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对梅县机场附近4 km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生境进行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分属于13目29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33种占总种数的48.53%,雀形目鸟类35种占总种数的51.47%。留鸟占36种,夏侯鸟占16种,冬候鸟占15种,旅鸟占1种。东洋界物种31种,广布种28种,古北界物种9种。构成梅县机场和附近鸟撞隐患主要集中在3~11月期间,较多分布在西南面,种类主要是鸣禽和陆禽鸟类,其次是隼类,这与梅州地处山区环境有关。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时期的鸟类多样性,进行鸟撞影响程度的分析,提出了"鸟击"的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发现鸟类93种,隶属于14目34科,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26种.季节型中,有留鸟33种(占35.5%),夏候鸟22种(占23.6%),冬候鸟17种(占18.3%),旅鸟21种(占22.6%).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46种(占49.5%)、东洋界种11种(占11.8%)和两界广布种36种(占38.7%).水鸟35种,其中雁鸭类7种.该区优势种鸟类7种,常见种28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也较高.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明水水面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性指数也最低.  相似文献   

3.
河池学院校园鸟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样线调查和随机观察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鸟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01种,隶属于12目32科。其中留鸟54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26种,旅鸟11种。校园鸟类以食虫鸟类为主,达64种,约占鸟类种数的63.4%;食果鸟类16种,约占鸟类种数的15.9%。在4种生境类型中,在残留林活动的鸟类种数最多,达62种,约占校园鸟类种数的61.4%。在水域中活动的鸟类仅18种,约占校园鸟类种数的17.8%。同时,也对校园鸟类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纪录到鸟类164种,隶属16目42科96属,其中冬候鸟84种、夏候鸟30种、留鸟38种,旅鸟12种,分别占51.22%、18.30%、23.17%、7.32%;古北界种类87种(占52.5%,另有新北界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43种(占26.9%),广布型种类33种(占20%);国家Ⅰ级保护种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29种。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3.991 0,均匀性指数(Pielou)为0.542 4。通过对该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生存现状、类型、分布,从而研究洞庭湖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安徽科技学院生态校园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并为学生快速识别校园鸟类提供方便。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安徽科技学院校园5种生境(树林、疏林灌丛、草坪、小型湿地、农业试验田)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9目23科46种,其中留鸟24种(52.2%),夏候鸟7种(15.2%),冬候鸟9种(19.6%),旅鸟6种(13.0%);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26种(56.5%),东洋界7种(15.2%),广布种13种(28.3%)。结论: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冬季鸟类数量最多;春秋两季鸟类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也较高;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少,但均匀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6.
沱江内江段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沱江内江段地区冬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目27科56种;其中留鸟27种(占48.2%),冬候鸟17种(占30.4%),夏候鸟4种(占7.1%),旅鸟8种(占14.3%);区系分析显示,共有东洋界鸟类11种(占19.6%),古北界鸟类26种(占46.4%),广布种鸟类19种(占34%);多样性分析得出沱江内江段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4条调查样线区域分别为:1.26,1.29,1.29,1.22,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2.53;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79,0.80,0.80,0.79.优势种为白鹊鸽(P=0.15),白颊噪鹛(P=0.10813).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宏村环境协调区内春季鸟类群落特征的研究,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于2015年3~5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宏村环境协调区内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12目36科122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16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鸟类95种;季节型中,留鸟63种(占51.6%),夏候鸟31种(占25.4%),冬候鸟9种(占7.4%),旅鸟19种(占15.6%);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35种(占28.7%),东洋界种46种(占37.7%),两界广布种41种(占33.6%);该区鸟类优势种6种(占4.9%),常见种26种(占21.3%).结论: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他各类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最低;滩涂生境内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安徽卧牛湖风景区春季鸟类多样性的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3~5月采用定点观察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卧牛湖研究区内春季鸟类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到14目41科117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3种。鸟类季节型组成方面,有留鸟39种(33.3%)、夏候鸟29种(24.8%)、冬候鸟20种(17.1%)、旅鸟29种(24.8%)。鸟类区系组成方面包括古北界种55种(47.0%)、东洋界种19种(16.2%),两界广布种43种(36.8%)。在117种鸟类中,水鸟45种(占38.5%),其中雁鸭类14种。该区春季鸟类优势种有9种(7.7%),常见种36种(30.8%)。结论:4类生境中,树林灌丛生境内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他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最低;滩涂生境内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9.
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应学院学报》2018,(2):45-53
2015年至2016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等对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3目40科150种,其中雀形目15科90种,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60%;非雀形目25科60种,占保护区鸟类总数40%.留鸟110种,夏候鸟15种,冬候鸟22种,旅鸟3种.在本保护区繁殖的125种鸟类中,东洋界种83种,占繁殖鸟类总数的66.4%;古北界种24种,占繁殖鸟类总数的19.2%;广布种18种,占繁殖鸟类总数的14.4%.在保护区繁殖的鸟类中,有优势种13种,如麻雀、灰眶雀鹛、红耳鹎和家燕等,劣势种13种,如白颊噪鹛、赤腹鹰、蛇雕和三宝鸟等.从生境分析看,保护区鸟类主要分布在山地森林和山麓林地,少部分分布在水域疏林和农田山庄区域.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至2006年间分冬夏两季对南京江心洲四种典型生境(居民区、农田区、林区及湿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7种,隶属10目25科.对冬夏两季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的密度、现存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的对比研究表明,冬季鸟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夏季,而优势度、现存生物量则夏季高于冬季.在不同生境中,林区鸟类密度、多样性指数最高;居民区优势度最高;均匀度指数冬季林区最高,夏季居民区最高.  相似文献   

11.
于2007和2008年选择广州南沙十九涌海桑、芦苇和海雀椑三种植物生境,对大型底栖动物四个季度定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芦苇区计有大型底栖动物16种,密度2 236 ind.m-2,生物量6.61 g.m-2;海雀椑区计有大型底栖动物22种,密度1 298 ind.m-2,生物量7.71 g.m-2;海桑区计有大型底栖动物11种,密度429 ind.m-2,生物量3.73 g.m-2.结果表明:海雀椑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最高,海桑区最低,与海雀椑区及芦苇区差异较大.海雀椑生境四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优势种较明显不同,冬季为小头虫和沼蚓,春季为中华蜾赢蜚,夏季为莫顿长尾虾,秋季为疣吻沙蚕.三种植物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密度显著差异的原因与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及植物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楚雄市冬春季城郊区鸟类多样性,采用样点法在4个样地内对随机设置的17个样点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了鸟类2808只次,隶属于4目、16科、44种,雀形目鸟类占调查总数的88.64%,非雀形目占11.36%。结果表明,郊区的鸟类种数(33,27 vs 18,16)、物种多样性(Shannon’s index 2.21,2.43 vs 2.12,2.00)、均匀度(0,68,0,75 vs 0.74,0.69)、科属多样性(G-index 3.06,2.92 vs 2.63,2.39 and F-index 6.12,3.64 vs 1.48,0.95)均比城区高,但相对多度(abundance)较低。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对梅州市区建筑区、城区斑块林地、周边农田和周边林地等四个不同的鸟类栖息地的鸟类取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梅州市区的鸟类取食集团的总数整体上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呈减少趋势.(2)梅州市区的鸟类取食集团的物种数在总体上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呈减少趋势.(3)某些鸟类的取食集团会随栖息地的不同而发生改变.(4)不同的鸟类取食集团的分布与不同的栖息参数有显著的回归关系.(5)食物丰富度、灌木层密度等因素是影响鸟类取食集团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宜春学院新校区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009年12月,采用样点法对宜春学院新校区校园鸟类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有鸟类45种,隶属9目20科31属。其中留鸟27种、候鸟18种(冬候鸟12种、夏候鸟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种。其中东洋界的鸟有23种,古北界的14种,等。宜春学院新校区的鸟类组成,东洋界种类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中优势种主要有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White Wagtail)、乌鸫Turdus merula和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氏纤恙螨在云南省部分地区的分布和宿主选择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结合云南省不同地理方位和地形,独特的气候与生态等特点,于2001年—2011年选取了23个县(市)进行野外调查,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宿主。选择小兽的双侧耳廓和外耳道采集恙螨幼虫,用霍氏液常规封片后在显微镜下逐一鉴定螨种。统计于氏纤恙螨在不同地域、不同景观和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分布情况。计算于氏纤恙螨在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感染率(P)、平均多度(MA)和感染度(MI),用聚块指数(m*/m)测定其在宿主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所调查的23个县(市)中,有9个县(市)采集到了于氏纤恙螨(共1 959只,占所有恙螨的1.81%)。88.77%的于氏纤恙螨采自山区地理景观(尤其是海拔较高地区),只有11.23%的于氏纤恙螨采自坝区景观。宿主大类选择显示,采自啮齿目(鼠类)、攀鼩目(树鼩)和食肉目小兽体表的于氏纤恙螨分别为57.78%、42.16%和0.05%,其它目小兽体表没有采集到该螨。宿主种类选择显示,所捕获的5目12科34属67种小兽中,有20种小兽采集到了于氏纤恙螨,其中42.16%采自攀鼩目树鼩科树鼩属的树鼩,其感染率(26.52%)和感染度(13.54只螨/每兽)均比较高,其次是其他野栖小兽。聚块指数显示,于氏纤恙螨在大多数宿主小兽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结论:云南省存在于氏纤恙螨,且数量较大。该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带,可寄生多种小兽宿主,宿主特异性低,但主要倾向于寄生在树鼩等野栖小兽体表。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溪湿地首期保护工程后浮游生物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调查了西溪湿地(Ⅰ~Ⅳ站)浮游植物和轮虫群落的属(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将水质理化参数与生物群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4个采样站共发现8门56个属藻类,年平均密度为1.110×108cell/L,优势属为小球藻属(Chlorella)和隐藻属(Cryptomonas).记录轮虫30种,平均生物量1.202 mg/L,优势属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湿地藻类密度对数与水体中的CODMn指数和电导率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湿地疏通工程后间隔一年,春季水质的CODMn指数和电导率显著下降,水体中藻类密度和轮虫生物量显著减少.并且影响藻类多样性指数的水体电导率因子不复存在,影响轮虫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也由水体电导率取代了高锰酸盐指数.藻类密度较低的Ⅱ站和Ⅲ站,能保持浮游生物内部群落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调查和统计得出:梅江流域共有陆栖脊椎动物302种,隶属27目81科194属,占全国陆栖脊椎动物总种数(2638种)的11.45%.其中两栖类17种,爬行类42种,鸟类201种,哺乳类42种.鸟类科与属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4736、0.4464和3.3547、0.6326;两栖类科与属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低,分别为0.2463、0.087和0.2703、0.095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