学体系为要点的高专院校思政课SPOC教学模式,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思路、提炼成功经验,从课程准备、课程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提出实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此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构建“三真三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叙事、运用上要“真”,注重内涵和外延、个体和生活、扩展和应用;在教师、学生和师生之间强调要“动”,主动提高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思政课改革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一门有别于其他专业课,并值得每一个学生终身学习、终身践行的课程,但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使得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很难体会到它的实用价值。如何使之摆脱困境?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是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有效的实践方式才能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的实际意义。这也是思政课最大的实效性体现。但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德艺双馨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必然成为思政课探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既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意蕴,也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政课兼具知识传授和政治情感培育双重功能,具有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独特优势。为更好地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依托社会实践等方式,探索更加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特质的国家认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师与生双方存在不足等现实挑战,可通过发挥党委领航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新兴媒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途径将“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蒋玉娟  崔现花 《广西教育》2015,(7):36-37,40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著名的交往理论作为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对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对两者深度融合教学的探索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思政课启智明理的功能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中得以充分展现,又在教师知识素养提升后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人工智能情境充分助力学生思考探究及知识迁移,最终使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真正起到培根铸魂、笃行拓新之效。  相似文献   

20.
"学教做合一"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不同于"教学做合一",它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学是教的出发点,一切教学围绕学生的自我学习来进行;做是学的归宿,也是教的归宿,教是架起学和做的桥梁,通过教使学生能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创造。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在思政课中深入贯彻"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