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翔 《家长》2013,(2):58-58
惩罚和宠溺是现在中国家庭最为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些父母或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或采取对孩子呵护备至、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的宠溺式教育。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那么,如何管教孩子,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问题是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吗?爱是包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吗?爱是万能的教育金钥匙吗?不是!决不是!爱决不是教育的全部。高尔基说:“单单是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3.
暖冬     
儿时,母亲经常打孩子,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很实在地打。但到了冬天,我们姐弟犯了再大的错,她都忍着。冬天里哭泣,泪流下来,挂在脸上,寒风一吹,脸上皮肤容易皴裂,又痒又痛,这是不是母亲不打孩子的理由?母亲没说,她只是说:“天又冷,心又寒,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研究》2011,(7):58-58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和老人发生矛盾。批评孩子时,老人会站出来阻止,我们既不能总是妥协,不管孩子,又不想让老人着急,有时会在老人背后教育孩子,但因为离开教育场景,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5.
子曰:“以德报怨,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完美的教育效果呢?何以报德?”“没有惩罚用残缺的教育如何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呢? 当今的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得到了过分的而不是应有的呵护、娇宠。他们不是缺乏关爱而是严重缺乏“惩罚”,由于动不动就强调应该给予一些惯于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感化、引导,给人的最终启示是“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相似文献   

6.
伊长浪 《高中生》2008,(5):54-54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把孩子吓得不得不好好读书,但这是被逼的,是非自愿的。假如我当了爸爸,我教育孩子一定会别出心裁。你看看,今天儿子放学回来,我正悠闲地看着报纸。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3,(11):20-20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如何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读杂志特邀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V和大家分享“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微访谈。  相似文献   

8.
梁小桥 《家长》2013,(2):65-66
几乎每一个妈妈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伸出手打孩子的时候,也几乎所有的妈妈在打过孩子之后非常内疚和后悔。常常有妈妈问我:“小桥姐,你打过铁锤吗?你还打吗?”在我肯定的回答过后,对方往往非常惊讶地说:“小桥姐也会打孩子?”是呀,我也打过孩子,  相似文献   

9.
我读了1995年第4期《家长》晓桥的文章《家长打孩子未必是无能》,有所感触,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我们现在的中老年人,有几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父母的责打,而我们当家长的又有几个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证明打孩子不是“无能”,而是“有理”。我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挨父母的打,或者作为家长打了孩子,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推出,我认为是不妥的。我翻阅过几本教育理论书,没有发现对孩子应该“打”的理论阐述,当然书上没有的也可以创造、发明,然而当我坐下来仔细回想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就感到用“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是不能教育  相似文献   

10.
顾雪林 《下一代》2011,(2):25-25
孩子的梦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孩子的梦想是天生就有的吗?也不是!孩子的梦想应当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孩子的梦想也许一生只有一个,也许有很多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孩子的梦想是会变的。那么,父母是否应当帮助孩子设计梦想呢?应该说在日常家庭生活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很多父母实际上参与了孩子梦想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打,还是不打     
打,还是不打!作为一个问题,必须作出毫不含糊的回答。我认为不能打,打孩子简直该剥夺他做家长的权利。天下父母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那些打骂孩子的家长同样也很爱孩子,他们之所以对孩子施暴,并不是为了个人的满足(虐待狂除外),也不是为了确立自己对孩子的无限权力,而是为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或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意愿。经常打孩  相似文献   

12.
这回该打谁     
爸爸也有比儿子考得差的时候,平时训斥儿子成绩不佳的威风全无,这回该打谁?原来做孩子的榜样并不容易,努力并不只适用于孩子,更考验着家长;教育孩子远不是一顿暴打、几句斥责就能达到效果。提升自己,才有资格让孩子听你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才不会拿着比孩子差的试卷而没有教育孩子的底气!这回该打谁@张金星 @王子  相似文献   

13.
刘根生 《生活教育》2011,(12):16-17
日前,笔者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现在开讲》栏目,参与了一场辩论,主题为“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靠谱吗?中国“狼爸”萧百佑扛着他用来打孩子的鸡毛掸到了现场。笔者是正方嘉宾,节目录制前有人问我:你是真赞成“狼爸”,还是“被赞成”?我说:“狼爸”教育中有真经,真有值得赞成之处。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要共同配合,但在如何配合的问题上,恐怕还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清楚。那么,爸爸妈妈应如何配合教育孩子呢?  相似文献   

15.
合肥张女士来信问: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我有时候打他,有时候骂他,久而久之,这孩子就越来越怕我,但他还是不喜欢学习,请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学习呢? 答:首先,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当,不是打就是骂,自然他会怕你;其次,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你不妨参考下面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莉 《江苏教育》2014,(8):F0002-F0002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刘莉园长坚信:教育是一首田园诗,不是固化,是生活,是创新;不是训练,是唤醒,是发现;不是管束,是期待,是梦想!在百家湖幼儿园,教育是孩子、老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三色果”之梦!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4,(5):56-58
孩子争强好胜怎么办? 我的孩子8岁,争强好胜,每次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总是要争第一,或者要成为胜利的一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就会好长时间不高兴。怎么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本身有什么问题,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平时我们常习惯说:把孩子教育成“人”,等孩子长大成“人”…… 其实,这类论调经不起推敲。难道孩子在长大之前就不是“人”?我们应该坚信: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琅琅 《家长》2011,(2):58-59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很多夫妻没少为教育孩子吵架,你说他的不是。他说你的不是。我也曾多次经历夫妻俩来咨询教育孩子的问题时,说着说着就板起面孔,吵起架来。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