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九月以来,全面發展教育問題的討論在許多地区和許多学校里开展起来了。西安市教育局把这个問題作为目前教育業务方面的主要学習內容,組织各科室的干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討論。江西省南昌、九江、吉安、撫州、上饒等專区的教育工作者,都組织了关于这个問题的討論。最近,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員,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和讨論会,学員們根据自已领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体会,研究了这个問題。許多高等师范学校,也組織了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教育專業报刊方面,除本刊和“教师报“組織开展了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外,“湖北教师”“黑龙江教育”和广东教育厅办的“中学教育”也組織了討  相似文献   

2.
一、凱洛夫教育学关于全面發展教育理論上的問題 最近“人民教育”討論“全面發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題,張萃中、崔阶平、王煥勳、郭林、王鉄、曹孚……諸同志發表的文章,都有些深刻的見解,給我很好的啟發;尤其王焕勳張萃中兩同志文章中有很多很好的見解,我都同意。但他們文章中也有很重要的地方,我不能同意。那就是这几位同志認为不能把因材施教补充到全面發展的方針上去。他們也肯定“因材施教”的积極意义,但認为这只是教育方法或教学方法。对于这种看法,我也不尽同意;由于提出“全面發展和因材施教”的方針,联系到教育制度、教學內容教学方法上都要有所改变。 現在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在实行中,究竟存在什么問題呢?全面發展与因材施教的原則,为什么提出呢?这就因为:許多学校的教育工作,忽視学生个  相似文献   

3.
自从党中央提出”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后,各个学术部門紛紛展开了討論和爭辯,改变了过去那种單調沉悶的气氛。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領域內,开始呈現出一片新鮮、活躍、富有生气的气象。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界也針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問題,展开了关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討論。从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討論,不仅完全必要,而且也是非常及时的。几年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执行全面發展教育方針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績。但是,在貫徹执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当中,各級各类学校,在不同的程度上,的确也普遍地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忽視了甚至于阻碍了学生个人的爱好和特長的發展。注意了共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过去几年中,組織了有关編写小学語文課本、过渡时期的教育性質、全面發展教育以及中学語文教学改革等問題的討論,都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的重要問題。不少人也从中得到过啟發和帮助。但是,总的来看,讨论情况不能令人滿意:有些文章人云亦云,枯燥無味;整个争論时断时续,始終沒有充分展开,从去年十月起不知为什么竟全部中断了。編者在按語中一再許下繼續發表文章的諾言,并說全面發展教育和过渡时期教育性質两个問題不久將發表结论,这些话直到今年七月还未見兌现。当时学术研究上笼罩着的那种沉悶的空气,是叫人难受的。自从党及时提出了百家爭鳴的方針,給整个学术界重新帶来了新气象,在这个方針的啟發和鼓舞之下,使我重新想起了“人民教育”过去在問題讨論方  相似文献   

5.
对于“全面發展的教育”問題的論争,我的意見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該强調提出,但以之与“全面發展”相并列,以“全面發展、因材施教”作为方針提出来是不妥当的。那样做,在教育理論上沒有根据;在实际教育中也会引出困难与偏差。但“全面發展的教育”問題的討論,揭出了目前存在于我国教育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問題,諸如学生負担的过重。在集体对个人的关系上片面强調集体,抹杀个人的意志与性格,爱好与特長。这次論争,將有助于这些問題的正确解决。我打算先談一談我对个性全面發展的学說的体会,在这基础上陈述我对于在理論上应不应該將全面發展与因材施教并列,作为方針提出的意見;然后就推行全面發展的教育过程中所發現的一些实际問題,表示我的一些看法。一 馬克思、恩格斯所首先倡导而以后又經列宁、斯大林加以發展的个性全面發展的学說是全面發展的教  相似文献   

6.
“全面發展”是我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近年来文章里、讲话厅里常常写的和講的。不过,老实說,我們(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內)对于“全面發展”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去年,从張凌光同志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对这个問題的討論,最近領导上要对这个問題进一步展开討論,我想这是很有益处的事悄。本刊編者要我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很迟疑,因为对于这个問題确实沒有做过比较深入的思考,自己有一些零星的意見也沒有加以整理,說出来恐怕语無倫次、錯誤百出。后来想,把自己一些極不成熟的零星意見写出来,请求讀者批評指正,对于这个問題的討論的展开,特别是经大家批評討论中对自己認識的提高总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發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方針正确解釋了全面發展的涵义,給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开展的关于全面發展問题的討論,作出了正确的结论;批判了資产阶級的教育思想,大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發展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教育”上开展关于“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問題的討論,我認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是一个完整的方針,它是依据我們当前教育和教学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产生的一些偏差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并不是改变了原有的“全面發展”的方針,而是使这方針更加明确,更加有效地指导我們的实际工作。过去,我們在貫徹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产生了一些偏差。例如有很多同志把”全面發展”簡單地理解为“平均發展”,在执行上就处处强求一律,抹煞了学生的个性、特長,結果造成了学生的負担过重,使学生經常处于紧張的和被动的狀态,不能很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刊從這一期起特闢“問題討論”一欄。凡對於教育工作上带原则性的重大問题,而在認識上尚有分歧的,就提出公開讨论。讓大家就自己所见,充分发表意見。最后當作出結論。本期先就“全面發展”这一教育原則,發表了兩篇文章,希望對這一問題有意见的人,進一步展開討論。  相似文献   

10.
本刊近來展開了關於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教育問題的學術性的討論,這個討論正在繼續;在這個問题的討論中所發表的文章,都是個人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學校進行工作時仍應遵照政府規定,不要急於實施某一種意見。下一期本刊還要發表關於這一問题的其他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55年2月号人民教育上發表了張凌光同志写的“实行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商榷”文章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对这个問題的重祝和热烈的争论。同年6月号人民教育上發表了丁丁同志写的“不要把中学教育引上岐途”,8月号人民教育發表了侯俊岩、丁丁、韓达三同志在座談会上的發言和陈恬同志写的“我对‘实行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商榷’一文的意見”。争論的問題主要有兩个方面:一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矛盾。一是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爭論,例如:有无重点?普通中学教育是否都必須在普通知識的基础上有或深或淺的專門化?可否有用的功課多学、無用的功課少学或不学?少数功课得五分、多数功課得三分是否算全面發展?中学教育是否要实行分科教学等等問題。现在我想就这些問題發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请同志們批評指教。  相似文献   

12.
张凌光同志“实行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商榷’一文,是企图解决当前中学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题的,这种意圖自然是很好的。文章中的确也有許多独到的見解,有些見解如果付諸实施对于改进中学教育工作也会有其作用。但是文章中南些基本观点似乎还值得研究。这里我想發表一点个人意見,算作是参加这一討論的一次發言。有些同志以为張凌光同志的文章有許多观点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有相同之处,我是贊同这种看法的。下面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实用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的哲学派別之一,它認为实踐是唯一的标准,任何事物是否真实,  相似文献   

13.
“全面發展、因材施教”这一方針的提出是正确的、适时的,是有充分理論根据与重大实踐意义的。但,目前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提法,他們認为:“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手段,不能和“全面發展”这一方針相提并論;例如王鉄同志認为把“因材施教”作为方針的組成部分簡直是“吹胀”了,甚至說“从字面上看也望之不似方針”。还有人担心这样提出,会在执行中發生混乱,等等。我認为,关鍵問題在于对“方針”和“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理解还存在問題。究竟什么是方針?有的同志認为,教育方針只能是教育目的和內容。我想,这个結論未必尽妥吧。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題”的报告中,曾提出:“全面規划,加强领导,这就是我們的方針。”可見,“方針”不只是目的和內容了。所謂方針就是事業的  相似文献   

14.
1月22日到26日,北京哲学界举行了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座谈会,着重討論了(一)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問題,(二)有关中国哲学遺产的繼承問题,(三)关于历史观和倫理学說中唯物主义因素問題。在討論中涉及如何对待唯心主义的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辯論。在“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导下,这个座談会对于推进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起了一定的好影响。本期發表的以下五篇文章是我校哲学系参加討論的同志們所写论文、發言和准备發言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不少期刊开展問题討論最近有些教育期刊相繼开展討論,打破了过去刊物上長时期的沉寂。所討論的問題,有的着重品德教育方法,如“黑龙江教育”从九月号开始討論“怎样教育个别学生”。有的着重品德教育的思想認識,如“教育通识”編者在該刊八月号上提出:有些学校为了教好学生,根据“小学生守則”再訂出許多細則,对学生严加約制:有些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也給予学生許多約束;在文教部門中也有人認为要解决教育学生中的一些难題,唯有采取严加約制的办法。究竟严加約制能不能教好学生呢?編者要大家展开爭論。另外,也有的討論教学方法,如“湖北教师”第十二期  相似文献   

16.
一、我的基本論点“全面發展”是就教育目的說的,“因材施教”是就教育方法說的;換言之,前者是培养什么样人的問題,后者是如何培养的問題。如果問:現在我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答案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一个最概括和最一般的答案就是:要培养“全面發展”的人。那么怎样培养呢?答案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个最概括和最一般的答案就是:要“因材施教”。这就是二者的关系。“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是完全正确的。目前的問題,是对这一方針沒有正确和充分的理解,在执行、貫徹中發生了偏差和錯誤;并不是方針本身不完善,有缺欠。針对目前情况和問題,提出“因材施教”是完全必要的,是恰合时宜的;但不必把它放在方針上去。关鍵不在修改或补充这个方針,而在如何正确和充分地理解这一方針,如何正确和認真地貫徹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17.
自从政务院公布中学教育目的为培养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成員以来,已經兩年多了。最近,有人对这一教育目的發生怀疑,因此展开了全国性的討論。有一些人認为这个教育目的缺乏發展个性的方面,应該加上“因材施教”,成为“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才完整。另有一些人不同意,認为全面發展內已經包括發展个性,“因材施教”不过是教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刊從這一期起特闢"問題討論"一欄。凡對於教育工作上带原则性的重大問题,而在認識上尚有分歧的,就提出公開讨论。讓大家就自己所见,充分发表意見。最后當作出結論。本期先就"全面發展"这一教育原則,發表了兩篇文章,希望對這一問題有意见的人,進一步展開討論。  相似文献   

19.
近来,报紙杂志上揭露了各級学校在貫徹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上存在的許多問題和缺点,已引起全国教育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重視;特别是从提出“全面發展、因材施教”以后,爭論就更广泛了。我認为这种爭論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它將对我們今后的工作發生巨大的影响。几年来,由于教育工作者对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先进教育經驗的学習,对全面發展教育方針,有了进一步的認識。但問題和錯誤仍然是存在的。几年来我自己在学校領导工作上,就犯了很多錯誤。例如订的評选优秀学生的标准太高,要求門門功課得85—90分(音乐、美术、体育三科不能低于70分),劳衛制及格,品德甲等,并且要热心参加校內、外各項活动,在群众中有威信,处处能起作用,甚至于成份还要好,等等,認为只有具备这样标准,才合乎全面發展的要求。对学生的生活限制也过严,每天的作息时間排得也很死板,使学生从早到晚处在紧張的被动的狀态,沒  相似文献   

20.
从同志們的討論文章中,啓發我想到很多問題。想的結果,觉得用“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比用“个性全面發展”的方針,更明确,更容易理解。現在談談我的看法。一、从“个性”的涵义談到“因材施教”“个性”既然像朱智賢和陈选善兩位同志說的那样:“既包括共性,也包括个性,它是共性与个性之辯証的统一。”那么,單独說个性或共性將如何措詞?在“全面發展“中,个性的差异性占多大比重?个性的共同性又占多大比重,如果不把这几个問題弄清楚,就难怪在貫徹执行中要發生偏差。事实上某些教师已經把“个性全面發展”当做消灭个性發展共性来貫徹执行了。例如,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优秀学生韓友范要想考大学,学校不同意,一定要他参加生产,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