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曾经有一个女孩子跟我说,妈妈去世后,她才知道做家务是多么辛苦。妈妈活着的日子里,她连衣服都不用洗。我们有所爱的人,有爱我们的人;有父母的爱,兄弟姐妹、朋友的爱,这多么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
毕玉茗 《小学生》2007,(12):4-5
父母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至高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心血,当我们渐渐懂事时,是怎样爱父母的?当我们长大后,又将怎样爱父母?我们还很小,但我们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吗?我们现在能做的还很少,但我们为父母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吗?体谅父母,关爱父母,这种爱正在我们的心中播种、发芽、长大……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守望的天使     
“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守望的天使,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要等到自己成了别人的天使之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父母一直在守护着我们,可是这时候我们的守护天使已经老了或死了。三毛这篇文章可看作是散文也可以看作是小说,虽说讲述的是父母的故事,但通篇没有一处高歌厚扬的字眼,其感动人之处在于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的亲情,正是因为我们的忽略和不经意,以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所以有一天当我们失去了这种爱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痛不欲生。小汤米太小,认为父母的爱是嗦,但当有一天他失去了这些嗦之后或等到他的孩子出生后,他就会明白父母正是自己的天使,而这时候的汤米也变成了自己孩子的天使。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轮回,所以才会永生!  相似文献   

5.
新鲜、刺激、快乐、失落、疑惑、孤独……长大有时是那么美妙,有时又让人焦虑、害怕。潜入美丽的心灵深处,让我们一起分享成长时的喜悦,细细品味感动时的心情。朝向阳光,拥抱属于我们的快乐!编辑开场白:父母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至高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心血。当我们渐渐懂事时,是怎样爱父母的?当我们长大后,又将怎样爱父母?我们还很小,但我们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吗?我们现在能做的还很少,但我们为父母做了自已力所能及的事了吗?体谅父母,关爱父母,这种爱正在我们的心中播种、发芽、长大……  相似文献   

6.
李盛 《中学生英语》2014,(11):12-13
我们都有绝望的时候。只有在勇敢面对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坚强。 我们都做过一些自己都感到惭愧的事。有些人爱错了人,有些人错过了爱;有些孩子使父母丢腧,也有些家长让孩子失望。是的,我们都犯过错,使我们爱的人离我们而去。但如果我们试着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成长,就还有挽回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垂头的母亲     
陈业琼,文学硕士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轮回,人世间的繁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得以绵延不绝。父亲对女儿说,因为有了你,世界才与我息息相关。女儿也会对她的子女说同样的话。所以,要珍爱我们的父母,珍惜我们与父母之间这种冥冥之中注定的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8.
圆桌话题     
爱父母,是否仅仅是为他们洗一次脚,每天写孝敬日记,完成学校布置的亲情作业?还是大声宣言自己长大以后愿意赡养父母?应如何和父母交往,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向父母表达心中的爱,请关注本期《圆桌话题》——爸爸妈妈最希望我考第一,所以我很努力学习。——刘佳周末帮爸爸妈妈洗衣服。——田欣有一年爸爸生日,我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了生日蛋糕给他,爸爸开心地夸我长大了。——雷红我常跟爸爸谈心,把生活、学习的烦恼都跟他说。一开始觉得有些别扭,但是跟爸爸聊多了,才知道,原来爸爸很爱我。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他把他以前解决烦恼的方法告诉我,我觉得受益很大。——许莎莉妈妈生病时,我和姐姐分担家务,还每天轮流到医院照顾妈妈。妈妈的病很快就好了,还说因为我们懂事了,所以她的病就好得快。——刘烈上个星期,爸妈加班。我下课后自己第一次做饭。爸妈回来后父母爱爱父母(下)本刊实习记者冯卓欢“我们不喜欢把‘爱’字挂在嘴边,给父母洗一次脚,干一次家务活,即使是谈心,我们有时也会觉得不太习惯。就是做了,也是偷偷地做,不好意思把心中的爱表达得太直露。”“我觉得爱父母也不一定要规定给父母洗脚,洗衣服。爱的表达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心里有父母。不过,有...  相似文献   

9.
张子钰 《老年教育》2013,(11):30-30
近日,一组名为《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的原创手绘在网友间广为流传。漫画讲述的是远方的女儿在家和不在家时,父母对女儿浓浓的爱。“养儿方知报母恩”,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明白,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是那么的毫无保留,是那么的不求回报。可是,父母不求回报,做子女的就真的该坦然接受吗?  相似文献   

10.
有次我们在火车站候车室候车,3岁的艾米利奥对我和他妈妈说:“爱!爱!”然后让我跟维维安明白,他要看到我们抱在一起。虽然这让人十分尴尬,但在闷得发慌的旅客面前我们还是照做了。可是艾米利奥要的是我们更热情的拥抱。还要爱,他说,还要爱。我们只得很矜持地遵照吩咐,还是不行。艾米利奥一直坚持。最后直到他满意了,才一屁股坐在我们两个大人中间,当“爱的三明治”。孩子连做梦也没想过,为什么爱会不好意思呢?他所在意的,只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彼此相爱。当他紧挨着父母做“三明治”的时候,小脑袋瓜子里在想什么?我只能想象,但我相信他一定感觉…  相似文献   

11.
爱孩于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于是父母的职责。那么,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十分清楚的。只有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懂得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教儿、育儿、克服溺爱,避免家庭教育超常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这才能真正尽到父母的职责,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相似文献   

12.
补白     
《学习之友》2015,(2):35-35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如生命。  相似文献   

13.
能够爱孩子是一种福气,而懂得爱孩子却需要智慧———2001年,受香港教育署和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对653名父母,就育儿观念、方式及困难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感到困难。分析原因,许多父母存在错误的育儿观念以及教子方式不当等问题。我们将此次调查中比例较高的错误观念,做全景扫描,以帮助我们和广大父母共同思考,共同面对困境并找出解决的途径。观念同意的百分比错在哪里(1)孩子听话、成绩好,才值得父母疼爱。61.1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不服从或成绩不好便不值得疼爱,孩子便会产…  相似文献   

14.
父母都爱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能力,希望孩子成才,但很少给孩子哪怕是最基本的自由。与干百个妈妈一样,我自从有了孩子,就开始学着做妈妈,却常常不由自主地给孩子种种限制。最近我才明白,我们最应该学会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曾经那样爱我的父母,并且还继续深爱着他们,尽管他们早已不在人世。我想说,当他们已经不在我们中间的时候,我越发强烈地从内心深处爱他们了。 总而言之,成年之后,我才明白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为我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们为我付出了巨大的辛苦,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父母的爱同食品一样,是孩子成长的“食粮”。父母的爱尤其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社会条件。有研究表明,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一般发育缓慢、感情冷漠、心智落后,还易早年夭折。父母的爱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信其所亲,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挚爱,才会接受父母的教导。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应如何爱孩子呢?一、爱而…  相似文献   

17.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18.
爱的负担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觉得有些不解,爱怎么会成为负担呢?爱让家庭充满了温馨,爱让家人倍感温暖,因为有爱,家才成为令人向往的避风港湾。人世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但作为家长,我们一旦把希望冠以爱的名义,那么我们浓浓的爱意只会化作孩子沉甸甸的负担,这就是爱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可是,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走进溺爱的误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数年来的耳闻目睹和教育实践,不能不让我为一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感到忧虑!在此,笔者想结合几例实事同为人父母者进行商榷: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怎样做才不至于走进溺爱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后,我和她6岁的儿子正在  相似文献   

20.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