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曙光在《南方体育》做了八个月的总经理,现在北京《京华时报》担任行销顾问。张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小眼睛里闪动着精明。 问:普通人到报摊买报纸,付了钱买完报纸就走人,在路上或回家打开看。作为从事多年报纸营销工作的经营者,您的习惯有什么不同? 答:做广告、发行等经营工作的人,到报亭或报摊买报,会比较关注报纸的广告以及人们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
不可回避的现实党报,这个曾经被称之为“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如今已面临“待嫁”的危机。有的大报过去发行一百多万份,近两年下降到了三四十万份。在内地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有的几千万人日的省,省委机关报只发行十几万份,几百万人口的地市级。市委机关报发行不过四五万份。如果剔除发行中的行政因素。数字恐怕还要再下滑一节。相反一在日报发展出现严重滑坡的地方一晚报类报纸却日趋兴旺。为了保证党报的发行.当地党委每年都要召开各级领导干部会议,部署党报发行工作。会议年年开。但发行形势仍不乐观、地方党报在街头报摊报亭受…  相似文献   

3.
人有个性,报有报风。党报的个性是什么?党报同非党报有什么不同?按照传统的观念,似乎只有党报才是突出政治的,是政治家办报,对非党报就没有这种要求。而政治家办的报纸,似乎只有严肃紧张,没有生动活泼;只能一本正经,不是平易近人。这种观念,同那时我们的报纸照搬老大哥模式,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工具”功能,忽视传播媒介的作用有关。因此,报纸的面孔就少了一点可亲性。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时间决定战争的成败,两军对垒,谁抢先占领山头,谁赢得主动。时间也决定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的成败,在第一时间把登载鲜活新闻的报纸送上报摊,辽宁日报零售就有了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报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各家报纸推出了多品种子报,文摘报、都市报、晚报等城市类报纸一涌而上,子报对党报发行形成了冲击。作为党报,如何主动迎接这一现象的挑战呢? 第一,必须有效地促进新闻体制的改革,使党报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我们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在报上宣传改革开放,而不注意自身如何去改革开放,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报纸受不受读者的欢迎,群众爱不爱看,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等都要考虑。从市场的角度讲,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报纸几千余种,许多晚报、专业报都在挖空心思去争读  相似文献   

6.
眼下,晚报、生活类报纸定位于大众百姓,都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市场份额;有的省级报纸也在各地市开办分社。与地市报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地市级党报如何适应这种严峻的挑战呢?一、办什么样的报纸受欢迎什么样的党报受最广泛的读者欢迎呢?读者心目中党报的理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第五期上刊登的《怎样办好地、市、县报的副刊?》一文,很受启发。但我们是专业性的小报,专业性报纸的副刊怎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广东李斯李斯同志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研究。象《上海副食品信息报》这样一张专业性的报纸,如何办好自己的副刊,这也是本报从创刊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编辑部曾有这么一种想法:一份报纸的三个版面讲的都是猪、禽、蛋、菜,货源预测,市场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市党报的发行面临诸多挑战,开辟发行新领域,让党报走入城乡居民家庭,已经成为诸多报人的共识。地市党报怎样才能走入城乡居民家庭呢?根据我们衡水日报社的实践经验,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丰富报纸内容,为城乡居民提供有效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媒介的需求越来  相似文献   

9.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17,(22):56-57
“后报摊时代”头版功能的变化 对报纸经营而言,报摊、报刊亭极为重要,同城竞争,报摊是第一发行渠道,占领报摊,才有了发行的保证. 也因为报摊的特点,报纸头版的经营受其影响巨大,甚至有“五秒效应”的说法,头版的新闻是否足够吸引人、标题是否鲜活,都会影响当天报纸的销量,进而影响到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报纸头版朝着“导读”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有个性,报有报风。党报的个性是什么?党报同非党报有什么不同? 按照传统的观念,似乎只有党报才是突出政治的,是政治家办报,对非党报就没有这种要求。而政治家办的报纸,似乎只有严肃紧张,没有生动活泼;只能一本正经,不是平易近人。这种观念,同那时我们的报纸照搬老大哥模式,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工具”功能,忽视传播媒介的作用有关。因此,报纸的面孔就少了一点可亲性。现在的报纸已经面貌大变了,已经和颜悦色了。但是包括编者和读者在内,对党报应该办成什么样子,恐怕还有着某些不同的看法。中国的报纸,从读者对象来看,有综合性报纸与专业性报纸之分;从出版时间来看,有日报与晚报之别。一般地说,综合性日报基本上都是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及时传播。报纸承载的新闻要实现及时传播,必须依靠报纸发行这个主要传播途径。那么,如何强化党报发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报的权威地位,牢牢掌握党报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主导权呢?结合沈阳日报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及时到位、精确高效、贴近读者"是强化党报发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下半年《农家信使》报公开发行起,就开展了读者评报,迄今两年半,坚持不断。读者评报,评出了我们办报的方向,评出了编辑、记者的责任制,密切了我们和读者的关系,加深了感情,扩大了我报的发行量。所以,读者夸我们这是办好报的一个“高招”。读者评报是怎么搞起来的? 1986年7月,刚把报纸交到邮局发行时,订户只有六千,虽说这在新办的报纸中,发行数量不算少,  相似文献   

13.
宜兴报复刊六年多来,发行份数逐年上升,现在已达四万二千多份。在当前报纸林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宜兴报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经常调查,研究读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县报的优势,就在于同广大读者最接近。为了充分利用、发挥这种优势,每年结合发行工作,我们总要派人对读者进行调查,认真听取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今年4月上旬,我们还专门派人作了一次读者抽样调查。记得宜兴报在1980年3月初复刊时,主要是围绕“办给谁看”和“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 报改革 ,一直是报纸改革的一个难点 ,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中央出台明文规定严禁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实行“订报摊派”后 ,在巨大的发行压力和休闲类报纸对读者的优势争夺现状下 ,党报自身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 ,党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在吸引读者、追求发行量和坚持党报方针的两难抉择中 ,如何实现双赢呢?其实 ,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我们有现成的“法宝” ,那就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于报纸来说 ,“贴近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 ,关注当下 ,关注现实 ,用新闻去讴歌和批评社会现状 ;“贴近生活”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记者》2014,(1):26
编者按2013年,纸媒继续遭遇困境,各种唱衰纸媒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但是与都市报等综合性报纸发行广告大幅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报、行业报,特别是社区报、地铁报、老年报、健康报等新型报纸则呈现出别样景象。报纸的生存是否东方不亮西方亮?本刊本期解析这些新型报纸的现状及未来,或许人  相似文献   

16.
周末的零售市场对于自办发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都市类报纸来说,是怎样的状况呢?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周末是报纸读者市场的低落时间;另一种则认为双休日应该是扩大篇幅、增加传播量的绝好时间。多数报界人士和广告客户认同第一种观点,因此,多数报纸在双休日压缩版面数量、降低广告价位,而广告客户也不看重这一时间段的广告分量。 然而,我们在做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的“报摊一周零售调查”的课题中,经过对成都市报摊  相似文献   

17.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官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申睿  黄梦阮 《今传媒》2006,(5):45-47
2004年7月1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以《人民日报》为主体的重点党报纷纷走进报摊报亭,引发了全国党报零售的热潮。过去党报发行依赖的是行政手段,通过行政部门的专属机构发行,享有一般市场化媒体所不具备的垄断地位,为党报提供了高价发行的基础。但是随着国家财政断奶、治理摊派发行、党报被推向市场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公费订阅下降、农民“减负”与农村税费改革等措施的实施。党报发行量急剧下滑,发行份额萎缩。党报现在需要自筹相当一部分运转资金,因而对广告收入的倚重逐渐加强。同时,新媒体的不断增加,版面的不断扩张,广告份额的不断…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基层的县级报,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找到恰切的定位去发展呢?县报要在发行对象上有恰切的定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县市报是最基层的报纸,面对的是众多的农村人口。有好多人都把办县报的发行定位放在农村,这恰恰是错误的。农村人口虽多,但是文化素质低,读报的人并不多,即使有  相似文献   

20.
黄岩 《记者摇篮》2010,(5):14-14
2009年,辽宁日报“进家庭、进报亭”,这是党报史无前例的改革举措.辽报走市场,体育新闻是最接近市场前沿阵地的改版的报道领域:面向市场,要有“卖点”和利于“传播”,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一张进家庭、进报亭的报纸还要有“看点”,版面好看与否,是否第一眼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能否吸引阅读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