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怀娟 《传媒》2021,(10):68-69
央视纪录片《城市24小时》通过对城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人在做的不同的事进行记录,展现了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5个各具特色的城市.该片采用"节点式"的空间叙事,朴素而深刻地展现了城市面貌.本文以《城市24小时》为例,分析纪录片"节点式"空间叙事的规律,以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场争论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言过其实,竭力夸大《望长城》的作用和地位,认为该片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里程碑,是一次革命;同时否定过去的电视纪录片。另一种评则视过去的纪录片传统为正宗,否定《望长城》的探索实践,认为该片拖拖拉拉,随意性强,既缺乏整体的宏观构思,又没有首尾一致的艺术风格。如果肯定该片,势必使电视纪录片走人无编导、无剪辑、无解说的胡同里去。  相似文献   

3.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5):10-11
南京广电集团推出高清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南京广电集团联合央视新影等单位,历时两年,摄制完成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对一百多年来南京的城市理想、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及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全面展示。该片于8月中旬在央视科教频道和南京电视台同时播出。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和社会人文的碰撞让一部命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纪录片在一夜之间红遍中国大地,本文旨在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内涵,文章从6个角度梳理了该片带给受众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麦克·摩尔2002年创作的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在全球放映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获得了戛纳电影节55周年特别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奖。在国际纪录片协会举行的历史上最佳纪录片的评选中该片名列前茅,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该片不仅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称赞,也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仅在美国就创造了129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纪录片。一部纪录片能够受到观众如此喜爱和欢迎,原因何在?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该片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航空档案》2009,(8):92-9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CCTB7)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航空档案——中国航空工业大揭秘》5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正式播出,该片播出时间长达一年。  相似文献   

7.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后,其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超出30%,有数据显示第四集的收视率甚至达到了0.55%,几乎赶上了BBC的纪录片收视水平.该片赞誉声一片,引发了一轮全民讨论和追捧.一部纪录片能够取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的确不易,这无疑给一直坚守高端文化的纪录片人以莫大鼓舞,给一直较为低迷的纪录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在该片的火爆已渐行渐远后,让我们再来思考它成功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们辽宁电视台推出了纪录片《人·鬼·人——一个原日本宪兵的忏悔》,片子在我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一定反响。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该片在139部中外纪录片中脱颖而出,获得纪录片提名奖,并有机会问鼎今年的“金熊奖”。在第四届亚洲映像节上,该片又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9.
杜军  姚皓韵 《现代传播》2002,(1):124-125
20 0 1年 12月 2 8日 ,“《为你而歌》暨主旋律纪录片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近 2 0位电视艺术学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精彩发言。《为你而歌》是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的 2 0集电视系列片 ,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专门拍摄制作的献礼片。该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对于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同时该片自身的创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关于主旋律纪录片的思考陈汉元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会长 ) :做主旋律特别难 ,怎样才能吸引人 ,使…  相似文献   

10.
杨岸 《东南传播》2013,(5):22-23
2008年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部系列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该片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录片类)等多项国际大奖。这个系列分为八集,介绍了八位西方伟大的艺术家,从梵高这一集可以看出,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的纪录片,BBC不论从叙事方式还是拍摄艺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蒋黎明 《视听界》2002,(5):88-88
近段时间,作为一名纪录片的忠实爱好,本应该是兴奋的日子。因为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极地跨越》正在播映,据该片总导演介绍:“整个摄制组,19个人,6辆车,历经8个月,行程30000多公里,跨度两极,途经37个国家和地区,传回3000多分钟的节目,长达128集,预算超过4000万的世纪巨献!”  相似文献   

12.
贺钦宁 《新闻爱好者》2011,(16):130-131
《篮球梦》是美国纪录片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该片讲述了两个芝加哥贫民区的黑人小孩梦想成为NBA球星并为之奋斗的故事。由于纪实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很好结合,该片对于我国新纪录片的制作有着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好莱坞编剧手法在剪辑上的运用,在保留纪录片真实性的同时加强了故事的可看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许哲军 《视听纵横》2006,(2):112-113
在第十五届省电视“牡丹奖”评选中,富阳广播电视台创摄制的《日子一天天地过》获得了短纪录片一等奖和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作为该片的编导和摄像,本人想以《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下简称《日子》)为例,谈谈纪录片的一些拍摄技巧。一、让采访更生活化纪录片往往需要采访人物,  相似文献   

14.
《篮球梦》是美国纪录片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该片讲述了两个芝加哥贫民区的黑人小孩梦想成为NBA球星并为之奋斗的故事。由于纪实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很好结合,该片对于我国新纪录片的制作有着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好莱坞编剧手法在剪辑上的运用,在保留纪录片真实性的同时加强了故事的可看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电视台和西藏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藏北人家》,在199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唯一一个大奖之后,于1992年1月,又入选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由于评委对西藏问题的真实情况普遍缺乏了解和关于纪录片的某些偏好,该片未能获奖。但是该片播放后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将出席这届戛纳电视节的该片编导之一王海兵同志所写的各方反映一文编发于下,也许对于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国际走向有些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罕见的由中国团队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的纪录片。虽然尚缺乏力度但已经彰显了野心淹没在众多大片当中的国产纪录片《索马里真相》,上映时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这和该片的类型、制作水准相符。但直到现在,依然有人看过后陆续发表自己的观感。有人认为这部罕见的由中国人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纪录片乏善可陈,也有很多人开始关注影片中未说清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以其对美食意义独特的阐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食相结合,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同时为观众献上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该片的成功不仅是选材内容、制作模式的成功,也是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新突破,体现了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和故事化。片中通过美食来讲述百味人生,充满着人物故事、民俗和传统文化,以真情打动人心,实现了纪录片平民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将表现对象化作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艺术展现与加工,以期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作品形式。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使中国的纪录片界眼前一亮。该片虽是以饮食为题材,但是它始终在讲中国人的故事。作为人文纪录片中的范本,人情是其核心表现之一。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析国产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4):10-10
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中国大运河》亮相央视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出品了八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承担了该片的创作摄制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型文化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是国内第一部从几千年历史的跨度解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准确阐释了中国园林师法自然,饱含文人意趣的精神,采用贯穿古今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并直面现实生活。纪录片饱含浓厚的人文情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营造了一个人与历史文化、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