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何谓师范性?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师范院校面向中小学就是“师范性”;有人认为教学方法符合师范生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师范性”;有人认为“师范性属于师德范畴,师德树立起来,并不断提高,师范性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有人更认为提高师范院校各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就是最根本的“师范性”。澄清这些歧见,对于探索师范教育的特殊规律,丰富专业教育学理论,端正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提高管理质量和培养质量,都有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央强调指出,师范教育要按重点来办。如何办好师范教育?现在已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师范性主要体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上,于是主张师范院校要向综合大学靠拢。还有人认为,师范性就是落后性,把当前师资水平不高皆归罪于师范性,实质上是否定师范教育的必要性。我们认为师范性是由师范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师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师资。换句话说,培养合格师资就是师范性的集中体现。怎样算做合格师资,首先必须有  相似文献   

3.
一、师范教育特点与师范性目前,国外许多国家不专设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学校师资由普通大学培养。在我国则不然,专设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并已有一段历史。五十年代以来,我国曾多次召开过师范教育会议,确定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规划、方针与任务,明确指出高师院校负责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研究促进中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既然是师范院校,就必须突出其师范性,那么,什么是师范性呢?我们初步体会,就是指师范教育要体现师范的特点,使师范院校真正担负起普通教育的“工作母机”的责任,为普通教育提供师资并促进和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知道,中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坚阶段,它所涉及的面最广,年限  相似文献   

4.
论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性”问题白中军师范教育改革的“师范性”问题,既是师范教育整体改革的共有目标,又体现了其改革自身的独有特色。在这里,“师范性”不是与“学术性”相对而言的概念,我们把它界定为:师范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而又发展着的特殊规定性。本文...  相似文献   

5.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6.
师范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教育。面临日益开放的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不仅传统的优势日趋减少,而且出现师范性严重缺失的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师范性缺失的表现极为鲜明,在当前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必须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新师范建设也恰逢其时。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新师范建设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重新出发,是“去师范”之后的重新回归,是培养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师的新方案,是培养适应智能时代教师的新选择,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教师培养新方向。地方本科院校新师范建设应突出以下四个特征:师德为先、注重实践、强调开放、需求导向。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新师范建设的路径为:加强全方位师德养成,注重立德树人实效;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探索设立“实验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制度,加强多方位立体化合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实现了由单纯师范教育向综合高校的转型,并由此形成了师范性与综合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名”与“实”之间的矛盾、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设置的矛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与教育类课程教育的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实现师范性与综合性的互补共生,达到矛盾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该类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关于学术性和师范性究竟谁主谁次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实践性作为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质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新升格的大专师范院校为主体,对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师范性和实践性作初步探索,从而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我国师范院校转型后出现的“师范性”削弱的问题,提出了师范院校转型后仍然坚持师范性的必要性。强调师范院校转型后“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的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教育也即素质教育的本义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须改革现行的师范院校招生制度,以提高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进而提高师范毕业生质量和师范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 师范院校中的公共课“教育学”是一门令人关注的学科。在师范院校的“师范性”淡化的情况下,它可算是“师范性”的表征。在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召集的一次讨论教育学教材建设问题的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公共课教育学兼有理论与应用学科两重性质,“它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很强的专业实践课”;不仅如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中华的关键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师资。因此,师范院校必须立足改革,应当从办学指导思想入手,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首位,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一、从向综合性大学看齐转变为突出“师范性”,树立师范教育超前发展的观念。师范院校应当具有什么特色,历来有争议。有的同志主张师范院校应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它们认为:突出“师范性”会降低学校声誉,降低人才规格,降低教学质量。这种思想的要害是看不清师范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己之长,舍己之短”,即突出师范性的特点,活动中应同“希望工程”、“教育实习”、“校园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向学生“入学前”和“毕业后”两段辐射。  相似文献   

15.
师范教育是一个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它要求在一定修业年限内,使学生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都达到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所要求的程度,师范教育应使学生们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广博坚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要具备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既是一位专业知识渊博的“学者”,同时还是具有教学艺术的“教育家”,还是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象医生那样进行“分析”、“诊断”、“处方”,具备切实解决教学教育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师范音乐教育,近10年来发展很快,不仅许多师范院校增设了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而且不少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师范教育体制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和转变的趋势,对我国师范教育产生过并正在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这两种师范教育体制的优缺点以及我国的国情,论述了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应采取的模式、师范院校办非师范专业的几点看法以及如何保证师范专业的教育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使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的政策引导着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走向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这场改革,应该是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宏观政策引导不当也可能造成地方师范高校的实力相对被削弱。因此,必须有科学的政策来引导。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民族人格化。师范教育应把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终身化、社会化、师范化作为目标。师范教育应保持其师范性与民族性特征,并通过"智慧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大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确定其自身的时代定位。  相似文献   

19.
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体系三个层次院校(中师、师专、高师本科)中的重要部分,在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今天,师专如何改革与发展?本文从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师范性”和“非师范性”的关系,不断增强师专发展的“后颈”。  相似文献   

20.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 ,贯穿于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中 ,每个阶段的争论 ,都有其不同的前因和后果 ,但根本的原因是 ,政府为体现对师范教育的重视 ,制定了一系列统一规定 ,这种统一规定随着时代的变化暴露出其封闭性的特点 ,而在师范教育改革中 ,又往往将“师范性”作为“学术性”的障碍来对待 ,导致“师范性”的不断反弹。百年的争论启示我们 :立足中国国情 ,减少争论 ,大力进行师范教育实践 ,完全可以探索出中国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