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雨潭》一文。有这样一段叙述:“那溅着 的水花,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 之所以得名、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 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这 里的“杨花”,系指柳絮。 柳絮为什么称杨花呢?原来,柳树在古代是一 种吉祥之物。友人回归,主人往往要折一支柳枝相赠,以示挽留之意。因为“柳”谐音“留”。到了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每种活一棵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阴。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就举行了他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  相似文献   

2.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 ,所以诗文中看似寻常的词 ,却常常带有特殊的寓意。了解这些特殊的东西 ,往往对古诗鉴赏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自然现象 ,就常常含有不寻常的寓意 :1 .杨柳 柳 ,“留”也 ,谐音双关 ,常表“挽留 ,送别”意。在这就不多说了。其实 ,诗歌里常说的杨树常常也指柳树 ,故杨花即柳絮 ,“杨花飞尽”正是暮春季节 ,因而 ,又常含“惜春”、“伤春”之意。“杨花落尽子规啼”(韩愈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说不尽的忧伤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则更添离愁…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的开凿绝非隋炀帝个人的意志使然,而是出于隋朝交通、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隋朝政治经济发展及隋朝以前完成的地区性运河也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条件。隋炀帝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的贯通。由于隋炀帝驱使民力,突破了人民可以忍受的限度,运河还未来得及充分发挥其效能,隋朝之舟便被农民起义之滚滚洪流所覆没。但是,隋朝的大运河毕竟“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相似文献   

5.
柳絮杨花满幕飞,翩翩紫燕衔春归。
  何处寻得相思泪,倾向塞北无鸿来。
  又是五月,应该到了杨花飘飘柳絮飞舞的季节,今年却又晚了些。街头的柳枝才泛出鹅黄开始转绿,道旁的杨花确实开始展颜露笑了,而一些不知名的花却于一两周前早早开放过了。想起十八年前自己写的这首没有韵律的诗,将记忆一下子又拉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把人工开凿的河叫做“渠”,如郑国渠、灵渠、通济渠、永济渠……人工开凿的渠南北走向,才叫做运河,如京抗大运河,但后人不知,把所有人工开凿的河都叫运河,运河的概念就变了,说什么隋炀帝修运河,其实炀帝修的是渠,不是南北走向的运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8.
历来把隋炀帝开凿运河视为暴政之一而全盘否定,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巡幸风光.这在唐朝贞观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太宗君臣为了长保大唐江山,总是从不同方面不同事例反复说明隋亡关键在于隋炀帝是一个仁德不修的暴君,从而对隋炀帝的所为全面否定,并把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消极方面渲染得可畏可惧,直至今天,许多人仍然离不开太宗君臣的这种不全面的做法,缺乏全面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10.
过好每一天     
墙上厚厚的一本日历,随春天的柳絮飘逝,随夏天的杨花飘落,随秋天的蒲公英飘散,随冬天的雪花飘走……  相似文献   

11.
阅读扬州     
提起扬州,人们容易想到隋炀帝南下观赏琼花。隋炀帝似乎成了扬州的宿命。从隋炀帝杨广到清朝乾隆帝,无论正史野史以及民间传说,不乏皇帝们下江南的记载。他们为何不畏旅途劳顿而频频莅临维扬呢?因为有一条大运河。  相似文献   

12.
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家”,课本无注,因是常用字,教师往往不加深究,学生也等闲视之。其实,这“家”字是唐宋以来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说:“家,自称或他称及普通人称之语尾助辞。”在自唐至清的诗词曲中,“家”作为人称语尾助词的用例极多。如,杜甫《吹笛》诗:“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谁家”即谁。薛涛《柳絮》诗:“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他家”指柳絮,即他。董解元《西厢记诸宫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个柳絮飘飞的季节,到处飘散起了杨花柳絮。我望着想着,思绪竟也像这轻盈的柳絮随风飞飘。 去县中就读的那一年,父亲外出,母亲脱不了身,叫弟弟送我。 那天,风很大,羸弱的弟弟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颠在荒野里。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花却有些特别。别的花只有盛开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相似文献   

15.
江琼 《文教资料》2006,(4):34-35
杨花即柳絮,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象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一种单纯柔和的自然物象到凝结着人们爱怨情思的情感意象,其内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随着历史的沉积而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飞舞的柳絮     
刘宁 《山东教育》2009,(5):35-35
天气渐暖,柳树发芽了,柳絮也随之漫天飞舞起来。一片从窗户飘进来的柳絮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柳絮!柳絮!”一只只小手朝柳絮伸去。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快看外面!”孩子们的目光立刻刷刷地射向窗外。哇!漫天飘着白色的柳絮,好似一群飞舞的小精灵。孩子们兴奋极了,一个个使劲探着小脑袋,好像要从窗户上钻出去一样。我说:“走!孩子们,咱们到外面看柳絮去。”  相似文献   

1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华夏这个诗的国度里,柳树是诗人的爱物,而杨花柳絮,自然也常牵动骚人墨客的心肠.  相似文献   

18.
诗曰: 杨花柳絮春风吹, 冰上玉女踏芭蕾; 燕子飞来舞翩翩, 巾帼岂能让须眉。 上回书,咱们说到江湖传统的中国围棋专业与业余六强对抗赛,在广州东湖棋苑落子。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中国围棋“四大天……  相似文献   

19.
南北大运河始于曹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史家治运河史者,咸以隋炀帝开浚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运道,为南北大运河形成之始。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以通渠积谷为备武之道”的曹魏,即有纵贯河北平原及沟通江淮运河的畅通,南北大运河已规模粗具。其所开运道数量之多、迳流之长和影响之深,在我国运河史上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祗以年代久远,或经历代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隋炀帝时期的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公元603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修运河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当时全国在抓壮丁,许多相爱的恋人被活生生拆散,其中也包括了女主角云溪和男主角埓男,官差去他们家抓走了埓男,官老爷正巧看中了貌美女子云溪,将她带回府欲占为己有。一面是埓男拼死拼活的修造运河;一面是云溪在官府里被逼成婚,官老爷为了让云溪一心一意跟从自己,下令将埓男杀害,云溪千方百计逃到了运河边上,不料看到了恋人的尸体,云溪心灰意冷,为了守住自己与埓男坚贞的爱情,她抱着埓男的尸体带着彻骨的悲伤和恨意滚入了运河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