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德国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  相似文献   

2.
柴野 《教育文汇》2013,(10):17-18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德国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以实践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最早出现于德国的职业学校。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双元制培养模式。高等教育领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凭借其多种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德国大学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教育信息》2006,(6):21-22
我国教育语境下的“素质教育”,在德国教育界多被称为“关键能力培养”或“关键素质培养”。对关键能力培养的提倡最早始于德国职业教育界,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德国高等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问题,为此,有些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置了专门的教授岗位。德国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能力。德国高校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方式主要有附加方式和一体化方式,后者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导向学习。  相似文献   

5.
德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主要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学校之外的科普教育。学校科学教育在目标上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课程趋于综合,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同时,德国在全社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科技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是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也必须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必须到校接受12年教育,这个法律规定很厉害,萨尔州就有几个父亲因未送子女入校学习被判入狱。德国儿童的平均入学年龄为6.7岁。德国小学是全日制学校,基本理念是"快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生活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德国小学尽力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知识,但尽可能避免用分数刺激的功利导向。通常,小学一、二年级不设  相似文献   

8.
秦俭修 《广西教育》2011,(36):56-57,85
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方向.指出德国职业教育中对企业和学校关系的处理、实验设备与实验室的建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人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值得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德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主要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学校之外的科普教育.学校科学教育在目标上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课程趋于综合,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同时,德国在全社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科技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职业教育基于《框架教学计划》构建了理论课程体系,基于《职业培训框架计划》构建了实践课程体系,各州、各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学习时间、课程数量、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德国大量的实践教学、企业岗位轮换训练教学时间,以及企业监督和职业资格考试的评价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昭  饶异伦 《考试周刊》2010,(11):24-24
德国职业教育一直是各国职教专家研究的对象.也是我国学习的楷模。提到德国职业教育,第一反应就是“双元制”这一显著特点。德国“双元制”模式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的有效途径。此外,德国职教师资优势也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德国师资培养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2.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本位”是某种理论观点或做法的出发点,“学生本位”是指教学工作一切做法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德国母语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训练学生综合能力,而德国母语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就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这些任务。编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及他们已有的经验相适应。让学生愿意思考,愿意去做,在练习中习得母语学习的方法,培养语言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工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使德国几十年来一直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前列。德国卡塞尔大学工科教育的主要特色是注重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对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德国职教特色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飞 《辽宁教育》2002,(12):23-24
一、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1.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即企业、学校共同培育人才(含再教育人才)。其主要特点是校企合作,围绕学生开展课程。教学中,主要使用项目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前者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计划的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估;而后者主要是借助引导课文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是一种采用“完整的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完整的行为方式的培养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和它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之…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包括大学学习和见习两个阶段.在大学学习阶段,师范生同时学习两个专业以及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并完成学校实习和企业实习,最后以第一次国家考试毕业.在见习阶段,见习生既在见习学校授课,同时也在教师研习所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最后以第二次国家考试毕业.这两个阶段的课程都得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构成一种多学科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国家考试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笔试、口试和教学实践考试,这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有效检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劳动教育对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和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有助于培养出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参与“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赴德培训,介绍了德国初中后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学生的招生和学习模式,特别从德国在其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和落实“行动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谈了研修的收获与体会.同时,提出关于培养“职业行动能力”和强调“隐性知识学习”的三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初等教育是在基础学校里完成的,一般为4年,生源是6—10岁的儿童。德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送子女去基础学校学习。4年之后,家长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成绩选择适合他们的中学。德国中小学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备执教两门学科的能力。学校对教师规定的每周教学工作量也是相当高的。每个教师每周必须执教24—28课时,  相似文献   

18.
德国行动导向小组教学法带来了领导、教师、学生三个观念的改变,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是一门语言和国际商务技能有机结合的专业,其中实训教学是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德国行动导向小组教学法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个案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德国未来学校实践的理念架构、行动导向、实施框架、创新特征进行思考与分析.结果表明,德国的未来学校实践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完善的实践条件和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其创新实践具有4个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升级;秉承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改革;体现学生中心,提升关键能力;倡导跨学科学习,关注职业发展.学习和了解德国未来学校的创新实践,有助于为我国未来学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个案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德国未来学校实践的理念架构、行动导向、实施框架、创新特征进行思考与分析.结果表明,德国的未来学校实践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完善的实践条件和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其创新实践具有4个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升级;秉承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改革;体现学生中心,提升关键能力;倡导跨学科学习,关注职业发展.学习和了解德国未来学校的创新实践,有助于为我国未来学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