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方言是每种语言必不可少的 ,汉语方言众多而且繁杂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特别是普通话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 ,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小 ,其中的利弊众说纷纭 ,有语言专家呼吁“救救方言” ,代表了部分人对方言的态度。本文从逆序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几个方面对寿光方言土语的语汇作举例性的浅说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是语言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汉语研究必须注重与汉藏语研究的联系。文章从"语言之间的接触","方言之间、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与外来语的接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历史层次分析"四个方面对首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方言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通过对各方言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的文化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从方言分区、方言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方言演变的角度,对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全浊声母的演变及语音特征是汉语方言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酸汤话中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酸汤话是湘黔交界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会同县苗族同胞说的语言;是一种区别于西南官话和湘方言的汉语方言,是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众多,语言各异,但汉语方言是云南各地的通用语言。文章在分析构建云南方言档案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操作过程等层面对云南方言档案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方言丰富多样,汉语方言更是复杂多变。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异同点。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阐述了语言迁移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条件,并结合多年的英语语音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的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新的语言理论、研究方法不断应用于汉语方言研究领域,从而使其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类型学在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二是汉语方言音系的优选论分析研究成为一种"新潮";三是地理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中开始兴盛。  相似文献   

8.
《南方语言学》是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性杂志,暂定为年刊。该杂志以岭南地区方言及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亦适当刊登汉语语言学的其他研究成果,其学术宗旨是“立足南方特色,繁荣语言研究”,力图为岭南方言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搭建一个定期的交流平台。《南方语言学》的主要栏目有:方言理论探索与建构、两广汉语方言研究、方言语法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岭南语言资源与语言技术、海外汉语方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媒体语言研究、地理语言学、语言历时研究、方言与音韵、方言与移民、方言与文学、词汇学与辞典学、博士论文摘要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众多的国家,方言也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0多种方言。而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且流长。从《方言》到《新方言》,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长时期研究过程。对此,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吸取经验教训,旨在对今天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黔南汉语方言中成套出现的腭化辅音,是黔南汉语方言有别于贵州其他汉语方言的重要特征。黔南苗语、布依语、水语都存在大量腭化辅音。研究表明,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影响是黔南汉语方言腭化辅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永远丧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载体的永远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讲,摘方言凋查是进行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商丘属北方方言区,商丘方音在声、韵、调方面有自己的、不同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列举商丘方音声、韵、调方面的一些特点,比较一下同普通话的差别,以期人们对商丘方言有所认识,并帮助商丘方言区的人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临沧方言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云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临沧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系统上既有内在的广泛联系,又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将二者的语音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拓展汉语方言大家族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分析临沧方言成因,探索临沧方言规律以及促进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现代方言与传统音韵学结合的方法,以徐州方言为基础材料,对徐州话和普通话系统的区别作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规律,论证徐州方言的音韵学价值,对某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另一目的在于帮助徐州人学习普通话时自觉地运用语音对应规律正音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其中不少方言词汇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拼音,这就将本可以统读的单音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要尽量减少方言词汇的收录,同时给方言词汇注音要尽量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标注。  相似文献   

15.
"跳蚤"作为基本词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对比汉语各方言点"跳蚤"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分析其构词理据,可以发现北方汉语方言与南方汉语方言在表达"跳蚤"这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北方汉语方言多用"蚤"的合成词形式,少用"虱";南方汉语方言则少用"蚤",多用"虱"的合成词——狗虱。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北地区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变化的,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动物词汇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心理,更反映出区域文化的特点.运用方言学的方法,通过调查三门峡方言常见的动物词汇,与古代汉语动物词汇进行对比,并对动物性别和幼类称谓进行分析,总结出三门峡方言动物词汇的命名特点,即以动物体貌特征,生活习性,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感情色彩、心理机制命名.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哥隆语是居住在海南岛西海岸昌化江下游出海口处两岸的居民“哥隆人”也称“村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自称汉族,但其使用的语言却是一种侗台语族的语言,与黎语近似却有所差别,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衡水市,是京九线京南第1大站,离北京不远,但是衡水市的方言声调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衡水方言的声调,调类与普通话一样,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但是调值与普通话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在语流中富于变化。衡水方言的声调情况,可以作为衡水人学习普通话的参照,可以作为衡水方言研究者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0.
台州方言中“得”声音出现的频率极高,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它是不同的词,表现为不同的词语用法特征:有的作为词语后缀的一部分,有的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形式,有的与其它动词、名词组合,表示一种复合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