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目前已经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5000-75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进入发达经济圈的准备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后,如果处理得好,经济就能持续增长;否则,经济可能处于停滞状态。如墨西哥、巴西等一些拉美国家,当时则未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跨越。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均GDP进入5000美元的上海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前夜。成功跨越人均GDP5000-7500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研究在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新一轮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上海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关口,一方面,这是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具备了经济起飞 的前提;另一方面各种矛盾相对集中、较为突出。历史上新加坡、韩国,GDP人均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迅速上升,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长期律徊于人均一两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难突破。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关口,一方面,这是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前提;另一方面,各种矛眉相对集中、较为突出。历史上新加坡、韩国,GDP人均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长期徘徊于人均一两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难突破。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在中共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提出,北京今后5年的目标和任务是,国民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力争2008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城乡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北京人均GDP6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城市的中等水平,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有力标志。此项目标和北京市举办奥运会有密切关系,按照惯例,实现人均GDP6000美元本是北京市2010年的一个远景目标,现在提前到了2008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奥运会将能为北京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奥运会是北京不可多得的…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往往面临两种前途:一种是经济快速增长。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是社会动荡不安.进入“矛盾凸显时期”。我国巳进入这一发展阶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事回放2004年1月2O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历史上新加坡、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则长期徘徊在人均一两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难突破。可见,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一方面,是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前提;另一方面,各种矛盾还相对集中、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高等教育体系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历史角度归纳分析美国、日本、韩国、智利四国在人均GDP一万美元时期高等教育的规模类型、层次结构、学科结构、高水平大学建设等特征图景和发展趋势,利用就业和升学作为主要动因揭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的经济时期和初步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阶段,应注重多样性和全面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等体系特征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何时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从GDP角度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当今世界高水平大学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的关系发现:产生世界著名大学(世界前200名)的基本条件是GDP总量超过3000 亿美元,产生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前100名)的基本条件是人均GDP达到2.5 万美元。上海、北京等部分发达地区2020年前后GDP总量将超过3000 亿美元,人均GDP将接近或达到2.5 万美元,加之政府的重点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完全可能在2020年前后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字大参考     
《职业教育研究》2004,(2):54-54
●2003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1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5%左右。国家统计局专家指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加速进入家庭,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光明日报》●20  相似文献   

11.
按照美元恒定价值(constantUSdollar)计算,美国在1901年的人均GDP为4019美元。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1,WorldResourcesInstitute)2009年2月份发布的“1960--2006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显示,接照美元现值(currentdollar)计算,美国1967年的人均GDP为4046美元。故将美国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和当前这三个阶段分别加以介绍.这三个阶段也基本代表美国学前教育起步、普及和提高阶段。  相似文献   

12.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1,(4):F0002-F0002,F0003
城市历来兼具利害的双重性,城市飞速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祸福相依,不可轻视。 首要的和突出的特点是其模糊性和风险性。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速发育阶段(由城市化率30%这~临界点至65%-70%的第二临界点)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成型阶段刚好吻合,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这是一个国家从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前进的转折点,但也是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中的经济当前中国人均GDP正处于从3000美元进入10000美元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活跃、加速发展时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堪重负,出口导向型难以持续,中国经济转型已成必然。虽然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5年结束,中国低端劳动力短缺从沿海开始向内地蔓延,从亚洲主要国家的经验证明,刘易斯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教育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上,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将实施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统一起来,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构建优质教育体系,这关系着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思路和全局。一、现实地理解教育公平在人均GDP达1000 ̄3000美元的历史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就进入了一个利益冲突的阶段。我国2004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历史上积累下来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出来,并形成利益冲突和利益诉求。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城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最近二十年来,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短短几十年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达到了现在的21%,并且已经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但是我们正在做着其他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才能做到的事情。我国GDP总额只不过占世界GDP总额的4.4%,但是我们却负担了占全世界20%的人口的教育,应该说这个成绩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正1高考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20)根据世行2013年新标准,人均GDP低于103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为1035~408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DP低于4085~12616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DP不低于1261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某城市有5个行政区,各区人口占该城市人口比例及人均GDP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在23日举行的“全国技术创新与管理学术论坛”上,专家称,从技术和经济两项指标判断,中国已经进入科技起飞阶段。据介绍,一个国家步入科技起飞阶段有两个标志:从技术指标看,研发投入超过GDP的1%,并保持持续增长;从经济指标看,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高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00年中国研发投入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发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总结了西方若干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划分:如果高等教育为15%以下的适龄人口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以内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人口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时期,即“普及化教育阶段”。马丁·特罗先生还得出这样的规律: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一般处于“精英化阶段”,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阶段”转变,而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时高等教育才开始转向“普及化阶段”。他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会在财政和管理、学生入学和选拔、课程和教学形式、教师的职能,教师的培养和社会化、标准的制定与保持、考试方式与授予资格的性质、学生的住宿和工作安排、学习动机和学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今,我国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这实在是可喜可贺的。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跨上了一个重要的台阶,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尤其在我们取得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巨大成就时,格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