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对教育方针的讨论很热烈。有的认为应该以“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作为教育方针。这个方针完整(有目的、有原则、有内容、有方法)、明确、中国化;有些人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以“全面发展”作为方针是正确的,耽心加上“因材施教”会引起混  相似文献   

2.
我認为,为了使中学教育办得更好,“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的提出是适时的、正确的。理由如下: 一、有人反对这个“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提法,他們主要的論点是認为“全面發展”是方针,而“因材施教”是方法,因此,不能相提并論。我觉得这个論点未必正确。教育方針固然应当包括教育目的和內容,可是,作为工作的方针,它就必須具有指导工作的各方面的实踐意义。方針政策,一般說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作的进展,在某种情况下,我們可以而且应該对方針提出补充或修正,这种补充或修正有时还需要着重从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来考虑。例如,一九五五年七月以前,中央  相似文献   

3.
“因材施教”三解黄万顺“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原则,“教”的含义很广.既指教育.也指教学.它包括教育、教学的思想、制度、原则、政策和方法。对于“材”的传统理解是指教育对象,广义的“材”指社会上一切受教育、影响、熏陶的人。狭义的“材”指学主。但我以...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既是教学原则,也是教育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具体的接受教材的人而实施相应的,所能接受的,且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具体说因材施教也是教法原则。纵观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历史,凡在教育上卓有成效者,都实施和提倡“因材施教”,我国更明确地把因材施教作为教法原则,并写进了教育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5.
我省厂矿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由省委李瑞山书记作了重要指示,省委宣传部徐副部长作了报告。我们应很好地学习李瑞山同志的指示和徐部长的报告,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贯彻。现在仅就如何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在几个问题上提出一些意见。中央指示,职工教育的方针和普通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就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由于厂矿企业和职工的特点与普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有多种不同,职工教育在贯彻教育方针对,应注意贯彻“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这是我们进行职工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今后职工教育的教学工作,应注意下面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在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既是教学原则,自然包括德育教学和智育教学等方面。本文拟从德育教学对“因材施教”原则作进一步论述。为什么说“因材施教”是孔子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呢? (1)孔子的“四教”是以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论语》记载: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年多来,全国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方针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虽然有许多好的意见和办法,但都是围绕着“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题在辩论,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里指示我们:“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使我们从对于教育方针的模糊认识里清醒过来。这方针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灯塔,是我们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 浅谈教育方针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这个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它规定着教育的性质、发展方向、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和基本要求,它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宏观指导方针和实施教育过程中的育人方针。在一般情况下宏观指导方针与微观的育人方针是紧密相联的,宏观指导方针又指导和制约着育人方针。教育活动既接受宏观指导方针的指导,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教育方针问题,教育界同仁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但对教育方针的内涵,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工作方针的区别及联系,仍存在着模糊认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在有关教育方针的研究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把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未对教育方针的含义作专门的论述,只是在论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在引用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论断时,带出了“教育方针”这一概念。由于对二者未加区分,结果给人一种错觉:教育方针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另一种表述,可以作为同一概念使用。《中国大百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     
教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因材施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它科学地反映了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四人邦”横行时,因材施教也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通常是指针对志趣、能力等不同的学生而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看似容易理解,但实则奥妙精深。因为,量“材”的角度多元,而教的方式、内容也多样。“因材”还只是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教育目的,教师才能进一步确定如何量材、如何施教。  相似文献   

12.
我們討論“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是否可以作方針时,首先要看它是否是从实踐中总結出来的,是否能指导我們的实践。目前,我們在进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实踐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一些偏向。例如只顧“全面”不顧“个性”,只求“統一”不看“差异”,要求学生門門都得五分,企圖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像这种現象还不是个別的。因此,在我們进行全面發展教育时,就必须“因材施教”。我認为“因材施教”不是一般的方法,而是根本的方法。既然是根本方法就需把它提到方针中去,做为方針的一个組成部分。使方針更加明确具体,使它能更好地指导我們的工作。有很多同志一方面承認在进行全面發展教育中所产生的偏差,另方面也承認“因材施教”是解决这些問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就是不同意把“因  相似文献   

13.
体会与建议     
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鹏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纠正忽视德育的倾向,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重新予以肯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我对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谈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任务和实际需要提出具体教育目的和工作方针;总结并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教育管理原则;重视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强调加强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和领导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方针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而制订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而制订的,它完全符合我国目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6.
我認为“因材施教”应当与“全面發展”并提作为教育方针。这并不是说过头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错了,而是因我們在貫徹”全面發展”方針时,出了毛病,需要提出“因材施教”来补充。有人認为,“全面發展”已包括了“因材施教”,如果把“因材施教”加到“全面發展”中去,就是修改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說。他們大喊:“并不简单”、“要拿出根据来”。我看这是用大帽子来吓唬人,至于說“因材施教”“望之不似方針”当然就更不成其为理由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宁,谁也沒有说过只有“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才能体現他們的人类个性全面發展的教育学說,在文字上都不許有所增减。中国文字的“全面發展”并不足以完整地体現“个性全面發展”学說的精神,只有加上“因材施教”才更合适。  相似文献   

17.
名人给子女的书信,往往是一篇篇很好的“教育论文”。诸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布莱尔给女儿的这封长信,无疑当属所列。把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在我国是以“教育方针”名义出现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美国人的“教育方针”(我始终认为用“方针”不如同“目的”更精确)简单的很: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文字虽简单,但涵盖的内容很丰富。责任,包括对国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及个人的责任。一个公民有了这些责任感,必然会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适应时代要求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赋予现行教育方针以崭新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1)“两为”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与发展方向;(2)“宗旨”-第一次将教育的基本功能明确地写进教育方针;(3)“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4)“四有”、“四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质量规格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三个面向”构成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原则体系,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四有”是邓小平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标准,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方针的内涵与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时期教育方针表述的讨论已经经历一些时日了。对这场讨论我虽然很关心,但没有直接参与。我曾写过一篇名为《关于教育工作方针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文章,登载在《教育研究》1982年第2期上。在《现代教育原理》一书中,原先有“教育方针”一章,后来听取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把这章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