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理性范式下科学精神的人文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理性的历史性决定了科学精神的历史性.如今,伴随着理性范式从主观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向,我们应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延伸、拓展,赋予科学精神以求真、崇善、达美的全部意义,使其从"价值中立"的工具理性精神向"争取自由"的人文理想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2.
科学价值关涉着重表征为器物层面上的实用价值、精神层面上的人文价值和形而上层面上的超越价值等方面.科学价值关涉是复杂的,必须给予系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科学的价值关涉,促进科学的人性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伯纳德·巴伯一方面遵循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促使科学社会学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巴伯在"默顿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科学与社会关联的维度,超越了默顿对科学的社会学理解.与默顿不同的是,巴伯所提到的科学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先在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先于科学而存在,这与默顿的被视为是一种科学社会共同体内生物的科学精神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巴伯的这一社会文化指向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反科学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对比分析,批判了中国反科学主义者企图借用西方反科学主义思潮中的抽象概念对中国历史上的所谓"科学主义"思潮进行非历史性的评价,从而复兴传统儒家文化的特殊学术主张.指出,这种特殊的学术主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强调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在全民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申明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问题在当今社会日渐突出,它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彻底解决"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问题,必须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角度研究科学劳动所创造的科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无人工厂"的价值来源和转化机制.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角度看,科学价值的实质是凝结在科学使用价值中的科学人员所付出的人类抽象劳动;而从科学价值的"虽转移而不减"的特点看,科学价值以"库存"的方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深究其实质,科学价值库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的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据此来分析"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和转化机制可知,"无人工厂"的利润是科学价值库中的潜在价值伴随科技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并入生产过程,借助于"无人工厂"显化的结果;其实质是科学人员的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经济系统中的再现.因此,科学价值是"无人工厂"利润的真正来源,而所谓的"无人工厂"实质上已经成为历代科学人员所创造的以潜在形式存在于"科学价值库"中的剩余价值的"孵化器"或"显化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本文通过整理"抗疫精神"中的价值内涵,充分挖掘抗疫精神的实践育人价值,研究抗疫精神融入实践教育的路径,从而不断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Z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服务理念,科学精神以信息科学运作为主题,体现的是人力价值;人文精神以读者服务为目的,则体现的人性价值,二者是兼容互补,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高校图书馆即要倡导科学精神,更要重视重视人文精神,这是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趁势.  相似文献   

10.
试论科学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复杂的结构,是由"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三者之中,科学精神处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理论对科学规范及其运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在逻辑:"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是科学的价值目标或称科学的制度性目标;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内在保障是科学的精神特质,包括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四种科学基本规范;科学价值目标的实现和科学基本规范的遵守有赖于科学的奖励系统、分层系统、控制系统等科学子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础,科学精神是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信仰、思想动力和思维方式.当代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求真求实精神、怀疑批判精神和宽容精神.求真求实精神是创新文化的基石;怀疑批判精神是创新文化的内在动力;学术自由和宽容失败是创新文化的基本特质,它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爱君 《科教文汇》2013,(28):1-4,23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生科技:追求和谐生活的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生科技"的理解离不开对"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和"民生科学"的理解.这三种科学不仅在形成的时序上有先后,在科学规范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上对"科学革命"存有不同层面上的"敌意",分别体现在对"科学革命"的称谓、对科学发展的方式以及对科学革命的影响的不同理解上.社会上对"科学革命"的敌意态度势必会影响科学的发展.因此,促使社会上对科学革命的态度向"善意"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引导人们正确把握"科学革命"的真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以及对科技施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化敌为善.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认知主体而存在的各种规则、定律和理论的集合,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其中蕴涵着特定的科学过程和科学精神.因此任何知识都具有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教育教学价值.该文拟以物质的量为例,分别从知识的认知价值、情意价值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知识的多重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重视并致力于推动科学文化发展,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让科学的价值注入传统文化的机体,催生富有理性、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全新文化形态。"在中国科协书记处王春法看来,科学不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融知识、观念、精神于一体的文化。科学文化是一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蕴含着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23,(11):71-71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将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2.任务目标。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相似文献   

20.
陈红  杨艳 《科技广场》2010,(4):30-32
高校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已引起人们重视,成为多方关注话题.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精神贫困"测量指标进行研究,以获得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为获得真实科学的一手资料打进行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